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教育领域,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对教育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其存储于云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但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防护,将会给高校教学、管理、科研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防护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已经开始将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学生学习等方面。借助互联网,高校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学校网站、查询学生成绩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但与此同时,高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部分高校在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隐患。这些安全问题不仅会给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还会威胁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更好地保障高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需要加强对高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护策略。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护策略。该研究可以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借鉴。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一)计算机病毒威胁
所谓计算机病毒,主要是指病毒的制造者通过使用软件,在他人的计算机当中插入可以造成其正常运行受阻的代码,进而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整个系统陷入瘫痪的状态。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在于其非常隐蔽,同时传播性极快。一旦计算机系统遭受病毒侵袭,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整个系统崩溃的局面,直接影响后期系统的运行,也会使得计算机系统当中许多关键的数据信息严重丢失。从当前高校网络系统的建设来看,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教务系统以及财务系统。若病毒侵袭教务系统,就会导致学生的学籍信息被泄露,而侵袭财务系统,则会导致高校面临严重的财务损失与威胁。
(二)木马威胁
木馬威胁是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一大隐患。木马病毒通过潜入计算机系统,并通过操纵、窃取、破坏等手段,对高校网络信息系统造成极大威胁。这种威胁不仅仅针对个人电脑,也包括高校内部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木马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常常通过电子邮件、下载软件等方式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入高校网络,对师生的个人隐私、学术研究成果等造成巨大威胁。
(三)黑客攻击
黑客攻击是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严重隐患之一。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网络成为教学和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同时也给黑客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机会。黑客利用各种手段入侵高校网络系统,窃取或篡改敏感信息,给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有时候,黑客攻击甚至可能波及高校的校内网,瘫痪整个网络系统,给师生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困扰。高校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网络防御能力,以应对这一严峻挑战。
(四)人为操作失误
人为操作失误是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一大隐患。尽管高校通常会配备专业的技术保障人员,但由于操作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为疏忽等原因,防火墙配置不当、密码保护不严密等情况经常发生。一旦发生人为操作失误,高校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将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导致重大数据丢失或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隐患中,不能忽视人为因素的影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不足可能导致安全漏洞的出现。因此,高校需要加大对教职工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同时,高校还应建立科学、严谨的网络安全审计机制,对网络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性评估和检测,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保障网络系统的整体安全。这些举措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应对人为操作失误的风险,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水平。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必要性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部分,促使了教育模式的转型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这种“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必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必要性体现在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个人信息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承载着大量学生的信息,包括姓名、学号、年龄、籍贯等各种个人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将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身份被盗用、个人隐私被侵犯等。因此,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保护学生个人信息,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学术研究方面。高校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研究者们在网络上进行学术交流、查阅文献、发布研究成果等。然而,网络上也存在众多的盗版、山寨等问题,这给学术研究带来了威胁。如果没有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措施,研究者们的努力可能会被他人不法地利用,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篡改、冒名顶替。因此,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必要性不仅是为了保护学术研究的权益,也是为了维护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此外,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必要性还体现在教学活动方面。如今,高校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教学、远程教育等。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网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例如网络课程的内容被非法转载、学生的作业被他人代写等。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高校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维护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必要性不容忽视。保护学生个人信息,维护学术研究的权益,维护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都需要高校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只有这样,高校的网络环境才能更加安全、可靠,为学生、教师和研究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交流的平台。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网络入侵检测屏障
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高校也应当建立完善的网络入侵检测屏障,从而对校园内的网络进行有效防护。校园内建立完善的网络入侵检测屏障,不仅可以实现对高校内部网络的入侵检测,还能够对高校内的网络进行入侵检测,从而有效防范校园内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在设置入侵检测屏障时,可以选择签名分析或统计分析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全面地针对当前网络运行偏差进行分析,在最短时间内加强对入侵对象的检测。同时,高校还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预警机制,以对校园内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提前预警。防火墙的作用在于有效规避外部人员在网络上的非法入侵,同时有效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对于高校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共享都提供了有效的保护。例如,当高校内出现可疑网站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拦截。另外,当学生发现校园网络出现异常时,也应当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只有建立完善的网络入侵检测屏障,才能够对校园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提前预警和处理,从而有效提升校园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二)针对信息数据制定统一标准
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高校教学、管理和科研等多个方面,而且也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因此要在充分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保护个人隐私。对此,各高校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制定统一的数据安全保护标准。其中包括数据格式、数据定义、数据安全以及数据完整性等方面。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各个高校可以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数据保护规范等。以校园网为例,高校要制定校园网的等级保护制度、建设规范以及分级保护技术标准等,以明确校园网的分级保护范围以及原则。同时还要根据网络和信息安全现状,对校园网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及时修复,防止出现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校园网使用规范以及准入控制制度,并对网络和信息进行安全审计,保障校园网可以正常运行。例如在身份认证方面,应该加强身份认证管理以及权限控制。在进行标准设定之前,还需要针对所有的用户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选择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整个系统的构建,并且在学生、教师以及教职工三方进行身份验证,这样将有效保障数据对接的安全性。在高校的相关系统登录过程中,针对登录用户的信息审核、注册流程、身份安全识别、具体权限设置等,也必须进行统一层面的规划与要求,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犯罪分子对网络系统的侵袭与影响,有效实现了对高校网络系统安全防护的目的。
(三)提升技术操作人员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水平,需要从根本上提升技术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从技术层面强化安全防护。首先,高校需要建立网络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由专人负责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同时明确管理责任,从而为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其次,高校需要在日常管理中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明确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制度。比如可以定期开展网络和信息安全知识培训,以提升技术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培训可以提升技术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从而更好地维护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最后,高校需要定期组织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可以发现高校存在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隐患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在整改方案中要明确整改措施、时间以及责任人等内容。通过定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隐患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从而为高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提供基础保障。
(四)从物理层面加强高校网络安全防护
1.加强机房的安全建设
加强高校网络机房的安全建设,根据国家相关要求,保证机房内的网络设备与数据信息安全,避免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等问题出现,从而保障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此外,要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和保养,保障设备运行稳定。同时要定期对高校网络设备进行检测和检修,避免出现故障问题。
2.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在建设校园网络的过程中,要确保校园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进行隔离,防止病毒的侵入。要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系统,对高校校园网络进行全面优化,避免出现漏洞和安全隐患。此外,还应该完善校园网络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3.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在高校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不断完善高校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出现安全事件时要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对安全事件进行处理和解决。
4.加强信息安全培训
针对高校内员工的计算机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等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学习,确保每位员工都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此外还要加大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力度,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学习和考核评估等活动,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五、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防护,将会对高校教学、管理、科研带来严重影响。高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意識,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高校应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队伍,提高对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网络和信息安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与监督,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高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加强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只有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提升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增强用户的防范意识、加强技术手段建设等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不断提高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性,才能推动高校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校园网进行科学规划与建设,全面提升校园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涛,赵耀军.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管理的策略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23,20(03):142-145.
[2]布英塔.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3,35(03):224-226+230.
[3]夏炜,柳隽宇,夏端峰.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2(10):155-157.
[4]时进.高校网络安全防护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08):88-90.
[5]龚鹏.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06):78-79.
[6]张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与防护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