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笑
天津市胸科医院 30000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患有此病的人数约为1 139万,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因此,冠心病的防治形势日趋严峻[1]。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能够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但此技术属于创伤性操作,多数患者由于认知不足,检查过程中心理波动较大,心率加快,不但会影响图像质量,同时还会加大检查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因此,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护理至关重要。安全预警护理是一种事前控制护理模式,主要根据临床经验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再采取相应预警护理措施,以保障护理工作安全性[2]。该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较为多见,可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3]。但其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并不多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安全预警护理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5月接收的8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接收时间分组,将2022年6—12月接收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将2022年11月—2023年5月接收的4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7.65±4.36)岁。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7.84±4.72)岁。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或怀疑为冠心病;(2)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意识清醒,无交流障碍;(4)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既往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2)严重瓣膜病变;(3)严重心律失常;(4)严重电解质紊乱;(5)严重呼吸功能衰竭;(6)急性脑血管病变;(7)安装心脏起搏器;(8)对碘或造影剂过敏;(9)穿刺位置呈现出瘢痕;(10)严重认知功能异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护理,具体如下:检查前护士耐心告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目的、检查流程及配合事项,帮助患者做好检查准备,嘱患者练习床上排便;检查时加强医护配合,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检查后用纱布按压穿刺点,30min后拔动脉鞘,并用弹力绷带包扎,嘱患者尽可能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制动,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没有渗血,若有出血,需尽早处理;告诉患者检查后清淡、易消化饮食,以加快切口愈合,让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
1.2.2 观察组在常规检查护理同时又给予安全预警护理,具体如下:(1)安全预警护理培训。建立安全预警护理制度,由科室护士长对全科护士进行统一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包含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适应证与禁忌证、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常规处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安全预警护理目的及方法等,培训后考核,合格者方可参与护理工作。(2)启动预警评估机制。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参加会议讨论,根据临床经验评估影响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如血管变异、导管走行方向、导管插入位置、造影剂量不足、心理及生理强烈应激等[4],并分析既往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常见的血管并发症问题,如穿刺部位出血、血管迷走反射、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5],以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血管并发症作为安全护理目标,制定相应安全预警护理计划。(3)实施安全预警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通过多媒体材料详细向患者介绍冠状动脉造影相关知识,重点讲解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及安全性,告诉患者此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介入手术,虽存在风险,但大多数风险并不足以致命,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引导患者以乐观心态做好检查准备,并告诉患者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增加检查应激反应,导致检查过程中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不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指导患者正确宣泄负面情绪。②造影操作预警护理:冠状动脉造影时护士需密切配合造影师操作,根据患者靶血管的解剖与走行选择适当的导管,确定导管走行方向及插入位置,造影前应试注造影剂,并确定好造影剂总量和浓度,根据血管显影的情况调整造影剂注入速度及剂量,避免造影剂不足或过量。③穿刺部位出血及血栓形成预警护理:检查前根据患者凝血功能情况适度应用抗凝治疗,控制好用药剂量,检查后桡动脉穿刺者需保持上肢制动12~24h,压迫敷料松紧适度,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定期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协助患者进行肌肉收缩运动,以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于穿刺位置正确使用止血器,避免患肢加压或输液,避免用力,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皮下血肿、渗血等反应,如有则需第一时间让值班医生进行处理。④血管迷走反射预警护理:血管迷走反射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较为常见的反应,严重时可致患者心率缓慢、血压降低,检查前需做好患者心理安抚工作,减轻患者焦虑感,告诉患者检查前禁食时间控制在4h内,检查中适当补充液体,以防止患者血容量不足,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患者面色苍白、心率减慢、血压迅速降低,需配合医生及时给予处理,如静脉推注阿托品0.5~1mg,静脉滴注多巴胺5~10μg/kg、积极快速补充血容量等,若患者疼痛较敏感,拔除动脉鞘管时可注射少量利多卡因,以免剧烈疼痛而导致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⑤假性动脉瘤预警护理:假性动脉瘤一般局限在穿刺部位,避免两次或多次刺入动脉,以免加重动脉损伤,拔管时主动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拔管后需彻底压迫,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若发现局部有2~3cm包块,需考虑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直径不足2.5cm时,给予患者局部包扎压迫,限制患者活动,直径超过2.5cm时需进行手术矫正。
1.3 观察指标
1.3.1 应激反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前及造影后20min的心率及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变化。
1.3.2 图像质量。由二位医生按照统一标准共同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标准如下[6]:(1)质量优秀:血管充盈良好,冠状动脉图各分支显示清晰,无呼吸运动伪影,阅片完全不受影响,可满足诊断要求。(2)质量良好:血管充盈良好,冠状动脉图各分支显示欠清晰,呼吸运动有一些伪影,但其他体位可补偿,阅片基本不受影响,可满足诊断要求。(3)质量较差:血管充盈较差,冠状动脉图各分支显示不清晰,呼吸运动有较多伪影,其他体位亦不可补偿,阅片明显受影响,不通满足诊断要求。图像质量优良率=(图像质量优秀例数+图像质量良好例数)/总例数×100.00%。
1.3.3 血管并发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含穿刺部位出血、血栓形成、血管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
2.1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比较 安全预警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造影后20min的心率及血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比较 安全预警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9.55%(χ2=7.221,P=0.007<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比较[n(%)]
2.3 两组患者血管并发症比较 安全预警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χ2=4.456,P=0.035<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管并发症比较[n(%)]
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及狭窄程度,评价冠状动脉功能性的改变等,对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有良好的辅佐效果。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效果明显,但其作为一种有创伤的检查技术,检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加强冠状动脉造影护理至关重要[7]。以往常规护理一般遵照医嘱进行,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及时识别并控制护理中安全隐患,难以保证护理安全[8]。安全预警护理作为一种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准确预测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从源头上进行预警干预,有效保证护理安全性[9]。本次研究对观察组给予安全预警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造影后20min的心率及血压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9.5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可见,安全预警护理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检查安全性及效果同样有良好作用。
建立安全预警护理制度,再加强科室护士的安全预警护理培训,可有效提高科室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患者入院后,启动预警评估机制,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预警分析,再明确护理目标,制定相应安全预警护理计划,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检查护理的盲目性,进一步保证检查质量。冠状动脉造影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极易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刺激,若没有得到有效疏导,可能引起患者生理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患者检查时血压、心率异常[10]。研究中安全预警护理时重视对患者的心理预警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相关知识宣教,重点讲解此技术的安全性,并教会患者正确宣泄不良情绪,可有效消除患者心理压力,降低患者检查应激反应,确保检查顺利开展。此外,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1],本研究中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操作预警护理,确保造影剂剂量合理、导管插入位置恰当等,能够有效提高检查后图像质量,而根据穿刺部位出血、血栓形成、血管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预警护理,能够从根本上预防上述并发症发生,进一步提高检查效果。
综上所述,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在常规检查护理同时又给予安全预警护理,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检查时应激反应,提高检查图像质量,降低检查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检查效果,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