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的新模式

2024-05-11 14:49孙亚萍李东霖陶思铭刘晓鹤
文化产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评估人才学生

孙亚萍 李东霖 陶思铭 刘晓鹤

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融媒体工作室致力于跨部门合作打造新兴媒体产品,持续推进资源优化整合,以较强的创新性、引导力和推进力较好地满足了大众对新时代媒体提出的新要求,并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高校构建融媒体工作室,基于媒体融合理论开展融媒体产品创新实践,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融媒体意识,还有利于在融媒体环境中培养传媒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并摸索融媒体时代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模式,形成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品牌。现力争打破影响媒体融合的因素,构建专业化、扁平化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为新时代融媒体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夯实新时代媒体人的培养基础。

融媒体工作室是媒体行业创新发展的产物,具有跨部门、跨媒体、跨专业和跨地域的特征。融媒体工作室秉持自愿参与的原则,力争在新媒体环境下整合各类媒体人才,基于受众对现代媒体产品的需求,由专业媒体人才共同参与资源开发活动,实现了媒体内容的深度整合,并在搭建媒体人才培养平台的同时,做大做强高校融媒体品牌,为我国媒体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媒体融合着力挖掘各种媒体的优势,并构建智能化的媒体信息采编机制,力求以新兴传播方式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

融媒体时代媒体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信息获取的渠道日渐多元化,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冲击。因此,媒体融合成为必然趋势。融媒体时代对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要转变媒体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新型媒体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传媒专业学生的适应能力。

发挥新技术的指导作用

媒体融合的本质是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结合起来,利用技术变革带动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因此,融媒体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培养人才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进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大数据与云环境下的媒体工作。

提升媒体人的团队适应力

过去,媒体人可以独自完成新闻采编工作,但是耗时长、成本高且新闻的影响力小,这种新闻采编工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信息传播需求。新时代背景下,媒体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合作意识,掌握多种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采用融媒体时代的工作模式,积极参与到媒体团队的工作中。

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作用

随着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媒体融合意识的新闻采编人才。为此,高校需要转变媒体人才的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与体系,尝试构建实践化、情境化和互动化的教学环境,以充分迎合融媒体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有效培养出全能型媒体人才,满足新时代对媒体人才的需求。

高校融媒体工作室出现的缘由

融媒体工作室在高校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主要负责媒体产品的策划、制作与推广工作。高校融媒体工作室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承担着研究媒体发展规律与培养媒体人才的使命,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拥有一批媒体创新发展领域的领军人物,拥有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需要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实践论证。高校融媒体工作室的出现主要满足了社会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时代需要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优质媒体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优质媒体人才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转型升级是时代赋予媒体工作者的任务,尤其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在众多信息中提炼出高质量的信息,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生存下去。而专业化、多元化、互动化的媒体工作室模式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受众需要

媒体融合时代,内容被放在媒体工作的突出位置。只有拥有高质量的内容,媒体传播的信息才能获得受众的认可。当前,媒体是否可以得到受众的认可与信息质量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新闻信息只有符合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吸引受众点击观看。融媒体工作室的建设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执业者往往从自身的某个特长出发,与具有共同新闻理想追求的专业人士合作。融媒体工作室的建设目标明确,服务对象定位精准,具有极强的市场适应性,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校传媒专业以融媒体工作室的形式进行教学与行业理论研究,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下受众的需求,有利于从更高层次推动中国传媒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媒体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巨大的挑战,新兴媒体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需要优质的传媒人才。融媒体工作室进一步将传媒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构建了具有项目化、情境化、实践化特征的教学环境。尊重媒体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不仅有助于培养传媒专业学生的特长,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传媒本质的认识。当前,高校融媒体工作室多以行业领军人才的名字命名,体现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极大尊重。此外,高校融媒体工作室还为传媒人才提供了创业空间,有利于传媒人才在校期间创办品牌节目。

高校融媒体工作室建设的基本原则

技术供给原则

高校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优势。高校师生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技术成果,为新媒体工作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高校融媒体工作室可以运用最新的媒体技术成果,以典型情境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切实发挥高校融媒体工作室的教学与育人作用。一是利用国内外的最新经验与技术成果为学生提供指导。二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积极围绕项目指导进行相关实践,促使学生将多媒体技术融入采编工作中。

媒体对接原则

高校融媒体工作室大多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依托高校的各种资源推动自身的发展。高校融媒体工作室指导教师应当主动做好与各媒体的对接工作。融媒体工作室可以承接一些地方媒体项目,开展相关工作实践。例如,与某电视台签订合作协议,由高校融媒体工作室完成一些选题任务或者拍摄一些纪录片或专题片等。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而且可以提高高校融媒体工作室的影响力。

活动主导原则

为了鼓励学生投身融媒体工作室的相关活动,高校融媒体需要开展大量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举办一些新闻采编大赛。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市级、省级或国家级的相关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近年来,高校教师常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实际编导工作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可以把握机会开展一些“联赛”或竞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参加高校融媒体工作室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能力。

校企合作原则

目前,社会对高校传媒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此,高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传媒人才,或者采用现代化的师徒制教学方式,帮助融媒体工作室的学生快速成长。首先,由融媒体工作室承接企业项目,由学生完成竞标、沟通、设计、制作等一系列传媒项目方案。其次,由企业派出专家负责对融媒体工作室的工作情况进行指导,或者对阶段性工作成果进行评价,还可以对融媒体工作室的学生团队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现代媒体的工作环境。最后,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由高校为学生提供教学环境,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学校和企业基于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人才培育工作。总之,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提高融媒体工作室人才培养的指向性,更好地发挥融媒体工作室的优势。

高校融媒体工作室建设的主要路径

打造工作室发展矩阵

高校融媒体工作室的发展不仅需要指导教师的投入,还需要高校的大力支持,积极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为融媒体工作室的创新发展和品牌建设提供支持。首先,高校应当高度重视融媒体工作室的建设,将其与传媒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整合专业教师、高校信息中心、大数据中心等资源,支持高校融媒体工作室的发展。其次,高校公关部门需要与高校融媒体工作室保持紧密的联系,将高校的宣传文案、视频等资料交给融媒体工作室进行加工,进而提升高校的形象。

采用“1+3+N”的组合模式

目前,制约高校融媒体工作室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问题。一些学生融媒体团队的综合能力不高,无法应对复杂的信息采编工作。对此,高校可采用“1+3+N”模式,即专业教师、老队员和新队员合作。“1+3+N”模式要求一名有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带领若干老队员和新队员,及时分享工作经验,经常性地开展专业培训,并制定合作机制和考评办法,从而推动团队不断发展。此外,还要注重挖掘队员的特长,了解队员的兴趣和需求,基于实际需求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并尝试进行岗位轮转,以此提升所有队员的综合素养。“1+3+N”模式是当前条件高校融媒体工作室实现长期发展的有益实践,是灵活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的经验总结,对快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工作室评估体系

为了确保融媒体工作室的健康發展,提高融媒体工作室在传媒人才培养方面的效果,高校应当完善融媒体工作室的评估体系,推动融媒体工作室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设立高校融媒体工作室的专职主管部门,由工作室负责人定期向主管部门述职并接受评估。二是评估部门应当制定评估标准,明确评估的主要内容与评估方式,确保评估公平公正。三是采用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全面、综合地评估工作室的工作效果。在评估过程中,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力争在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提高评估工作的精准性。四是在评估的过程中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尤其重视收集行业专家、合作企业、广大受众的意见和建议。五是评估工作应以促进融媒体工作室成长为目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为其指明短板与发展方向,并帮助其拟定发展规划,竭力满足其各种资源需求,以此推动融媒体工作室不断成长。

融媒体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一种时代机遇。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当创新融媒体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新兴人才的培养机制。高校融媒体工作室凭借其灵活性、创新性、专业性和互动性特征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空间。高校融媒体工作室可以将新理论、新技术与新需求整合到融媒体人才的培养实践中,在降低人才培养成本的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个性化发展空间。此外,高校还要秉持因地制宜的理念,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优化融媒体工作室的建设模式,灵活进行资源配置,从而充分发挥融媒体工作室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系2023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2310236089)。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

猜你喜欢
评估人才学生
人才云
赶不走的学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