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节选)

2024-05-11 08:16沈从文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4年13期
关键词:黄狗渡船山城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开门见山,运用顶真手法,依次写到城、溪、塔、人,节奏明快、轻松。)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开头简洁明快,为全文奠定了田园牧歌的基调。)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选取具有边城特色的景物,自然清丽。)

……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骨头硬硬的,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是一只渡船和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叫翠翠的女孩子。(五十年的摆渡,把自己与这片宁静的河交融在一起,淳朴的乡情得到了体现。)

……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翠翠成长于自然之中,边城的日月、山水滋养了她,淳朴的民风民情陶冶了她。)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用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翠翠的纯真、美好。)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地在水边玩耍了。(将遇到陌生人时的心理前后变化进行对比,彰显边城人性之美。)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动作描写,“弯腰”“缘引”动作娴熟。)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牵缆索。(“有时……有时……”这两句写出了翠翠的懂事、勤劳,对爷爷的体贴关心。)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形象地描写了狗与人的和谐共处,狗通人性,照应上文中的狗是“朋友”。)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整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从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闲静的时光,人与自然、人与狗构成诗意画卷。)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

“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些。实则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寂静。(以声衬静,祖孙以笛声歌声来对抗生活的平静单调,乐观而坚韧。)

茶峒山城只隔渡头一里路,买油买盐时,逢年过节祖父得喝一杯酒时,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同翠翠入城里去备办东西。到了卖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一种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邊,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那里河边还有许多船,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以翠翠见到山城物品的惊奇,突出其朴素无华和对外界的好奇,为下文的端午故事埋下伏笔。)

◆赏析

这是《边城》的第一章,作者以浓郁的抒情手法营造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田园牧歌般的世界。语言简洁质朴,人物纯真善良,人们之间的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体现了沈从文爱与美的艺术追求。

猜你喜欢
黄狗渡船山城
黄狗邮递员
破釜沉舟
小黄狗
千里机动“亮剑”山城
黄瓜和黄狗
山城的人情味儿
古灵精怪包小黑
渡船调
快快停止大扫除
愉快的歌声山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