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杰
在数字化时代,艺术类图书的出版不仅需要关注内容的精准性和权威性,还需要创新内容呈现方式,以此增强艺术类图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现认为,出版社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适应数字化技术引发的业态变革:一是精选图书内容,提升艺术类图书出版质量;二是创新出版模式,拓展艺术类图书出版空间;三是搭建互动平台,助力艺术类图书数字出版。
一直以来,艺术类图书的出版主要依赖印刷和发行商,主要通过建立广泛的销售网络推广和分发图书。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图书的出版,读者不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随地阅读数字图书,还能以插画、动画、音频等多种形式欣赏艺术作品,体验更加丰富,但是这给传统出版方式造成了巨大影响。出版社亟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拥抱数字出版带来的业态变革,创新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形式,提升图书内容质量和服务水平。鉴于此,本文将目光聚焦于艺术类图书,首先对其含义进行简要论述,其次分析数字化背景下艺术类图书出版特点,最后就如何推动艺术类图书出版变革提出具体建议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于艺术类图书出版的基本论述
艺术类图书
藝术类图书是指以艺术为主题的图书作品,涵盖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摄影、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图书以深入的研究、丰富的表达和独特的视角向读者介绍和探索艺术的世界,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艺术类图书的种类丰富多样,可以分为专业学术著作和通俗读物两大类。专业学术著作通常由学者、艺术家或行业专家撰写,探讨艺术的历史、理论、技法等内容。这些著作对专门从事相关领域的人士来说是必备工具书,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研究。通俗读物则更加注重普及和娱乐性,通过图片、案例和故事等形式,以轻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技巧。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艺术类图书不仅是一种纸质媒介,还是一种传播艺术、传承文化的方式。通过艺术类图书,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这对人们拓宽视野、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类图书出版
艺术类图书出版是指以艺术为主题或内容的图书在出版市场上的发行和销售,主要涵盖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领域,旨在向人们介绍和推广各种艺术形式,引导人们探讨与艺术相关的理论、历史、技术、创作方法等。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类图书出版逐渐与数字媒体相结合,推出了电子书和在线课程等,使得艺术类图书出版更具互动性,实现了可视化,读者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像等形式更深入地体验艺术作品,既为读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又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数字化背景下艺术类图书出版特点
数字化背景下,艺术类图书出版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艺术类图书出版形式更加丰富。传统的艺术类图书通常是以纸质书籍的形式出版,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作品可以通过电子书、App、网站等多种媒介呈现。读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媒介欣赏艺术作品。
第二,艺术类图书出版注重互动。传统的艺术类图书通常是以单向传播的方式呈现内容,读者只能被动接受作者的观点和作品;数字化背景下的艺术类图书则更加注重读者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数字化平台,读者可以与作者进行实时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实现与艺术的深度互动。
第三,艺术类图书出版更加注重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数字化背景下,出版商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广告等渠道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读者,并为其提供个性化推广服务。这种市场导向的出版模式使得艺术类图书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也能促进艺术类图书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
数字化背景下艺术类图书出版变革路径
精选图书内容,提升艺术类图书出版质量
图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图书的价值,继而决定了图书出版发行的效果。如今,随着电子书和在线阅读的兴起,读者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源和信息,降低其购买纸质图书的需求,这对传统纸质图书产生了严重影响。另外,信息过载也导致读者对艺术类图书内容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出版商不能提供高质量、有深度的艺术图书,读者就可能转而寻找其他更具吸引力的作品。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出版社务必要坚守初心,精选图书,加强对艺术类图书的精细打磨,保障图文质量,以满足读者查阅和学习的需求。
第一,精选艺术类图书,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如今,艺术类图书的受众十分广泛,涵盖从专业艺术家到对艺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因此,出版机构需要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精心挑选内容,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首先,出版社要关注当前的艺术潮流,分析最近流行的艺术家、展览和艺术品收藏等热点话题,同时分析读者对绘画、摄影、雕塑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兴趣和偏好,了解其对不同艺术流派或时期的态度与看法,基于此预测艺术领域发展趋势,并准确把握不同类型读者的偏好。其次,出版社要寻找优质的艺术类内容。一方面,出版社要与艺术家、策展人、学者、业内专家等专业人士谋求合作,寻找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作品,比如艺术家的个人集锦、专题研究或艺术史书籍。另一方面,出版社要密切关注艺术界的国际动态,争取与国外出版社合作,引进外国优秀的艺术类图书,丰富艺术类图书的内容与形式。出版社要秉持专业、严谨的态度,严格审核收集到的大量作品,确保标题、内容与近期出版主题、出版风格相一致,并且保证艺术类图书作品合法合规,符合弘扬主旋律要求,从而使出版物真正成为艺术专业人士或艺术爱好者的精神食粮。
第二,加强图书审校与设计,提高数字化出版质量。数字化背景下,艺术类图书数字化出版是主流趋势。为保证图书质量,出版社应加强对艺术类图书的审校与设计。首先,加强对编辑的培训,引进优秀人才。专业能力突出且审美水平高的编辑是保证艺术类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因素。出版社一方面需要引进有经验的编辑,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编辑的内部培训,促使其审校能力与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其次,出版社要建立完善的审校流程和规范,制定合理的审校标准和要求,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确保每本图书都经过严格的审查和修改,保证图书内容准确无误,语言流畅规范。此外,为增强图书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出版社应该注重书籍整体设计,选择合适的字体、色彩和页面排布,并聘请专业的书籍设计师为图书进行精心设计,确保图书设计符合行业标准且具有创意,从而给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最后,出版社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艺术类图书制作成电子书或提供在线阅读模式,丰富图书的内容和交互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览需求,提高艺术类图书的质量与竞争力。
创新出版模式,拓宽艺术类图书的出版空间
如今,隨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对艺术的审美需求日益增强,使得艺术类图书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空间明显扩大,同时也使其艺术价值得到明显提升。数字化背景下,出版社应树立数字化出版思维,借助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创新出版模式,促进艺术类图书出版空间不断扩大。
第一,依托新兴技术打造沉浸式交互阅读体验。传统纸质艺术类图书无法完整呈现作品的细节和动态,而数字化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交互和体验。首先,出版社可以在艺术类图书出版中引入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的多媒体元素,呈现更加生动、立体的内容。例如,在绘画类图书中,出版社可以通过视频和动态图片展示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使读者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而在音乐类图书中,出版社可以嵌入音频文件,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聆听音乐家的演奏作品,增强阅读的感官体验。其次,出版社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艺术类图书增添更多互动和沉浸式体验。例如,在VR技术的支持下,读者可以在虚拟画廊中欣赏绘画作品;与此同时,基于对AR技术的利用,读者可以扫描页面上的图像或二维码,实时获取关于艺术作品的音频、视频或动画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还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学习和探索的机会。
第二,实施图书出版众筹模式,开发图书经典IP。数字化背景下,为筹集到更多出版资金,减少出版风险,出版社可以利用众筹模式推进图书筹办工作,与社会投资人共同开发图书经典IP。所谓众筹模式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来支持项目的一种模式。众筹模式下,出版社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众筹平台上发布项目,介绍图书的内容和特色,以获得图书预购权、限量版图书等为回报,邀请并吸引读者、艺术爱好者、投资者参与到图书的创作过程中,从而在获得更多人力、资金支持的同时,与读者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反馈。众筹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版社的推广和营销能力是否足够强,所以,出版社需要制定合适的推广策略,吸引更多人参与众筹,并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另外,出版社要切记不能因为过度关注市场需求,盲目追求图书的市场价值,忽视原创性和独特性,而是应权衡利弊,确保图书的质量。
第三,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相结合,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出版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书阅读器并没有完全取代纸质书籍。为了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出版社应坚持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相结合,共同推动艺术类图书的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电子书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各类智能终端或数字平台随时随地购买艺术类图书,利用搜索、书签、笔记和高亮等工具提升阅读体验,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调整字体大小、背景颜色等,以确保阅读的舒适度。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览纸质艺术类图书获得独特的触感和视觉感受。对于一些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来说,实体书本身具有一定的情感价值和收藏意义。所以,在数字化背景下,出版社不仅要通过数字渠道发行电子版图书,同时还要推出普通版、豪华版和特别收藏版的纸质图书,这样既能满足喜欢电子阅读的读者的需求,又能满足喜欢收藏实体书的读者的需求。此外,出版社还可以将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相结合,提供在线学习和交流平台,这将对拓宽艺术类图书市场产生重要意义。
搭建互动平台,助力艺术类图书数字出版
融媒体时代,各类社交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百花齐放,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与渠道,在此背景下,读者对艺术类图书的态度及购买决策直接关系到图书的价值及其出版命运。所以,新时代背景下,出版社应通过互动平台了解受众需求,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筛选、优化并出版图书,从而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第一,借助社交媒体与读者交互。首先,出版社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开通官方账号,通过图文、视频、动画讲解等多种方式展示艺术类图书的片段,或者发布书评、作者访谈、行业动态等与艺术类图书有关的资讯,吸引更多人关注艺术类图书及其周边产品,提高艺术类图书的曝光率。其次,出版社要时刻关注社交媒体平台上读者的反馈和评价,积极回应读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并根据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这样不仅能帮助出版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还有利于其积累稳定的读者资源。
第二,举办线上活动与读者交互。出版社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邀请知名艺术家、作家、学者或读者代表,分享创作过程、思路和背后的故事等,在此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弹幕或留言的方式提问,与知名作家、学者等进行互动。这不仅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艺术类图书作品背后的故事,还能促进读者在与嘉宾进行互动的同时,增进对作品的理解,获得更多阅读的乐趣。
第三,创建艺术类图书读者社区。出版社可以通过在线论坛、博客或专属平台等,建立一个关于艺术类图书作品的读者社区,以便艺术类图书爱好者交流、分享观点和经验,以及与作者、艺术家等进行互动。在读者社区内,出版社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组织线上读书会,让读者分享自己的观点、问题和感受,并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互动;也可以举办线上写作工作坊,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其获取更多艺术知识与相关技能。
第四,开发图书服务小程序。出版社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开发一款名为“图书服务”的手机应用程序,提供电子书下载、在线阅读、书评撰写以及购买图书等功能。读者只需启动“图书服务”手机应用程序,就能进入主页随时随地阅读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出版社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举办线上读书会、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除此之外,出版社还可以推出限时折扣等活动,吸引读者购买“图书服务”手机应用程序中的艺术类图书作品。出版社还可以利用在线调查等方式,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反馈,并给予相应的回馈,从而在提高艺术类图书销量的同时,与读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艺术类图书出版提供了更多元的表达形式,扩大了艺术类图书的传播范围,但是也对出版社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图书筛选和编辑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背景下,出版社需要提高发展意识,积极谋求创新,提高图书出版的质量和竞争力,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作者单位: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