裘飞涛
(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萧山区大队市北站,杭州 311200)
随着城市化建设脚步的加快, 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逐渐增加,并成为城市主要建筑类型。 与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更大,实际灭火救援难度更高。 高层建筑不仅结构复杂、电气设备较多,且火势蔓延较快,实际救援工作困难重重。 在此情况下,国内外针对高层建筑消防灭火救援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从高层建筑实际情况及火灾发生的特点入手, 探讨实际灭火救援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救援要点,以期为高层建筑火灾防范及救援工作提供思路。
与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更高,实际灭火及救援过程中的攀登难度更大,对于消防装备的要求相对较高,灭火救援难度极大。 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通常较为复杂,通风情况难以控制,可燃易燃建筑装饰材料较多,易造成火势快速蔓延,失去控制。 严重情况下还会发展为立体燃烧,增加了灭火救援难度[1]。 且消防装备可运作的高度有限。
高层建筑建设的初衷是节约土地面积,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加强空间结构设计,尽可能节约建筑面积,但也会造成建筑内部疏散路线较少、疏散空间紧张的情况,使消防救援通道空间有限,增加了救援难度。 除此之外,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高峰期情况下的移动速度以及占据的空间大小也各不相同,详细情况见表1,会对疏散效率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发生火灾时,为保障群众安全,会对建筑进行断电处理,内部电梯无法使用,而外部举高消防车的高度有限,难以实现被困人员的有效疏散,因此,人员疏散主要依靠疏散楼梯。 在此过程中会造成人员拥挤、 人员疏散与消防救援路线发生冲突等情况,影响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表1 不同人群人流高峰期特征值
由于高层建筑周围环境相对复杂, 存在救援空间不足的情况,且高层建筑高度较高,火势蔓延较快,在实际救援过程中,高喷车、云梯车等大型消防车辆需要共同配合。 但高层建筑周围环境情况难以保障,存在防火间距不足、绿化占用登高面、车辆占用消防通道等情况,导致消防车、消防救援人员无法以最快的速度顺利抵达火灾现场, 实际灭火和救援难度相对更大。
大部分高层建筑在布局设计过程中, 主要是以其建筑功能、 工程特点为核心进行设计, 虽然能有效满足建筑功能需求,但不利于消防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高层建筑中存在大量竖井,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烟囱效应,并发展为立体燃烧,导致火势愈发凶猛。 建筑内部材料、装饰材料的燃烧速度存在明显差异, 不同材料的火灾发展速度情况见表2。而且材料燃烧会产生大量浓烟,甚至是有毒气体,不仅威胁人员生命安全,还会降低可见度,大空间能见度临界值为10 m,小空间能见度临界值仅为5 m,会严重影响人们逃生及消防救援工作的开展。
表2 不同材料的火灾发展速度情况
除此之外,人体对于气体温度的耐受时间十分有限(见表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救援时间。
表3 人体对于气体温度的耐受时间
高层建筑高度较高,供水系统设计较复杂,实际展开灭火救援过程中,对消防供水要求较高,但高层供水较为困难,增加了灭火救援难度。 高层建筑消防供水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固定消防给水设施情况难以有效保障,可能存在故障问题,影响消防救援工作;
2)移动供水线路铺设困难,当前大多高层建筑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结构或存在裙房,建筑内部防排烟设施较少、自然排烟面积较小,且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导致建筑移动供水路线铺设困难,若沿楼梯铺设水带,将会消耗大量时间、体力,影响救援行动。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仅依靠外力救援设施难以达到良好灭火和救援效果, 需要充分发挥建筑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的作用,贯彻“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方针。 对此,应着重加强以下方面的重视。
1)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的应急指示灯、应急照明灯、应急广播及疏散通道,科学组织建筑内部人员疏散、逃生。
2)充分利用建筑当中的防火设施,控制火势和浓烟的发展,及时排烟,避免新鲜空气进入导致火势扩散。
3)尽快确定起火部位、起火点,尽快控制火势蔓延。
4)灭火的同时进行快速搜救,及时找出被困者,并帮助其逃生。
5)合理运用建筑内部的自动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控制建筑内部火灾情况[2]。
由于高层建筑实际情况相对复杂, 为保障灭火救援工作的高效性, 需要相关单位充分了解高层建筑及火灾现场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建筑内部结构和灭火设施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快速制订合理的救援方案。 由于高层建筑本身逃生距离较长,疏散难度较高,尤其是对于老人、儿童、病残以及孕妇等弱势群体,容易出现踩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对此,为提高疏散效率,应安排专业人士在建筑疏散通道处,发挥组织领导作用,优选最佳疏散路线,促使疏散工作更加有序、安全。 同时,为保障救援工作的及时性及有效性,确保现场与指挥部之间沟通顺畅,应建立健全的通信系统及监控网络,现场救援人员应实时汇报火灾现场实际情况, 为救援指挥工作的开展提供第一手信息。 此外,现场指挥部需要科学进行火灾情况的分析研判,确保现场消防救援人员、装备器材、消防车辆调配的合理性,最大程度上发挥消防救援人员的作用和价值,确保灭火救援工作高效开展。 除基础通信网络系统外,还可借助无人机等设备进行现场情况的观测和勘察, 并创建能够覆盖整个火场的通信网络,实现对于火势情况、救援情况的实时监控和观察,深入分析救援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确保救援方案科学、合理,最大程度上避免人员伤亡。
在实际展开消防灭火救援工作过程中, 应充分考量现场实际情况、火势的发展趋势等,为更好地了解火情,需进入建筑内部进行侦查、检测,因此,实际救援过程中危险性较高。 为保障救援工作效率,提高消防救援人员及被困者的生存概率,降低危险性,在实际展开灭火救援过程中,还需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例如,可借助红外探测仪检查建筑内的火灾情况、蔓延范围等, 并借助城市模型对火灾建筑及周围环境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第一时间得到现场资料,并将火灾预案传送给一线指挥终端, 以此为指挥员决策及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支持。此外,还可借助无人机、CAD 软件、VR 建模等,创建建筑三维模型,更清楚地了解建筑内部构造,优化救援路线,为合理利用建筑消防救援设施提供良好支持, 以此提高指挥决策的精准性。
火灾过程会产生大量浓烟,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会导致现场能见度较低, 给逃生及灭火救援行动带来较大影响,难以实现快速安全地疏散和救援。 因此,在实际灭火救援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火灾现场排烟散热工作的重视,以此最大程度上保障人们生命安全,降低救援难度。 对此,应在进行外部控制、 开辟救援通道的同时, 采取有效的排烟技术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高层建筑当中的有毒有害烟气排出。 可采用建筑固定防排烟系统以及外窗进行排烟, 高层建筑排烟天窗。 还可以通过水喷雾的方式进行排烟。 此外,在确定着火点位置后,还应迅速将周围易燃物、可燃物等清理干净,并针对排烟通道、防火门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若火势范围仍在房间内,并未蔓延至屋外,但已出现烟气外泄情况,在救援过程中应优先对下风口位置进行排烟, 必要时可在建筑外部通过举高消防车进行破窗排烟。
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消防救援工作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应保障高层供水顺畅。 在建筑内部消火栓、消防泵等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优先使用建筑内部消防设施。 若建筑内消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需连接水带建立移动供水系统,对此,可沿楼梯采取蜿蜒和垂直的方式铺设移动供水干线。 针对救援高度在100 m 以下的情况,可沿楼梯铺设,对于救援高度100 m 以上的情况,可顺楼梯缝隙和建筑外墙进行垂直铺设,并对消防水带采取有效固定措施,避免水带滑落引发安全事故[3]。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本身结构复杂,且建筑高度较高,周围环境复杂,对于固定消防设施要求较为严格,一旦出现火灾火情,实际灭火救援难度相对较大。 在实际展开高层灭火救援过程中,为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应加强对建筑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的使用,组织人员快速撤离疏散,应用先进救援技术,加强对建筑情况的了解,保障现场沟通顺畅、高效,合理展开指挥救援工作,并采取有效排烟散热措施,争取在最短时间将高层建筑内的有毒有害烟气排出,同时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此外,还应合理运用建筑内部供水系统,高效进行水枪排布,组成灭火阵地,快速启动消火栓、消防水泵等,尽快扑灭火情,最大程度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