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24-05-10 23:09周莉莉
村委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

摘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此,文章以L县W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化路径,包括增强农村群众的精神文明意识、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以期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及对策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全面振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下,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论“三农”工作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1]可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研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对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具有实践意义。然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刘娜,孔琳,曹海静(2023)[2]等学者认为农村居民的文明素养普遍较低,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张校元(2023)[3]研究发现,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道德风尚失范,社会风气不纯。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社会关系变得冷漠,缺乏互助和团结精神。农民在经济生活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心态,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解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只有旗帜鲜明地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1 乡村振兴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乡村振兴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且复杂的互动关系[4]。乡村振兴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繁荣,更强调精神层面的充实与进步。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推动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

首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它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乡村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不仅能够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还能够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动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其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石。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这种文化滋养不仅能够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还能够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社会保障。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不仅能够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还能够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内生动力。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推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2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乡村的长远发展,更是营造良好农村社会环境、凝聚社会力量、增强农民自信心和凝聚力的关键所在。

第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乎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性的战略,它不仅要求物质文明的进步,更强调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若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将失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支撑,农民的生活质量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

第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营造良好农村社会环境的重要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有助于改变农村社会的陈规陋习,提升农民的道德素养,净化农村环境。在这样的精神引领下,农村社会风气将得到有效改善,农民将能够享受到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

第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凝聚社会力量、增强农民凝聚力与自信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培育农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可以激发农民的集体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来。这种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动力。

3 L县W村的基本情况及当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W村位于L县南部,距县城20km,总人口约1 000人左右,以中老年为主,但男女比例相对均衡。W村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水稻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要产业。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吸引游客体验田园风光,村民收入稳步提高,但仍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W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开展文化讲座、体育比赛、展览等,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村民精神风貌改善,为村庄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方面,W村保有农耕文化等文化遗产,还有编织、陶艺等民间手工艺。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村里会举办舞龙舞狮、打鼓击乐等活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教育资源方面,W村有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数量适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同时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W村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持续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让幸福之果惠及群众生活。

4 乡村振兴视域下W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W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制约了W村整体的发展步伐。

4.1 农民精神需求的多元化与个性化

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W村的农民精神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农民们渴望了解更多现代知识,参与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然而,目前W村提供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尚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导致部分农民转向其他渠道寻找精神寄托,甚至产生迷信、赌博等不良现象。

4.2 文化资源的匮乏与传承困境

W村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原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许多传统文化和习俗逐渐消失。同时,由于资金匮乏和专业人才的缺乏,W村在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资源方面面临巨大困难。这不仅影响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也制约了W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4.3 人才短缺与流失

W村地处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有限。这使得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城市发展,造成W村人才短缺和流失的严重问题。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使得W村在提升村民文化素养、组织文化活动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4.4 观念保守与缺乏创新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以及信息闭塞等原因,W村村民的观念相对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放思维。这种保守性不仅影响了村民对新事物的接受,也制约了W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5 加强W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策略

5.1 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农村群众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当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才能有效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一,大力加强农村群众的道德修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农村群众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5]。在W村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展览、传统技艺传承等,例如,当地有名的“渔鼓戏”既是传统技艺,也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通过开展“渔鼓戏”下乡演出引导农村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崇德向善的品质。

第二,推动农村群众的科学素质提升。传统的农村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面临着与现代农业生产和乡村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在W村设立科普教育基地,定期举办各类科普活动,如农业知识讲座、新技术培训等,让村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同时,鼓励W村的学校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先进的农业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加强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依法治理,而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则是法治农村建设的基础。针对W村的特点,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例如,结合W村的农业生产周期,在农闲时节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和模拟法庭活动,让村民们通过亲身参与,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法规的实际意义。此外,还可以通过编写适合W村群众阅读的法律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条款,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总之,增强农村群众的精神文明意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农村群众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充分提升,有助于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和道德支持,推动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5.2 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

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与挑战,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的建立,可以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素质。

第一,建立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机构。可以设立专门负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机构,例如成立一个名为“W村乡村振兴与文明促进中心”的机构,该中心专职负责规划、执行和监督W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时,明确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志愿者团队等各方面的职责,确保各方面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第二,建立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评估机制。根据W村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既公平又实用的评估体系,对W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进行量化分析。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政策调整和资源配置,确保各项措施精准到位。此外,通过设置奖励机制,激励村民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設,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

第三,强化宣传推广工作。运用村内广播系统、公告栏、微信群等多种媒介,广泛传播W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与典型经验,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与周边城镇的文化交流活动相结合,引入外部优质文化资源,为W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动力。

总之,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文明的强大支撑。

5.3 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和方法

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不断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第一,开展多样化的精神文明教育活动。结合W村的实际情况,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推广农村文化知识,传播正能量,并吸引W村村民的广泛参与,推动科技进步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

第二,借助新的科技手段和资源来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搭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和网络,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如建立电子图书馆和应用大数据技术,为W村村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服务。这样可以根据村民的兴趣和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第三,鼓励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来,通过他们的参与和贡献,不断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可以建立农村群众参与式的文化活动组织,让农村群众自己决定、组织和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还可以鼓励农村群众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和发展农村的文化创意产业,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W村村民的精神文明素质,促进村庄的整体发展。

6 结束语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更应注重农村社会文明的提升和农民精神境界的培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乎着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充分认识到其价值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工作的落实和推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2]刘娜,孔琳,曹海静.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J].智慧农业导刊,2023,3(02):140-143.

[3]张校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7):107-109.

[4]白萍,王幸媛.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价值意蕴、实践难题与优化进路[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05):29-40.

[5]杨秋婉,郭沅鑫.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02):63-66.

作者简介:周莉莉(1999—),女,汉族,湖南衡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