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为什么要读书?”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位年轻朋友对我比较重要,这使我比较认真地回答道,有很多好处:
为了让自己不无聊——同样的时间,你可以阅读也可以打游戏。打完游戏,你会有一种空虚感,但读书不会。
为了让自己有知识储备。有一句著名的废话叫“我懂很多人生道路,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你真不懂,你只是背了一堆好词好句。光一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没有积累足够的案例是理解不了的。案例从何而来?一半是生活本身,一半来自于阅读。
为了……
我还没说完,年轻朋友打断我,说:“95%的人都不读书。”
我表示,这不说明他们是对的。就好像95%的人也不健身,那又怎么样?本身身强力壮的人就不多,头脑聪明的人也不多。
她又说:“读了也没用,也不会爱上读书。”
我说:“我健身好几年了,也没爱上健身呀。但我不需要爱它,我只需要从中获益。”
便从健身说开来。
有一年我出了车祸,骨折后两次手术。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骨科病床几乎全是男病人和老年妇女——后者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而骨密度疏松,以致踩一脚地板可能就脚踝骨折了。这令我对自己之后的健康十分上心。
我又看了大量的书,了解到:老年人的脆弱,除了骨头的问题,还有肌肉流失的问题。老年人大概70%的慢性疼痛,其实都来自于没有肌肉包裹在脆弱的血管与神经周围。
还记得豌豆公主的故事吗?豌豆公主为什么会因为一粒豆而疼痛?因为她弱不禁风,没有肌肉挡在她的神经与疼痛之间。而老年人因为锻炼少,肌肉流失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有一个数字我忘了,大概就是:卧床一周,肌肉量就会流失掉一半以上。也就是说:如果我想安度晚年,我必须有足够的肌肉量。雌激素好补、钙好补、骨密度好检测,但肌肉从何而来?所有的书本都告诉我:来自劳动或运动。
我在万般无奈之下开始健身。而在健身的过程中,我一次次意识到我的脆弱:我单脚站不稳;我蹲不下去;我肩背后一块地方有一种被撕扯的疼;我开胸的时候,像推开一扇很久没有打开过的、沉重的门;我弯不下腰,前后左右都弯不下;我无法触到地面……每一次发现,都是一次身体的“错题本”,让我知道:我必须锻炼。锻炼甚至不是为了让自己轻盈、灵活、敏捷,只是为了让自己不笨重、不迟钝、不累赘。
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地能站稳了,能蹲了,能弯腰了……我有了一点点肌肉,一点点肌肉记忆。
我不需要爱上运动,但我确实每天都会运动四十分钟以上。就像我的阅读,我一生随时随地,拿起书本,翻翻看看,应该也在一天四十分钟以上。也就因此,我意识到,就像我依靠运动有了肌肉和肌肉记忆一样,我依靠阅读,也有了情绪肌肉、认知肌肉、心智肌肉和肌肉记忆。
很多人都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家里有一个“特别不能扛事儿的长辈”。往往是妈妈。儿女遇到什么事儿,比如离婚呀失业呀,根本不敢跟妈妈讲。一讲完,她第一个崩溃,提不出任何建议来,只是自己焦虑得团团转,紧张得哗哗落泪,痛苦得夜不能睡。反复问孩子们:怎么办呀怎么办呀?儿女无奈,还得先安抚她的情绪。
为何如此?因为她没有情绪肌肉。她是一个被保护得好好的小女人,喜怒哀乐里她只能接受喜与乐,对于其他的东西,她都没有心理准备。她脆弱,她的心智像一双不能捧箱子的手,一点点肌肉都没有,你放一片羽毛在上面,她就崩了。她的精神和我两年前的肉体一样,不能弯不能伸不能蹲不能跳。她是个精神上的瓷娃娃,只能看。
而如果你再去探索她的精神世界,你会发现:一,她遇事儿极少;二,她不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很多事,她没遇到过,她也没听过没看过连想都没想过。
这种情况下,她怎么可能有情绪肌肉?她怎么可能为一切不可知的事打下基础?
我曾经说过:年轻孩子,要吃一点儿苦。就是为了给自己的人生攒一点认知或者心智上的肌肉。很多人是反对的。
当然,人也确实不可能事事都经历一遍。这种情况下,“阅读”这种替代学习就变得极其重要:你自己没经历过,你以书中人的方式经历一次,总是需要的。
那种“第一次知道”是很重要的。第一次知道自己可能不是女主角、可能不被爱;第一次知道离家出走这么危险;第一次知道打仗这么殘酷……如果不阅读,这些知识从何而来呢?
我经常看到一些人,甚至一些中老年人幼稚得惊人。我必须说,幼稚也有三个境界:一、幼稚得可爱;二、幼稚得可笑;三、幼稚得可怕。十五岁的幼稚是可爱,三十五的幼稚就是可笑了,而五十五岁还幼稚的人……太可怕了。
所以,为了积累你的认知肌肉、情绪肌肉、心智肌肉,读书吧。
(源自“作家叶倾城”,从容荐稿)
责编: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