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曾是清军兵营

2024-05-11 09:40杨洪勋
读报参考 2024年13期
关键词:兵营营房衙门

杨洪勋

1891年6月14日是青岛建置之始。清朝政府在胶澳设防,在青岛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拉开了青岛城市历史的序幕,更重要的是胶澳地区再次纳入了国家海防战略体系;青岛村一带由渔耕之村发展成为军事要地,进入了城市化的新进程。

1892年8月,淮军将领、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奉旨率广武前营和广武中营两营军队移防胶澳。山东巡抚又奏调嵩武前营、嵩武中营两营归章高元指挥,兵力约2000人,驻守青岛村一带,形成了胶州湾的主要防区。

章高元部移防青岛后,拟定了青岛早期防务规划,在青岛口“开劈山路”“建立台基,填筑营盘”,开始胶澳炮台工程建设。经过两年努力,在青岛村东海滨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總兵衙门(今青岛人民会堂的位置)。在总兵衙门的西侧海沿上,修建铁码头、衙门桥;围绕着总兵衙门和天后宫修筑街道,如老街、衙门街、东关街等。至此,青岛以总兵衙门为行政中心,以天后宫为文化中心,形成了一种兵营与市镇的新格局,为青岛城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炮台和兵营是胶澳设防的重要工程。章高元以总兵衙门为中心,构筑军事防御体系。在总兵衙门东侧山坡上建造了青岛炮台(地址在今金口二路);在胶州湾口门北岸建造了团岛炮台(今团岛岬)和小泥洼炮台(今团岛四路);修筑了广武前营、嵩武前营、广武中营、嵩武中营四座兵营。经过短短的几年建设,整座胶澳海防要塞以青岛村为中心,沿前海海滨向两翼展开,形成了一字长蛇阵式、面向胶州湾海峡的陆上防御体系。

在清军的四座兵营中,嵩武中营、广武中营统称“东大营”,位于青岛山、小鱼山的西侧,在今天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的范围内,是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第一次出现建筑物,也是第一次作为兵营。

1894年5月23日,直隶总督李鸿章率6艘船到青岛口,仔细查看了正在建设中的炮台,还曾查看广武、嵩武等四营“陆操及炮台打靶”。对于部将章高元在胶澳的海防建设,李鸿章甚为满意,在给朝廷的上奏中多有褒奖之语。不久,朝廷便授章高元为“记名提督”,即从一品的提督虚衔。

东大营的两座营房整体方位与尺寸基本相似,朝向均为坐东朝西,面向青岛湾,与总兵衙门隔青岛河相望;两座兵营营房的布局也是极为相似的,只有在左右跨院的位置布局上略有差异。建筑风格外洋而内中,营门、门岗亭和路灯是欧式的,兵营内的建筑则全是中式的,为中国传统平房,砖石结构,上覆黑瓦。营房周围有砖石砌成的围墙和高大的石拱门,在破旧凌乱的青岛乡村显得尤为整齐宏伟。两座兵营的营门为北洋水师总教习、德国人冯·汉纳根设计,正上方的门楣上刻有汉字“营门”的石匾。营门悬挂中式的营旗,中式的旗杆上多有刁斗,德国人占用后拆除了原旗杆,换上了他们的旗杆,悬挂海军军旗;黏土墙也被拆除,换成了木质栅栏。

广武中营驻扎广武军炮队,故又称“炮兵营”。清军编制,炮营每营有正勇250名,管带一员,哨兵两员。每营装备有马拉的进口德式克虏伯后膛钢炮16门,炮弹车8辆,车夫40名,马120匹。广武中营位于小鱼山之北,建在今鱼山校区鱼山路体育场,整个营房布局为南北向,南面为营门。厅堂位于中轴线上,两侧是几座单独的四合院,以及廊庑、宿舍等,军官与兵勇的房舍一目了然。营房有一圈高墙围住,营门外是平坦的操场。营房隔着几块耕地,与总兵衙门相望,以西是青岛村。

嵩武中营亦称“骧武营”,即步兵营。据史料记载,清军一营战时兵力500人,平时为250人,建在八关山西北侧、青岛山的西坡上。嵩武中营整体为方形营垒,营垒四周围有约4米高黏土墙,墙体呈现梯形截面,周边围墙长约120-125米,兵营的整体朝向不是正南正北,而是按照周边地形,营门所在的中轴线呈东偏北约30度,坐东朝西,面向青岛湾,如此设置目的应是时刻注意海边的动向,便于观察、利于行动。

整座营垒西侧为主营门,营门入口上方书“嵩武中营”。房屋的布局基本呈中轴对称,中轴线上有两排侧房,中央为一个四方院落,居中为正房,应为营务办公之场所。中轴向两侧延展,分布四个小型四合院,应为营内军官住所,再向两侧分布长方形及方形一层中式房屋,则应为士兵住所及配套用房。

嵩武中营建筑风格与广武中营相同,即营门为欧式,房舍是中式。营房四周是土夯的高墙,营房开在西部,外有操场,操场外有座低矮的土墙。只有一条土路与外界相连。营房背对着青岛山,远处更高的山是会前山(今太平山)。早期的青岛,满目荒凉,山上非但没有森林,甚至连棵像样的大树都没有。正如来此考察的北洋道员刘含芳在奏折中所言:“胶口荒岛,一无所有。”

德军侵占青岛后,初期驻扎在东大营。1903年将嵩武中营拆除,在原址上建造了俾斯麦兵营。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入侵青岛。驻扎在俾斯麦兵营的是日本驻青岛守备军第三大队。随后,日军将俾斯麦兵营与原清军广武中营合并,改称“万年兵营”。1920年,日本人将广武中营拆除,在原址上建了青岛日本中学校。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以俾斯麦兵营为校址、校舍创办。修文偃武,见证了青岛近代史的鱼山校区,完成了从兵营到大学的演变。□

猜你喜欢
兵营营房衙门
三座兵营 见证德军的侵略与占领
我读封面
法国水师兵营旧址 曾作为法国在长江上游的控制站
买到假货?到衙门去喊冤
旧衙门
基于改进TIFN-TOPSIS的既有营房改造再利用全寿命周期决策方法
飘扬的五星红旗
基于审计效能的营房工程审计模式创新重塑
浅谈抓好军队营房建设管理的几点想法
清代珲春副都统衙门档之户口册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