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 服务平台,是以标准化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国家标准化发 展纲要》提出要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 标准的机制。为了更好地发挥创新基地的创新示范效应,展示各个创新基地创建以来取得的成 绩,《中国标准化》开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栏目,陆续刊载各个基地标准化建设的经验 成果。
2018年3月1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先进制造工 艺及关键零部件)(以下简称创新基地),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中国机械总院)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基地以提升京津冀标准化综合能力、服务全 国先进制造工艺及关键零部件领域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以支撑我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 标,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强化创新、注重资源汇聚、提高服务和成果质量水平,为首都标 准化事业、为我国先进制造工艺及关键零部件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努力。
打造“实体+平台”模式 构建标准化生 态圈
建设过程中,创新基地按照国家标准委的有 关批复意见,结合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建设规划的 有关要求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模式创 新方面,专门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中机研标 准技术研究院,形成了研究院“一实体”+创新基地 “一平台”的模式运行,在保证高质量做好公益性 标准化工作的同时,推动创新基地市场化发展;在 搭建平台方面,强化创新基地国家站位,积极汇聚 各方资源,形成了囊括多个区域和领域创新基地、 数十个国家级TC、大量行业协会和检测认证机构 的标准化生态圈,按照创新链、标准链、产业链三 链融合的思路,数十个单位和机构共同服务我国 先进制造工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在重点工 作方面,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国际标准 化与国际合作、NQI技术研究、标准化培训与服务 等四个方面推进各项工作,搭建了全国首家科技 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与英国 BSI、韩国KATS、美国ASTM等有关机构的合作,推 动六部门联合出台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 为地方、园区、社团、企业提供了大量标准化服务, 取得了较好效果。不仅如此,创新基地建设还被纳 入到中国机械总院怀柔科学城基地建设中,用地 超过10000 m2 ,用于办公、标准化实验室和检测设 备中试平台建设等,形成了实体标准化机构与创新 基地协同推进的发展模式。
设定国际国内工作目标 以目标为导向 层层推进
近6年来,创新基地着重从两个方向扎实开展 工作。在国际标准化工作层面,统筹推进国际标准 预研和前瞻布局。为缩小我国先进制造及关键零 部件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能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的 差距,创新基地持续加强国际标准投入,依托所承 担的4个国际标准组织秘书处以及77个国内技术对 口领域和方向,围绕我国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的 技术领域,以及制约“走出去”的“卡脖子”环节, 研究提出了高端零部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增材 制造等领域重点国际标准制定清单、形成研究报 告17份,全力推进一批国际标准的立项和制定工 作,推动立项国际标准51项、发布国际标准37项, 着力提升我国对国际标准、尤其是装备制造业领域 国际标准的贡献率;在国内标准化工作创新层面, 探索实践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工作模式。以 中国机械总院7000余项科技成果及相关上下游科 研和产业资源为基础推动标准研制,面向经济技术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新活跃地区,搭 建了全国首家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服务平台, 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研究中心、累计服务推 动地方和产业科技成果研制为技术标准800余项, 开展了“亮标惠民”等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 好效果。
公益性科研与市场化服务并重 推进创 新基地良性发展
对于下一步发展规划,创新基地相关负责人 表示,一是持续优化一平台、一实体相结合的创新基地运行模式,一方面通过创新基地组织更多公 益性标准化活动,加强标准化宣传和培训,逐步提 高创新基地影响力,助力提升装备制造业全行业 标准化能力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中机研标准院进 一步实现市场化,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 算等新技术,加强标准数据整合与开发,加快形成 创新基地服务业务目录,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以装 备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标准化服务品牌。二是持续 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工作,加强与大湾区、 成渝等技术创新活跃的区域合作,强化面向创新 型企业的对接服务,推动先进制造工艺和关键零 部件领域的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三是持续加强 NQI标准、检测、认证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围绕 绿色制造、机械安全、零部件等更多先进制造工艺 及关键零部件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NQI技术和 服务体系,通过市场调动企业参与标准研制、使用 标准的积极性,提高标准的可检测性,及时编制认 证实施规则,提升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整体效能。 四是持续大力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围绕先进制 造工艺及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环节,建立国际标 准预研机制,结合国际标准攻关清单,组织一批懂 技术、会外语、熟悉国际标准规则的专家,协助推 动国际标准的立项和编制工作,形成一批新的先 进制造工艺及关键零部件国际标准成果。同时, 持续加强与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多双 边合作,尤其是加强与相关国外协会的合作,围绕 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等,推动部分中国团体标准与 国外社团标准互认共享。五是持续开展标准化服 务,为京津冀地区标准化试点示范、重要领域标准 体系建设等提供方案;做好先进制造工艺及关键 零部件全行业的标准化服务,大力开展标准化培 訓、标准宣贯等,组织各类公益性标准活动,加快 提升行业标准化总体水平;做好地方服务,积极推 动创新基地在京资源向各地输出,结合区域技术 和产业优势,推动标准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 合;做好企业服务,加大标准大数据开发力度,结 合企业标准需求定制一批标准化工具,为企业提 供一站式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