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占霞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笔者通过“时、分、秒”的教学,让学生认识时间、理解时间,从而运用时间。
一、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将时间单位从秒到分,再到时,逐步介绍给学生,并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时间的度量单位、时间的加减法、时间的运用等。
教学方法:采用PPT讲解、互动问答、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时间,丰富学生数学知识。
教学资源:利用钟表图,让学生观察时间,并以生活中的时间为例,让学生亲身体验时间的流逝。此外,笔者还准备了灵活、多样的练习与教学相关的图片等促进教学。
二、教学实践
(一)问题情境,进行导入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钟表图(如图1),让学生认一认、讲一讲,看看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有多少?
教师:同学们认识钟表吗?大家平时看时间的时候用钟表吗?
学生1:认识,但我平时看时间不用钟表,用我的智能手表或者爸爸妈妈的手机。
学生2:我们家客厅里有一个钟表,但我不太会看,所以我也经常用我的智能手表看时间。
教师:那请问同学们,谁能说说这个钟表上现在是几点?
学生:是十二点。
教师:对,是十二点。你怎么看出它是十二点,时间又是怎么表示的呢?
学生1:时针和分针都指向了12,所以是12点。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秒这个单位很少用,因为它代表极短的时间。
教师:对,时间单位就用“时、分、秒”来表示。(给学生展示图2,强化学生记忆)
老师:同学们,“时”大还是“分”大,“秒”大还是“分”大。它们之间怎么换算?
学生1:“时”比“分”大,“分”比“秒”大,也就是时>分>秒。一个小时的时间很长,一分钟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秒更是眨一下眼的功夫。
学生2:我预习过这一节,我知道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六十进制”,也就是1小时=60分,反过来60分=1小时;1分钟=60秒,反过来60秒=1分钟。
教师:同学们真棒,你们已经掌握了这么多知识点,我们来看看这张图(如图3)(用多媒体展示课件),看看是不是像你们所理解的。
学生低头做笔记,这个时候教师也要思考:虽然能通过问题的导引,一步步让学生靠近知识,也能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方便新知的讲授。但是这个导入像是把一个谜底亮在了学生眼前,会淡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好奇心,使其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改进导入,既要能实现导入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又要保护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认识“时、分、秒”
教师:通过刚才的导入环节,老师知道同学们对“时、分、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是的,“时、分、秒”就是时间单位,当然除了“时、分、秒”的时间单位,还有“天、年、月、日”这些更大的时间单位,我们以后会学到。同学们,时针、分针、秒针在钟面上怎么运行,又如何表示?
学生1:时针走一圈是一小时?(学生有些疑虑,所以回答问题时用疑问的语气。)
学生2: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
教师:对的,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那么一天有24小时,时针需要走两圈。同学们请看钟表图(如图4):
钟表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之间又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5个小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所以钟表上秒针是最小的,但是它转得是最快的。我们来总结、梳理一下“时、分、秒”的概念(如图5)。
概念性的东西是理论知识的基础,学生必须记清“时、分、秒”的概念,“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才能理清楚“时、分、秒”的知识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记笔记。
教师:同学们了解了时间的概念,那么请问同学们,如果有1小时,我们上课需要40分钟,还剩下多少时间?
学生:首先把1小时换算成分钟,也就是1小时=60分钟,再用60分钟-40分钟=20分钟,上完课我们还剩下20分钟。
教师:小明4:20放学,他往车站走需要5分钟,坐车需要25分钟,下车走到家需要12分钟。小明几点能到家?
学生1:首先是用5+25+12=42分钟。
学生2:然后再用4:20+42分钟,也就是用4时后面的20分钟加42分钟等于62分钟,62分钟等于1小时2分钟,也就是4时再加上1小时2分钟等于5时2分钟,小明到家的时间是5:02。
教师:同学们虽然算出了正确的答案。但是忽略了单位统一,所以有些乱。我们应该先把4:20换算成4小时20分钟。然后再进行加法计算,是不是更清楚一点?
(设计意图:笔者首先通过PPT讲解了时间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时间的加减法;还利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合理的安排。)
(三)趁热打铁,巩固知识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么多关于“时、分、秒”的知識,现在我们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
1.填一填。
1分钟+15秒=( )秒
52小时-40小时=( )小时
3小时-92分钟=( )分钟
17秒+1分钟=( )秒
93小时+60分钟( )小时
2.生活常识题(填时间单位)。
(1)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 )。
(2)脉搏跳10次用了8( )。
(3)夏天午睡大约1( )。
(4)跑100米需要13( )。
(5)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 )。
3.比大小。
1时( )60分 10分( )1时
5分( )50秒 200秒( )4分
4.看钟表写时间。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用一张思维导图梳理课堂主要内容,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课堂上学了什么,方便学生记笔记、复习。
教师:同学们经过练习,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效果,是不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可以用一张图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如图6)。
教学思考:课堂练习在精不在多,而且要形式多樣,要让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学生才能真正熟悉掌握、深化理解。所以,笔者认为多样化的练习题的优势是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放在不同类型的题中去实践,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三、反思与总结
(一)反思
1.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虽然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手段,也采用了提问、互动的方式,但是这些方法并不一定满足所有学生,由于能力和习惯的原因,有些学生还是跟不上节奏,理解较慢,所以需要更多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个性化指导等。
2.反馈机制的建立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但是笔者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有时候也会忽视学生的反馈,如学生的微表情、提问、质疑、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生给教师的信息反馈,我们只有重视它,教学才能走进学生心里,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所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内容的完善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本、为纲,但也要充实生活实践中的内容,多元化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学生才能对知识的运用起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的目的,所以,笔者需要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总结
首先,学生对时间的学习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这不仅表明学生对时间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数学学习有了责任感,还能体现笔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等的认可和接受。
其次,现在的小学生基础相对较好,他们能很快在实践、学习中理解和掌握时间的概念和运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生活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
通过互动问答和练习等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体验时间的流逝,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创造时间的价值。
四、结语
“时、分、秒”的教学实践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运用。然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仍需在教学方法、反馈机制和教材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所以,期待在未来有更多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第二小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