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驱动下上海新文旅发展的“新范式”

2024-05-11 09:40龚苏宁
美与时代·上 2024年3期
关键词:元宇宙

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诸多城市的文化旅游项目出现了同质化、参与度低下、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导致文化旅游发展缓慢。关于文化旅游、元宇宙技术及其功能的研究较多,但很少有研究提及如何实现文化旅游与元宇宙技术的深度融合。基于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本研究从多个方面探讨文化旅游与元宇宙融合的可能性,提出上海新文旅发展的六大要素:人、物、领域、技术、关系和产品,并从感官、时空、叙事、社交和节事等维度归纳上海新文旅发展的新范式。需加强对元宇宙基础技术开发及其应用方式的研究,元宇宙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方案能有效增强文旅项目的沉浸感和吸引力,实现文化旅游的溢出效应,也将加快上海新文旅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元宇宙;上海新文旅;新范式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3年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双高计划”建设基层项目(2023-A-3-4-3);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院2023年职业教育课题(SZ23B44);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Z12021120202);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220103114)(20230113004);南通市第六期江海英才市级培养专项(2022Ⅱ-292)阶段性研究成果。

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发展,逐步融入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我国各地政府竞相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出台鼓励政策。2020年9月上海印发的《上海在线新文旅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指出要顺应全球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加快推进上海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加强文旅业态模式、服务、管理的创新[1]。2022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7月颁布了《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加强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行业协同发展的方针,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2]。2020年开始,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世界范围内各领域的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尤其是对旅游业这类以线下形式为主的经济体。虽然当前全球旅游经济逐渐呈现复苏态势,但目前复苏的程度和进度还较为缓慢。“新文旅”是以新媒体技术为媒介,创建大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体验,搭建共享化虚实融合的游览空间,融合了新技术、新业态、新需求。元宇宙与文旅产业的体验基因、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存在不谋而合之处。当元宇宙遇上百废待兴的文旅产业时,怎样才能促进上海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复苏呢?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元宇宙话题源于国外,2021年是元宇宙(Metaverse)发展的元年,Roblox、Facebook、百度、Sony、高通、微软、香港海洋公园等公司纷纷涉足元宇宙的建设。元宇宙能够整合多种新技术的互联网应用及社会形态,运用扩展现实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时空拓展,结合AI和物联网实现虚拟人、自然人和机器人的人机融生,依托区块链、Web3.0、NFT等实现经济的增值[3]。国外研究集中于模型、技术、系统等基础性技术原理及行为、环境等[4][5];国内主要关注区块链、数字孪生、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底层技术类,以数字经济、数字出版等为代表的应用类和以虚拟财产、虚拟社会为代表的社会治理类研究,其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教育、传媒、天文和哲学领域,对文化旅游领域的研究偏重价值、作用的探讨[6][7][8],对具体实施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地研究。1977年《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理论》中首次提出“旅游文化”的观点[9]3,1990年《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中探讨了旅游发展中如何融入文化[10]。国外主要研究了旅游体验的概念、类型、模型、影响因素和形式,探讨了文化旅游体验的市场、行为偏好、动机以及开发策略等[11][12];国内学者研究了文化旅游的类型、新模式、新发展等,体验产品开发的类型、程序和模式[13][14]。然而对于如何系统化地落实文旅中的数字化技术,尤其是针对上海“新文旅”的发展研究却很少涉及。

国内外对元宇宙、文旅发展的本体认知和价值研究较多,值得本研究借鉴,但须要进一步探讨:数字化时代元宇宙技术如何融入上海现有的旅游资源,推进“新文旅”的发展?本文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结合上海独特的文旅资源探讨上海“新文旅”发展的内驱要素、实现路径和对策,为新时代文旅的转型升级指明切实可行的方向,尝试打破文旅发展的瓶颈,助推上海文旅向新型数字化方向发展,促进上海“新文旅”的“落地生根”。

二、元宇宙的基本特征

元宇宙能够与文旅跨界融合,是因为元宇宙具有沉浸性、经济拓展性、开放性和多中心性的特点,可以实现人类生存空间向虚拟空间的扩展,重构个体看待世界的方式,实现体验的延展性,扩展人类的思想实践内容。

(一)沉浸性

可应用于文化旅游的“4R”、机器人、物联网、裸眼3D、脑机接口、区块链等元宇宙技术正在逐步完善,能够构建不同的实时逼真场景,突破时空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实时参与人数。用户可以使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更充分地沉浸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游戏、社交和互动活动中(如图1)。

(二)经济拓展性

元宇宙映射着真实世界,虚拟经济系统中的参与者可以自由交换数字资产,激励更多参与者输出内容,该系统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分配生产要素和资源。元宇宙经济系统中区块链的点对点传输可以确保虚拟世界中所有交易的开放性和参与者数字资产的安全性;元宇宙中的时间和空间具有算法性、非線性和不连续性;元宇宙中的时间具有广延性、重启性和约束性;元宇宙中的空间可以拓展地理空间、梦境空间和记忆空间。元宇宙的拓展性促使虚拟世界逐渐成为主流。

(三)开放社交性

开放的元宇宙体系能够吸引更多参与者进入,实现体系的丰富性。与元宇宙连接的设备也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低门槛的技术要求使更多用户能够实时在线操作。元宇宙打破传统的物理空间范畴,实现高参与、高共享、高互动的网络社交,拓展现实与互联网社交的边界。“生活”在元宇宙虚拟空间中的参与者可以一起体验、创作内容。元宇宙打破了现实中的传统秩序,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创造了全新的社会关系和体验内容。

(四)多中心性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元宇宙的多中心化成为可能,网络架构不属于特定的平台或公司。多中心的网络不依赖于单个中央服务器,而是在多个设备上处理数据,每个单元设备都可以与其他节点独立交互,形成一个小型中央处理单元。如果一个节点受到攻击或崩溃,其他服务器仍然可以正常运行,其他中心可以继续传输和访问平台。

三、重构上海新文旅发展的要素

(一)“人”

元宇宙中自然人、虚拟人、高仿人和机器人会随意切换为角色身份、受众身份、分离身份和融合身份。“人”可以体验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生活,拥有不同的身份,这符合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趋势。如今,人们旅行不再只是为了欣赏风景,而是想跳出重复乏味的生活。在元宇宙世界里,人们以新的身份和角色体验生活,并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属性,实现身份和互动活动的异质性,这是当代新文旅的新内涵。

(二)“物”

元宇宙可以实现实体资源、数字资源和叠加资源的共生,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打造新的旅游吸引点。传统旅游中的自然生态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被破坏或过度开发后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数字化技术让不可再生资源重获新生,虚拟“云旅游”吸引着市场的关注。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数字版权保护是虚拟旅游价值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痛点,而元宇宙依靠NFT(数字藏品)来解决数字版权问题。多中心性使个体能够参与价值共创,元宇宙使NFT成为个人唯一的数字资产,从而实现确权、流通和可追溯性。

(三)“場”

元宇宙将构建线下现实场景、线上虚拟场景、虚实融合场景,主体在线下体验独特地理特征的空间,异地线上体验文化旅游场景与风情,虚实叠加体验互动旅游场景与活动。“生活在别处”是旅游动机的真实写照。人们之所以选择旅行,是为了感受充满文化印记的风土人情,体验独特的地理生活方式。“走马观花,打卡拍照”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人们更加注重旅游的体验性,更希望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旅游项目逐步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同时,游客更加关注旅游产品的沉浸性,希望线下体验特色空间,线上感受风土人情,在虚拟现实中体验互动旅游场景和活动;传统场景利用虚拟技术能够构建虚拟世界场域和营造新颖的数字化氛围,这也成为重构沉浸式旅游体验场景的新途径。特别是在游览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和文化馆时,游客很难完全理解遗址、遗迹的全部内涵,通过多媒体和互动技术的生动再现,游客可以获得更全面、更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四)技术

重组后的沉浸式虚实融生技术分为:凸显型技术、融合型技术、消融型技术。

1.凸显型技术

凸显型技术是指通过单纯的技术实现“九感九觉”方面的体验[15],通过互动技术增强游戏的沉浸感。互动技术分为输出技术和输入技术,输出技术包括头戴式显示器、触摸、疼痛、嗅觉甚至直接神经信息传输等电信号转换为人类感官技术,输入技术包括微型摄像头、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

2.融合型技术

融合型技术与游客心理体验相结合。随着硬件的更新和底层技术的迭代,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游戏、建模、网购等体验服务,让技术与生活融为一体,可以满足游客的高贵感、尊重感、舒适感、安全感和愉悦感。

3.消融型技术

消融型技术是指在元宇宙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系统中,体验者独立实现内容和技术的编辑、生产和技术,使技术成为体验的一部分。元宇宙正在进化,不再局限于社交和娱乐等基本活动。在某些领域,它几乎可以取代现实世界中的事情。在虚拟世界中,将有真实的工作、商业交易、虚拟资产和货币、独立的政府,以及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性,还会有基于元宇宙的职业,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技术的创造和应用,技术将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而逐渐消失。

(五)关系

具有不同身份的主体和资源处于不同的时空、场景和技术状态中,每个元素都可以相对独立和孤立,但也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融合关系将在虚拟融合和实体融合的状态下形成。元宇宙是高度开放和自由创造的,同时赋予用户创造和改造旅游环境的权利。用户可以根据区块链上一半参与者的投票,在场景区块中修改虚拟场景,即可完成修改。用户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场景的构建来增强沉浸感。人与物、领域与技术的关系被重构,从以前的孤立关系转变为相互支持、协同创造和接受服务的新模式。

(六)产品

元宇宙时代的生产工具、资源和形式共同推动了文旅产品的变革,虚拟空间的文旅产品、虚拟现实融合的文旅产品、沉浸式体验将成为新的主流。依托元宇宙科技创新景区、度假区、街区的互动式沉浸式数字体验产品,实现沉浸式互动体验、智慧旅游、虚拟展示等新型旅游服务[16],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云会展等新业态,创新文化旅游体验新场景,实现文化旅游与虚拟现实相结合,实现多产业、多场景的融合落地。

四、探析上海新文旅发展的“新范式”

元宇宙赋能上海文化旅游,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虚拟、私人与公共领域的融合发展,创造出多种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本研究结合上海独特的地理、经济、文旅资源、技术、人员等特点,归纳出以下新范式(如图3)。

(一)感官性文旅

旅游体验首先要考虑游客的视觉享受,这也是实现“沉浸式”文化旅游的首要因素。借助VR、AR、XR、MR等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和多感官动员,游客可以从“九感九觉”中满足感官享受,让游客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产生“流量”,从而获得生理、精神、情感等方面的深刻体验,实现时空三维世界向时空精神四维世界延伸的全面沉浸。

(二)叙事式文旅

优质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今,借助4R、机器人、裸眼3D等技术,游客可以用主客观视角穿梭于IP故事时空。游客可以将视角附加到故事中的角色身上,使其与故事互动;游客可以是演员、导演、体验者、管理者等;故事结果虽然不可预测,但游客能够以多重身份控制故事的发展脉络和即时获取故事的信息;游客无法逃离故事营造的时空而独立存在,游客将处于好奇、渴望、兴奋的状态,实现IP叙事式沉浸。

(三)社交型文旅

现实世界的社交网络逐渐融入元宇宙的社交世界,基于数字资产的经济体系颠覆了传统的社交方式和媒体,重新定义了社会关系。社交型旅游是在旅游活动中考虑到人类的社交需求,结交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将单一用户的体验转变为多用户的社交对话,拓展游客的社交空间,自觉形成特定的社交圈。元宇宙能够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双重融合,构建新的社会网络生态系统,重建“自我”,重建“社会”文明。

(四)跨時空演艺类文旅

从表演艺术内容、环境、观众心理、演员与观众互动等角度,实现观者与演员共同穿梭于异质空间和异构空间中,打破传统单一舞台的演出模式,让观众借助新技术全方位体验震撼的感受,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跨时空虚拟世界的融合。

(五)节事会展型文旅

利用元宇宙的虚实技术突破地理、空间、经济、交通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创造虚实叠合的节事、展览空间和活动。2023年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打造的“福元宇宙2.0·闽江之心AR游园会”,基于福州闽江之心真实场景,依托增强现实技术,以数字经济建设为核心,推出80个数字应用场景体验点,叠加元宇宙全息互动、灯光秀、3D成像全息舱、数字人、数字藏品等科技元素,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到数字时代的魅力与神奇,创造性地构建出集“数字消费场景、城市文化内容、全民互动营销”为一体的消费新地标。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元宇宙通过创造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场景,设计诱导氛围、人物体验、游戏任务等,构建跨越时空的社会文化旅游数字景点和活动,让游客获得身心沉浸体验。NFT有助于挖掘农业景区的IP价值,实现原生景观、生产、生活、技术和虚拟世界的融合,成为发展沉浸式文化旅游的重要动力。基于对元宇宙互动技术、网络技术、游戏技术等技术的沉浸式体验、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本研究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元宇宙与文化旅游的融合潜力,从文化旅游发展的主体、资源、场景、技术、关系和产品角度,探讨元宇宙影响下上海新文旅的构成要素。从感官、叙事、社交、跨时空演艺、节事会展方面探索具体实施路径,推动新文旅的数字化发展,充分激活元宇宙与新文旅耦合发展的潜力,打破了产业的界限,整合各类文旅和元宇宙技术资源,形成协同发展的倍数效应,全方位、多层次探讨上海文旅的推进措施。

(二)推进建议

1.加强观念先行、顶层规划。对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望闻问切”后,因地制宜系统规划文化旅游脉络,构建规模化旅游价值链,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完善配套政策机制,统筹数字文化旅游建设;有效发挥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新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实现新技术与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发展。

2.加强元宇宙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适用的文化旅游元宇宙基础设施,探索6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打通文化旅游发展的信息化“大动脉”;积极推进道路、电力、水利、物流、生产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数字化,实现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水利、智慧物流。

3.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充分发挥新政策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元宇宙技术研发能力,打好元宇宙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技术领域,提高技术、软件与旅游建设的匹配度;加快锻造长板、补短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科技型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

4.参与数字技术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国内外合作。密切观察并主动参与数字技术和文化旅游国际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国际化,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突破和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国际供应能力,及时提出新文旅发展的“上海方案”。

5.构建统一共享的数据库和管理平台,链接分散的建设系统。在尊重和保护文旅资源的前提下,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打通现有分散建设体系,整合鲜活的文创资源,建设统一的旅游数据库和资源管理平台,构建资源整合共享标准;充分整合通信、技术、资金、场地、服务、人员、交通等方面的现有资源和要素[17],打造一机多用、一站多用的统一文化旅游服务信息站点。

6.构建多层次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和供给体系。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和业务主体的数字素养培训,构建多层次数字文化旅游人才供给体系;提高团队的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思维,提高游客的网络防骗意识和隐私保护意识;建立各级数字文化旅游服务联盟,实施数字企业服务行动计划,引导一批数字企业参与数字文化旅游建设;多渠道开展数字文化旅游专项培训,培养热爱旅游、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素质团队。

(三)研究不足

元宇宙的发展处于成长阶段,旅游相关的应用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成熟的实践案例及全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多,需要基于实践项目与国内外相关设计单位、实施单位、研究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元宇宙+文旅”涉及的学科跨度较大,涵盖旅游学、计算机科学、营销学、传播学、建筑学、信息处理系统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数据收集和整合规律性结论的难度较大,需要研究团队共同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各专业的数据搜集和跨学科分析,保证数据以及成果的系统性和前沿性。

参考文献:

[1]刘素平.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文旅产业提升策略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1):38-40.

[2]蒲清平,向往.元宇宙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变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11-123.

[3]李晟,徐翠剑,任昊.基于元宇宙场景化应用的长江经济带数字人才培育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3(9):181-183.

[4]Cammack,R.G. Location-based service use:A metaverse investigation [J].Journal of Location Based Services,2020(1):53-65.

[5]Egliston,B.,Carter,M.“Critical questions for Facebooks virtual reality:Data,power and the metaverse”[J].Internet Policy Review,2021(4):1-23.

[6]沈陽.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2.0版[R].北京: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2022.

[7]魏炜.元宇宙2022——蓄积的力量[R].北京: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商业模式研究中心,2022.

[8]赵子忠.2022元宇宙研究报告:多元视角[R].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媒体研究院,2022.

[9]麦金托什.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M].蒲红,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10]世界旅游组织.全球旅游伦理规范[C].世界旅游组织第十三届大会,1999.

[11]Schmitt,B. H. Experiential Marketing[M].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9.

[12]Shedroff,N. Experience Design[M]. Indiana:New Riders Press, 2001.

[13]邹统钎.乡村旅游:理论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4]王云才,郭焕成,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5]Gong,S. N. Coupling development path of “Metaverse” and Immersive rural tourism [J]. Science Discovery,2023(4):153-159.

[16]张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云旅游”体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102-108.

[17]崔红志,张林.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可行性及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23(2):24-32.

作者简介:龚苏宁,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元宇宙
元宇宙的艺术生成:追溯NFT艺术的源头
Facebook投资5千万美元打造“元宇宙”等
“元宇宙”:正在数字化的宇宙观
“元宇宙”VS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元宇宙”距离我们有多远?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