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稻连作”冬、春小麦选育品种对比试验

2024-05-11 09:39孙金华辛宇张春旭赵燕王兆福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品种筛选春小麦冬小麦

孙金华 辛宇 张春旭 赵燕 王兆福

摘要:为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探索适宜天津市静海区种植的“麦稻连作”冬春小麦品种,试验选用

津强系列5个春小麦品种及炫麦88、沧麦6002等5个冬小麦品种,调查参试品种的生育期、茎蘖生长动态、穗部与籽粒性状、产量等。结果表明,春小麦津强7号生育期为78 d,在5个参试品种中生育期最短,综合性状及产量最高,较津强12号(CK)增产77.33%。冬小麦鑫瑞麦38生育期为235 d,在5个参试品种中生育期最短,综合性状及产量最高,较对照炫麦88(CK)增产35.62%。春小麦津强7号与冬小麦鑫瑞麦38均可作为天津市静海区“麦稻连作”种植模式的春小麦和冬小麦品种。

关键词:春小麦;冬小麦;品种筛选;麦稻连作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受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提高单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麦稻连作”种植模式是实现小麦水稻一年两熟、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促进天津小站稻与天津市静海区小麦[1]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优质强筋小麦对优化小麦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以及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2]。在我国小麦品质的区划中,天津市被划分为华北北部强筋小麦产区[3],本试验选择近年来已通过国家和天津市审定的冬春小麦品种[4-6]为参试品种,从中筛选出适宜天津市静海区“麦稻连作”的春小麦和冬小麦品种,为当地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春小麦共设5个参试品种,分别为津强7号、津强8号、津强9号、津强11号、津强12号,以津强12号为对照(CK)。

冬小麦共设5个参试品种,分别为炫麦88、沧麦6002、沃育106、中信9号、鑫瑞麦38,以炫麦88为对照(CK)。

1.2   试验设计

春小麦试验于2023年2—6月在天津市福顺达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前茬作物为玉米。5个春小麦参试品种随机排列,自然对比,每个品种播种面积均为667 m2。

冬小麦试验于2022年10月—2023年6月在天津市静海区良种场进行,前茬作物为玉米。5个冬小麦参試品种随机排列,自然对比,每个品种播种面积均为667 m2。

1.3   田间管理

春小麦试验田在玉米秋收后进行深翻旋耕,深度为25~30 cm。2023年1月中旬浇足封冻水,2月2—5日进行顶凌播种,播种深度为3~5 cm,播种量为25 kg·667 m-2,底施高塔硝硫基复合肥(N∶P∶K=18∶20∶5)30 kg·667 m-2,3月26日追施尿素20 kg·667 m-2,滴灌浇水;5月10日使用无人机对小麦进行“一喷三防”,防治病虫害和防干热风,5月20日使用无人机在小麦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调节剂,促进小麦灌浆;6月14日取样测产,6月15—20日进行收获。

冬小麦试验田在玉米收获后旋耕2次,深度为25~30 cm。2022年10月8日播种,播种深度为2~4 cm,播种量为25 ㎏·667 m-2,随播种施“红四方”复合肥(N∶P∶K=16∶20∶5)20 kg·667 m-2,12月5日浇足封冻水;2023年3月19日使用无人机喷施尿素12.5 kg·667 m-2,浇足返青水,4月20日小麦拔节期使用无人机施尿素7.5 ㎏·667 m-2;5月11日使用无人机对小麦进行“一喷三防”,防治病虫害和防干热风,5月21日使用无人机在小麦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调节剂,促进小麦灌浆;6月16日取样测产,6月18日进行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及茎蘖生长动态

春小麦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为78~84 d(表1),其中津强7号生育期为78 d,津强9号生育期为82 d,津强11号、津强12号生育期均为83 d,津强8号生育期为84 d。春小麦参试品种的茎蘖生长情况:津强7号基本苗、总茎数、有效穗数均较高,株高适宜,生育期在参试品种中最短,适合进行“麦稻连作”;津强8号生育期最长,株高偏高,抗倒伏性较差;津强9号、津强11号、津强12号基本苗、总茎数、有效穗数偏低,生育期较长。

冬小麦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为235~253 d(表2),其中中信9号、鑫瑞麦38生育期均为235 d,炫麦88生育期为236 d,沧麦6002生育期为244 d,沃育106生育期为253 d。冬小麦参试品种的茎蘖生长情况:中信9号基本苗、总茎数、有效穗数均偏高,株高适宜,抗倒伏好,生育期在参试品种中最短,适合进行“麦稻连作”;沃育106生育期最长,有效穗数偏高;炫麦88基本苗、总茎数、有效穗数均偏低;沧麦6002基本苗、总茎数、有效穗数、株高均偏高,抗倒伏差;鑫瑞麦38基本苗、总茎数、有效穗数适中,株高偏高。

2.2   参试品种的产量情况

春小麦津强7号产量最高,为438 kg·667 m-2,较津强12号(CK)增产77.33%(表3);津强11号产量最低,为311 kg·667 m-2,较津强12号(CK)产量略有增加。冬小麦鑫瑞麦38产量最高,为613 kg·667 m-2,较炫麦88(CK)增产35.62%(表3);沧麦6002产量最低,为398 kg·667 m-2,较炫麦88(CK)产量减少11.95%。

2.3   参试品种的穗部及籽粒性状

在穗部及籽粒性状方面(表4),春小麦津强7号表现较突出,穗层较整齐,成熟时籽粒落黄好,穗粒数37.0粒,千粒质量27.0 g,容重774.72 g·L-1,长势好,无倒伏;津强9号穗层一般,成熟时籽粒落黄好,穗粒数18.0粒,数量偏低,千粒质量38.6 g,容重848.90 g·L-1,

其千粒质量和容重均高于其他参试品种,且无倒伏及病害发生;津强8号千粒质量为31.3 g,容重较低,为729.00 g·L-1,后期叶片早衰,发生轻微白粉病,株高较高,抗倒伏性差;津强11号、津强12号单穗粒数偏低,后期叶片早衰,发生轻微白粉病,出现死苗断垄现象。

冬小麦鑫瑞麦38穗部及籽粒性状较好(表5),穗层较整齐,成熟时籽粒落黄好,千粒质量44.0 g,容重792.00 g·L-1,均高于其他参试品种,且无倒伏及病害情况发生;沧麦6002穗层整齐度较差,千粒质量为36.0 g,容重为770 g·L-1,株高较高,抗倒伏性较差;其他品种表现一般。

3  结 论

试验表明,春小麦和冬小麦参试品种均能在天津市静海区正常成熟。其中,春小麦津强7号生育期为78 d,在5个参试品种中生育期最短,综合性状及产量最高,较津强12号(CK)增产191 kg·667 m-2,增長了77.33%。冬小麦鑫瑞麦38生育期为235 d,在5个参试品种中生育期最短,综合性状及产量最高,较炫麦88(CK)增产161 kg·667 m-2,增长了35.62%。因此,春小麦津强7号和冬小麦鑫瑞麦38均可作为天津市静海区“麦稻连作”种植模式的春小麦和冬小麦品种。

参考文献

[1] 郑久明,李强,王宇.优质强筋麦在宝坻区的种植与

发展[J].天津农林科技,2015(1):22-23,26.

[2] 刘强.天津市优质强筋小麦发展策略与建议[J].天津

农林科技,2017(5):33-34,36.

[3] 时晓伟,王继忠,冯刚,等.天津市优质小麦发展现

状及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2007(8):5-6.

[4] 时晓伟,梁丹,王建贺,等.天津市冬小麦品质育种

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21,27(2):18-21.

[5] 王建贺,时晓伟,梁丹,等.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

津强10号选育及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7(12):263-264.

[6] 梁丹,王建贺,李素敏,等.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

津强1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9):261-262.

猜你喜欢
品种筛选春小麦冬小麦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西藏春小麦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甘肃冬小麦田
烤烟品种贵烟1号贵烟2号在贵州省天柱县的推广应用示范
春小麦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和春小麦
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江淮地区适宜机插杂交中籼稻品种及其产量特性研究
冬小麦——新冬18号
冬小麦—新冬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