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珂
[摘要] 伴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相对滞后,加速探索并推动家校共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走向优化,成为守卫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班主任工作视角,探索以家校共建的方式优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路径,旨在为切实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 家校共建;合育童“心”;心理健康;班主任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理应成为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由于缺乏充足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储备,家长容易陷入将孩子的物质需求等同于心理需求的誤区。与此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家长更为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现心理危机时有心无力,更有甚者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在此背景之下,班主任作为家校合作的桥梁,应当充发挥自身所具备的教育专业优势,结合学生心理成长需求,优化家校教育模式,以切实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一、共创共建,明晰家校育人责任
家长与教师作为教育的两大主体,能否承担好各自的育人责任,成为家校共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否发挥实效的关键因素。
(一)家校双方牢固树立协同育人意识
在家校协同育人理念的驱动下,家校合作已经取得 了一定的进展,但结合教育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家校双方的协同育人意识仍有待加强。一方面,许多家长对家校合作的理解仍旧停留在表面,他们往往认为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而自己只需要与教师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即可。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无法与学校形成有效的互动和沟通,从而影响了家校之间的协同育人效果。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忽略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家校合作视为一种负担,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作为班主任,需要切实发挥好自身在家校沟通过程中的协调作用,就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
(二)角色互补共同明确育人主体责任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家庭和学校是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关键,应当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资源等方面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推动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角色互补机制建设。家长应当发挥好自身的榜样作用,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则应当在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发展动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双方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确保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有效的沟通能够促进家校双方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二、重点聚焦,精准解决心育问题
结合教育实践来看,部分家长和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普遍存在“经验主义”错误。有些教师和家长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孩子出现情绪或心理问题的原因,而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解决心绪问题。学生长期处于不健康的心绪之中,可能会封闭自我,日常“小情绪”往往可能会演变成心理“大问题”。因此,家校共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当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一)正视学生的心理困惑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学习竞争与家庭期望等方面所带来的隐形压力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小学生大多缺乏挫折教育,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缺乏应对能力。由于成长环境的差异,家长可能在潜意识中无法体会到孩子所面临的压力,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往往无法主动深究其形成的原因。教师在教学压力之下,也容易出现忽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情况。因此,家校双方都应当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牢固树立心理健康无小事的意识。
(二)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我情绪
小学生由于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认知和应对经验,在产生心理压力时往往无法主动寻求有效的帮助,家校双方需要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可依托以下路径有效提高学生自我表达情绪的能力(见表1)。
三、注重实效,优化家校合作路径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手段在为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家校互动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借助多元沟通渠道优化家校合作路径也成为家校共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力手段。
(一)建立线上线下双线互动模式
当前,伴随着社交软件功能的不断优化与升级,微信逐渐取代了传统电话沟通模式。微信群逐渐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通过微信群,家长和教师可以实时互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微信群的沟通内容大多局限于学生成绩的变动、作业完成情况等学业相关事项。部分微信群逐渐演变成了老师疲于应付的“加班群”、家长之间互相攀比的“晒娃群”,以及盲目点赞老师的“夸夸群”。对于部分家长和老师而言,这些微信群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压力源”,背离了家校沟通的初衷。因此,作为班级管理核心人物的班主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见图1)着手,依托线上线下双线互动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家长。
(二)打造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格局
教师、家长与学生个人在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挥作用,以打造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的新格局。首先,班主任需要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情绪管理能力与压力应对能力。同时,班主任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确保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其次,班主任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定期组织开展家长课堂,及时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并与科任教师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最后,班主任还应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同时,班主任还需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班主任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通过持续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同时,班主任应当发挥好自身协调与沟通的作用,推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家校共建,努力达成1+1>2的协同育人目标。
[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b2333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敏 . 家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1).
[2]陈永红 . 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J]. 考试周刊,2023(43).
[3]帅世春,叶芷甄,袁嘉嘉 .“家校社”协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J]. 中国社会工作,2023(21).
[4]张兰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J]. 好家长,20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