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修理外购器材入厂检验全流程管理标准化

2024-05-11 13:00李岩聂晓斐裴有志
中国标准化 2024年3期

李岩 聂晓斐 裴有志

摘 要:本文针对航空修理的行业特点,对航空修理外购器材入厂检验的工作流程、管控要点、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 究,阐述初检、检测检验、验收入库等各流程环节的管理职能、重要价值、工作准则及影响因素,从航空修理器材入厂检验 的实践工作中总结可行可靠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航空修理器材,入厂检验,全流程标准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3.027

0 引 言

对外购器材进行入厂检验,是航空装备修理质 量控制的重要“入口关”。航空修理外购器材,包括 原材料、元器件、橡胶制品、成品件等装机产品,具 有种类繁杂,批量离散的特点。作为飞机修理过程 中的重要环节[1],要做好外购器材的入厂检验,引 入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成为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 航空修理模式变革、精益管理理念推行等客观形 势的变化,以及航空产品修理深度增加、修理数字 化工艺应用等技术能力的提升,航空修理外购器材 的品类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同时航空修理器材,入 厂检验工作的技术和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新的要求 和挑战。

本文主要着眼航空修理器材入厂检验全流程 实际工作,梳理各部門之间的工作脉络,分析各工 作环节的管理职能、重要价值、工作准则等因素, 探索建立可行可靠的航空修理器材入厂检验全流 程标准化管理体系,从而推动航空装备修理器材质 量标准水平提升。

1 外购器材入厂检验的体系标准

对于航空修理企业来说,器材入厂检验是为了对外购器材进行质量控制与把关。按照国军标的规 定,对修理中采购的机载设备、配套设备、部件、附 件、零(组)件、机件、电子元器件以及原(辅)材料 等装机产品,实施质量证明文件核查,以及必要的 外观、性能等检验工作,以确保其满足使用要求的 过程。在器材到货后入库前,由技术、质检、物资等 多个部门及单位协同实施,检验依据包括产品规 范、技术文件及管理要求等,输出的检验结果包括 检测报告、质量记录、合格证明等。通过及时把关和 适时的统计反馈,能够对采购器材的质量稳定性、 供应商绩效等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为后续器材入厂 检验工作的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提供输入[2-3]。

军用和民用航空标准[4]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 体系管理的要素大致相同,可以分别从7个不同维度 进行拆解,能够快速理清内容,明确标准化工作流 程,即应用“5W2H”方法分析航空修理器材的入厂 检验工作,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进行器材入厂检验 (why)?工作内容是什么(what)?由哪些部门实施 (who)?什么时机实施(when)?各项工作的依据在 哪里(where)?具体采用怎样的检验方法(how)?如 何评价和持续改进(how much)?如图1所示。

通过“5W2H”分析,可以明确航空修理器材入 厂检验的器材范围、执行单位、工作流程、检验方 式与方法、实施依据和意义、评价与改进等重要因 素,从而为具体器材的入厂检验的标准化工作流程 实施奠定了基础。

2 器材入厂检验标准化流程

现代MRO企业管理架构,职能分工日趋细化, 航空修理外购器材入厂检验工作,涉及到技术、检 验、仓储、物资、质量、测试等多个职能部门以及器 材使用单位协同工作,其标准化工作流程如图2所 示。由于航空修理器材种类繁杂、影响因素多样, 其入厂检验工作堪称一项大型复杂的基础性系统 管理工程。职能部门虽然各司其职,但都不是孤立 存在的。掌握整个工作的标准化流程,有利于各部 门的职责界定和对产品的共同把关。因此各单位均 应熟悉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清楚地知道 各自的工作对其他环节的作用和影响,从而使器材 入厂检验全流程标准化工作更加顺畅可靠,环环相 扣,严密把关。

每一项器材都需要经过初检核对、测试检查、 验收结论及入库管理的完整流程。航空修理的外购 器材入厂检验不仅是一个个日常工作流程的小循环 构成,更需要从宏观控制的角度把控各类器材的质 量稳定水平,从而对检测标准、检测方式等做出及 时调整,才能对数以万计的器材进行有效的管控, 切实把好修理质量的“入口关”。

3 全流程管理要点梳理

3.1 初检

器材采购到货时的第一步工作,是核查外购器 材的质量证明文件、文实相符性以及简单的外观检 查,称为器材的初检。这看似简单的第一道关卡, 却是对器材质量把关最重要的一步。器材的初检, 需要核对质量证明文件的完整性、有效性,以及与 外购器材实物、与采购需求的一致性,同时要对器 材的技术指标、与使用要求的匹配性等做出初步判 断。由于不同种类的器材的属性、管理要求各不相 同,需要检验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掌 握各种器材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并能够规范落 实,更需要积累工作经验,了解器材在使用和维修 中的需求,才能有效把握检验标准,找准入厂检验 工作流程的切入点。

3.2 检测项目的制定

对于关键重要器材、影响修理工艺的技术指标 以及外购产品的状态等进行性能检测、分解检查, 是对外购器材最直接的检验手段。在航空修理中, 外购器材和原材料的入厂检验工作流程是大致相 似的,不同的是性能检测和分解检查工作的分工。 性能检测和分解检查的具体项目和内容通常是由 技术部门制定,航空原(辅)材料通常是由专门的理 化测试或无损检测部门实施,按照材料标准规范进 行测试,而成品件、部件、附件等其他器材,由于专 业划分和使用要求更加多样,往往需要专用测试条 件,外购器材的检测不仅需要专业检测单位,更重 要的是使用单位承担特定的检测确认工作。

在航空修理入厂检验实际工作中,不可能也不 必要对所有器材的全部技术指标实施检测和分解, 因此不同的种类器材的制定出发点也是多元的,这 就需要发挥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既要平衡管理成本、 测试条件、寿命控制、封存要求等客观因素,区分入 厂检验和修理过程的检测内容和关系,避免冗余工 作,切实保证每一项产品都能得到有效的管控。

3.3 验收入库与质量评估

器材的最终检验结论,不仅是后续器材管理工 作流程的依據,更是掌握外购器材质量水平的重要 信息。航空修理企业器材管理的一个通病,是把管 理的重点只放在对器材的控制,而忽略对器材质量 水平的数据积累。对相近种类的器材质量或同一器 材不同批次的质量水平进行数据提炼和分析,能够 大幅提升对外购器材质量水平的充分认知和精细化 管理。技术部门可以根据此类数据的反馈,能够及 时调整检验的标准和内容,从而实现精准的动态管 理,加强质量把关的作用。

4 总结与展望

4.1 推动数字标准化管理手段的应用

毋庸置疑,智能修理是航空工业未来发展的 方向,数字标准化管理手段也为外购器材的管理提 供了有力的工具。利用数字标准化管理系统,将技 术、检验、测试、仓储、物资、质量及使用单位等各 个环节的工作有机交联,将各项工作要求、管理理 念融入到数字标准化流程中,从而实现航空维修器 材入厂检验工作的实施、记录、分析、评价等全流 程标准化管控,是现代航空维修企业对外购器材进 行质量把关的必然选择。

4.2 主动适应修理模式的变革

航空修理器材,作为修理技术发展的基础,其 管理模式必须随着技术的升级而主动适应转变。随 着视情维修、抢修支援等新的保障模式的推行,自 主保障能力的提升等形势变化,对器材入厂检验的 实施及管理工作也带来新的挑战和冲击,在管理流 程、动态更新、风险管控等方面都需要主动提升,从 而适应外部形势的变革,充分发挥器材入厂检验的 管理效能。

4.3 动态管理标准化助力时效性提升

随着管理体系的水平升级和修理深度的不断 深入,外购器材的管理流程标准化水平也需要做出 相应的升级。这就需要对各类器材的检验检测标准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灵活调整检验的重点和范围, 同时及时贯彻到工作全流程中。通过对器材检验项 目和内容的动态管理,既能实现严格的质量把关, 堵住质量隐患,同时也能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 能,为后续的修理和生产奠定稳定的质量基础。

参考文献

秦玉玺.关于编制入厂检验标准的几个问题[J].航天标准 化,1994(1):41-43.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GJB 939—90[S].1991.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进口军用航空产品检验验收 规程:GJB 4442—2002[S].2003.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外购器材质量监督要求:GJB 5714—2006[S].2006.

作者简介

李岩,工程师,主要从事航空修理器材技术管理标准化 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张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