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廉江手造纸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2024-05-11 09:40:47叶木桂
美与时代·上 2024年3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非遗乡村振兴

摘  要:具有百年传承历史的廉江手造纸技艺是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在传承古法造纸基础上,廉江手造纸技艺从造纸工艺、艺术呈现和文创产品三个方面进行创新,谋得发展和赢得市场。廉江手造纸技艺所打造的非遗经济产业,促进了村民就业增收和乡村文旅发展,提高了村民审美文化素质,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文化动力。廉江手造纸技艺的成功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为通过艺术乡建促进雷州半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廉江手造纸技艺;传承与创新;非遗;乡村振兴;艺术乡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雷州半岛艺术乡建研究”(2022WTSCX301)研究成果。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旨在通过深化推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进一步发挥传统工艺在培育传统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1]。廉江手造纸技艺是湛江市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这项具有百年传承历史的非遗传统技艺,不仅传承了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而且发展了现代乡村文化产业,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内生文化动力。廉江手造纸技艺在当代的良好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经验,为非遗参与艺术乡建,用艺术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一、廉江手造纸技艺的百年历史传承

廉江手造纸,又叫油行门手造纸,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该技艺奠基人为曹镫,他在道光年间创立斑鸠林油坊,为制作出上乘熟花生油,利用纱纸和松针叶过滤、榨油机压榨出的熟油装缸储存保鲜,首创出纱纸滤油。曹安衍为第二代传承人,他承接纱纸技艺,把纱纸浆(纸巾灰)溶入红土内,加压将之打入磨盘围框,然后种入纤签作磨齿,创造出一流的农家磨谷“打磨”技术,做出来的谷磨经久耐磨,脱谷壳快,磨米快白。曹灼堂为第三代传承人,他在广西柳州结识陕西造纸人郭师傅,遂将其通透柔软的造纸技艺引回家乡创新成“手制纸”,开拓粤西地区的造纸精细技术并发扬推广。第四代传承人为生于1914年的曹穆熙,他从18岁起接手父亲的造纸技艺,将自制伞纸和扇纸销向苏联,从20世纪80年代亲手传教构树皮隔氧处理(无化学处理树皮、树叶脱脉)技术。生于1955年的曹毅作为第五代传承人,创造发明了“蛙式”手造纸技术以及“草木画”(如图1),他用草和树皮浆作艺术画,将造纸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他设厂进行规模化生产手工造纸,开发出凹凸纹纸等八大系列手造纸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90后”第六代传承人曹晓峰,发明创造了“速溶纸张”技术和书灯技艺等,在北京、上海将手工古法造纸引入学校普及,在国内国际创新推广“古法造纸,纸浆包”速溶纸浆,进一步革新造纸技艺和发展古法造纸文化产业。

由过去制作花生油的斑鸠林村油门行到今日古法造纸的廉江市日禾民间工艺社,由原来的滤油纱纸到现在畅销国内外的古法造纸文创产品,曹氏家族六代人薪火相接,在手造纸技艺上不断探索、发明和创新,让这项古老而独特的非遗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今天,廉江手造纸技艺已成为一张雷州半岛保护传承和创新非遗、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靓丽名片。

二、古法造纸技艺的现代创新发展

(一)古法造纸的工艺创新

1.古法造纸法

古法造纸,又叫“土法”造纸,是指由古至今历经流传的,不用机械或仅用非常简单机械的手工造纸方法。传统造纸有两种制作手法。一种是抄纸法。其工序包括:剥料—浸泡—浆灰—蒸料—清洗—打浆—加纸药—抄纸—压榨—晾纸—分纸等流程。另一种是浇纸法。其工序包括:剥料—清洗—煮料—捶打—捣浆—浇纸—晾纸—揭纸等流程[2]。這两种传统造纸工艺的共同点是都使用干树皮做原料,用石灰化学蒸煮,利用热能上墙晾晒,其缺点在于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植物固有纤维,从而影响了纸张的品质。

曹灼堂当年留下的陕西造纸工艺秘诀成为曹氏家族古法造纸遵循的理路:“用白构树皮埋于淤泥用水浸泡半月,取出并洗净,然后用木棒擂浆置池中制成;纸、水料配比:一比三百,水多纸簿少则厚。取透纱布固定木框成网,取浆池内致悬泘,置网水中慢慢捞起,晒干轻压纸面取出纸。此纸质柔软绵滑,千年不朽蚀。”①古法造纸的原料多是树皮、麻头、敝布、渔网,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加工而成。斑鸠林油行门手造纸的主要原料是雷州半岛常见的构树皮,再加上黄麻和青麻两种原料。构树耐干旱,适应性强,随处就旺盛生长,采集容易,加上其树性味苦,有微毒,用构树皮做的纸,具有韧性大、防虫防腐、经年累月历久弥新的优点。斑鸠林古法造纸的工艺十分繁琐,要经过采集构树皮、剥皮晒干、水沤、浆灰、蒸煮、漂洗、捣烂、打浆等工序,直到把构树皮处理成棉絮状,而且都是经由人工操作一一完成,无论是效率还是纸品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手造纸技艺的技术创新

曹灼堂后代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将这项技艺发扬光大,进行创新性发展。曹毅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古法造纸工序改进为:剥料—刮皮—浸泡—清洗—捶打/打浆—成纸(造艺)—晾晒—拆纸等流程。

具体程序为9步:(1)采割剥料:在夏至和冬至前,采割皮层水分最饱满状态下的构树皮,削去绉枝和树叶,取出白色树枝骨杆,截去伤口的黑色结节,规整扎成捆;(2)刮皮:刮去树皮外表层外皮,保留肉质纤维内层树皮;(3)浸泡:将树皮水埋半月,隔离空气自然腐烂,隔氧除去树皮肉质和树皮胶质;(4)清洗:用水清洗树皮残留肉质和淤泥;(5)捶打/打浆:细化组织纤维,捣烂或简单打碎后用机器将树皮处理成浆液;(6)成纸:蛙式手造纸,用手仿青蛙游水方式在纸网中制成纸;(7)造艺:纸中做图案或加入其他元素,更显特别;(8)晾纸:等腰三角形晒晾法,将两个造纸网与地面形成一个正三角形,结构最稳定,不易被风吹倒却能最大面积吸收太阳能干纸;(9)拆纸:晒干后,将纸从纸网上拆下,纸网分离。

與古法造纸相比,其创新处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夏至和冬至前,构树树皮与皮秆肉之间水分最为旺盛,皮层最饱满的时候,采割生鲜构树皮,进行水埋隔氧处理,不用生石灰,保留自然状态下最好的植物纤维分解力、粘力、韧性、弹性和拉力。第二,不用上墙烘干。户外等腰三角形晒晾法,摆脱室内空间限制,晾晒规模更大、数量更多,纸张吸收太阳能面积更大、速度更快,提高生产效率。第三,模仿青蛙游水姿势制纸,自创蛙式手造纸,申请到国家造纸发明专利。

(二)手造纸技艺的艺术创新

早期廉江手造纸成品为褐黄色,外观粗糙厚实,显得古朴低端,纸品更多的是体现实用功能。到了曹毅和曹晓峰这两代传承人,他们着力创新改变,将古法造纸融入现代生产和现代审美元素,大力激活和注入艺术性,展现古法造纸的现代审美之美,提升古法造纸的文化品位。

首先,对纸张的质感和纹理进行革新。一般纸张都是柔软绵滑,看起来平凡无奇,而曹毅制作的纸张则是凹凸不平,看起来具有浮雕效果,给人以惊艳的感觉。这一造纸创新灵感的触发点是他偶然看到尚未晒干的湿纸遇到了云雨,雨滴使湿纸呈现坑洼凹凸的样子,看上去和平常的纸张完全不一样,表现出另外一种特殊的美感。这一偶发事件,成为促使他想要制作出具有浮雕效果纸张的契机。

制作这种具有凹凸纹感的纸张不是用雨淋的方式,而是采用他所发明的“蛙式造纸法”。这种极具自然界特色的造纸法的灵感来自他在春耕时分,看到家门前的水塘青蛙游水的样子。具体做法为:在网池里用蛙泳的手势不断地搅动纸浆,散开的纸浆纤维会在网格上自然形成不规则的凹凸浮雕纹理,晾晒干之后则变成风格独特的“凹凸纹纸”。依据此创新理路,曹毅逐步开发出自然纤维纸、暗花纸、滴蜡纸、石印纸、手揉抓染纸、麻丝纸、云龙纸、花瓣纸等八大系列新纸品。

其次,突破纸张的单一颜色。除了常见的白色纸张之外,他还制作出红、黄、紫、黑、蓝、绿、褐、棕等亮色纸张,又或是多种色彩融合的多彩纸张。这些色彩鲜艳的纸张,本身就是一幅幅美丽的艺术画。例如石印纸,利用精湛的工艺技巧在纸张上制作出类似石印的图案,使纸张呈现出古雅厚拙的艺术风格。又如滴蜡纸,哈密瓜绿的纸张上整齐规则地细密分布着圆凸花纹,具有滴蜡的立体效果和动态漩涡感,极具动感美和规则美。

曹毅所创作的八大系列手造纸产品,不仅是一种本乎自然的艺术创新,更是一种传统文化产业寻求生存出路的突围形式。这种造纸法符合现代社会追求生态环保的理念,也是20世纪90年代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先入为主的策略。这八大系列手造纸产品上市后,2000年左右国际国内曾经有许多仿制产品抢占了市场,但到了2010年之后它们几乎都消失了,而廉江手造纸却越发旺产旺销。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那些仿制产品缺乏原创性的艺术基础,而廉江手造纸则在审美文化艺术价值方面不断创新增值,得到越来越多市场的认可。

(三)手造纸技艺的文化创新

作为出品于乡村的非遗,廉江手造纸必然体现乡村文化风格的特色。曹氏父子充分利用乡村地域优势,将构树、红杜鹃花、绿叶草、大蒜皮、香蕉叶、牵牛花叶子、稻草等乡村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作为手造纸材料,开发出主打产品花草纸,为传统手造纸开辟出崭新的审美文化道路。

曹晓峰利用花草纸所创作的花草画,以乡村大自然物产为材料,以乡村自然风光、日常生活、农耕事像为素材,他所呈现的不仅是风格清新、意象优美的乡村图像,而且体现的是乡风淳朴、村风机趣、民风和谐的乡村文化特质。用干花草作原料加入湿纸中会“流泪”,花草图像难以固稳,并会破坏纸张的特殊纹路,而加入新鲜的花草,则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花草纸具有很强的创作性和可塑性,曹晓峰别出心裁地将皮革、布料、流苏以及有机玻璃等材料融入其中,晒干后的纸张,新鲜花草和纸浑然一体,呈现出优美清新的画面,具有极强的艺术审美张力。他的花草画《春耕》单纯用纸浆和植物材料制作,展现牛和人春耕秋收的谐美农耕画面。其妻子的作品《迎蜂弄舞》是用水做纸,在水下放花瓣子,用花瓣子构图形成一幅生动的动物图画。他们的花草画摆脱了传统笔墨纸的束缚,以独特的制作工艺与表现手法,把做纸上升到一个艺术和文化层面,给人以全新的审美体验,是对传统古法造纸工艺的一个独特创新。

此外,他们还利用纸张设计生产文创产品,以丰富多元的文创产品拉近造纸产业和终端用纸者的距离,让自己的手造纸行业永葆活力。以八大系列纸张为基础,他们精心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纹理奇趣、色彩鲜艳的书套、书灯、笔记本、卡片、礼品盒、纸篮、帽子、明信片等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充满现代生活气息和艺术审美风格,既有传统古法造纸的古朴味,又有现代生活气息,还有乡村和时尚融合的清新优雅之美。这些文创产品,畅销国内外,成为廉江市日禾民间工艺社的一项重要收入,也是其公司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三、手造纸技艺的乡村振兴作用

(一)打造非遗经济产业,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20世纪80年代末,曹毅将手造纸生产从斑鸠林村搬到佛山市,现代化和规模化的生产为手造纸谋得了出路和发展。新一代传承人曹晓峰则把手造纸生产线搬回家乡斑鸠林村,佛山市的工厂改为营销基地,对接国内外市场。把手造纸厂搬回斑鸠林村,一来解决了非遗传承基地的问题[3],二来为手造纸的文化艺术创新提供了素材和灵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所打造的非遗经济产业,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就业,显著地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为当地乡村经济振兴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廉江市日禾民间工艺社目前雇佣当地村民30多人当生产工人,新手培训期间每人每天100元,当他们独立工作后,则开始计件领报酬。村民在厂工作是计件工,一个月约有5千~6千元收入。他们不受时间约束,多数时间中午不休息,这样能早晚接送小孩到附近的青平镇小学上下学。对村民来说,不用外出远行打工,在家门口就能一边种田养殖,一边进纸厂工作。两份稳定的收入,有效地保障了村民的经济来源,切实地提升了村落的整体经济水平。对廉江市日禾民间工艺社来说,熟练稳定的村民是造纸厂生产持续良好运转的保证,非遗经济产业的发展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经济力量[4]。

(二)推出非遗体验模式,促进乡村文旅发展

今天的廉江市日禾民间工艺社已不只是一个造纸公司,还成为当地有名的乡村精品文旅网红打卡点,原来单纯的造纸生产已发展为非遗融合文旅发展的新经济产业模式[5]。这里由造纸工厂、晒纸场、手造纸技艺非遗展示馆、古法造纸体验馆、工艺社党支部、八角楼、水塘等组成,整体上就是一个优质的文旅活动场域。造纸厂区是生产车间,是游人现场参观造纸的地方,也是曹氏父子亲自演示造纸之地,游人在这里能够现场观摩手造纸的全过程,面对面感受非遗的魅力。在晒纸广场,能看到一张张逐渐晒干的美丽纸张以及花草画。在手造纸技艺展示馆,游人可以看到廉江手造纸技艺的发展历史和不同时期的造纸器物、纸品、纸画、书法等,这既是对造纸历史的探知,又是一种艺术美的熏陶、文化的浸润。在古法造纸体验馆,游人只需带着一张网格、一小袋纸浆和一个小盆,即可亲身体验造纸的乐趣。曹氏父子以“廉江手造纸技艺”为着力点,推出“古法造纸旅游体验”活动,廉江市日禾民间工艺社成为乡村旅游和研学新热点。目前已有超过2000人到厂旅游体验,这项古法手造纸工艺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另外,他们还让古法造纸走出斑鸠林村,走入中小学校园。在继承先辈手工造纸技艺的基础上,曹晓峰研究发明出“古法造纸速溶浆”技术,“速溶浆”降低了手造纸入门门槛,让更多的年轻一代接触这项技艺。他在北京和上海拓展校园新阵地,首创校园课堂古法造纸术的教育活动,还到廉江市中小学进行校园推广演示活动。今天的他正努力地在文化教育领域推广和弘扬手造纸技艺文化,让年轻一代感受这项非遗的魅力,培育新一代的消费群体,寻找和开拓新的销售发展方向。通过此举,吸引了各地家长和孩子来到廉江市日禾民间工艺社参观游玩体验,带动了整个斑鸠林村的文旅发展,为当地乡村振兴可持续性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三)用非遗艺术实施美育,提高审美文化素质

艺术乡建要注重激活隐藏在乡村中的鲜活审美基因,让其参与到当代审美经验的生成和重构,实现整合在地性优势资源,复构乡村文化生态系统,从而加快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发展[6]。廉江手造纸作为古老非遗技艺,其中所蕴含的当地民间独有的艺术审美文化基因,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灵动活泼的精神资源。无论是在技艺传授、造纸生产,还是文创产品构想和设计制作,甚至开展相关文旅体验活动的过程之中,斑鸠林村民都在无形之中将自己的文化记忆、艺术想象、设计才能等倾泻而出。原来只是专注于农业事项的村民,面对现代性生活变化,面对外来人的审美需求,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逐渐激活审美意识,提高艺术水准,扩宽文化周延。这实际上是用非遗艺术提高了村民的整体审美文化素质,这对当地的乡村振兴无疑起到了精神文化的推动作用。

借助廉江手造纸技艺这一非遗媒介,廉江市日禾民间工艺社积极引导村民广泛参与当地的艺术乡建,有意识地发挥艺术的乡村美育功能。通过这种乡村美育的实践,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了村民的整体审美文化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必要的精神文化内生动力,保证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廉江手造纸技艺的良好传承和创新发展,为雷州半岛通过艺术振兴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一)加强雷州半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大力推动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让非遗走进大众视野,在当代焕发生机活力[7]。(二)充分发挥非遗的文化作用。用艺术复兴雷州半岛乡村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培育新时代乡村文化精神,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建构乡村振兴的良好文化生态系统依托[8]。(三)以雷州半岛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遗产为依托,因地制宜引入艺术创意,打造别具一格的乡村文化艺术空间。围绕红土地农旅文化主题、海洋文化主题、红色文化主题等,打造乡艺博物馆、民俗餐饮、文化集市、创意工作室、农事体验馆等,让游客在青山绿水间找回“乡愁”“乡情”和“乡音”,将乡村美丽风光转化为美丽经济。(四)将艺术视野和乡村资源融合,开发文创+农特、文创+民艺、文创+非遗等乡村文创新产品,推出艺术+农艺、艺术+人物、艺术+故事(神话、传说、历史)、艺术+田园等乡村体验经济模式,促进乡村创意体验经济发展,活跃乡村经济,开拓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9]。可见,充分发挥非遗在艺术乡建中的积极作用,能为雷州半岛的乡村建设提供文化艺术能量,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雷州半岛乡村全面振兴的可持续性发展。

注释:

①2022年6月30日笔者参观廉江手造纸非遗展示馆时由曹毅提供手抄资料。

参考文献:

[1]文化和旅游部,等.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EB/OL].[2022-06-28].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zcfg/gfxwj/202206/t20220628_934244.html.

[2]王菊华,等.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91-504.

[3]王慧,等.古法造纸技艺视域下景观规划与再生——以西安北张村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11):58-61.

[4]肖远平,王伟杰.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西江模式”研究[J].文化遗产,2019(3):23-28.

[5]胡秋华,何楚玉.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非遗文旅开发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8):215-216.

[6]张犇.论艺术乡建的本质与要义[J].民族艺术研究,2023(6):118-223.

[7]黄永林,任正.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15-124.

[8]徐一舟.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美学省思[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3(4):126-132.

[9]王忠,吴昊天.体验经济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7(6):146-152.

作者简介:叶木桂,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藝美学。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非遗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19:54:43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今传媒(2016年12期)2017-01-09 18:59:03
湘西土家织锦元素在现代服饰中运用与创新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27:02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设计”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