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2024-05-10 09:40李若山
视野 2024年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志愿大学

李若山

大学报考填写志愿似乎是很头痛的一件事。似乎大学志愿决定了同学们的未来。志愿填得不好,似乎会痛苦一辈子。大学本科志愿到底重不重要呢?我只能结合个人经历,来谈谈对于从事了一生的会计专业的看法。

大学选择本科专业重不重要呢?绝对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机遇,做适合自己的选择。有人开玩笑说,人生成功五大要诀是高人指点、贵人相助、本人努力、同类监督、菩萨保佑!这里的菩萨指的是,机遇!普通人很难改变环境,但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机遇!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不管人们怎样夸耀自己的伟大行动,它们常常只是机遇的产物,而非一个伟大意向的结果。”(拉罗什富科)

我的七次人生选择

作为我来讲,最后决定我会计人生的,除了本科志愿之外,更多的是对机遇的选择:“选择无处不在,像无数个陷阱和诱惑。你选对了可能就快乐一生,选错了可能就坎坷一生。”(叔本华)

我的第一次选择:初中毕业时,由于家境原因,父母决定不让我去读高中,而是早早去考个技校,以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很不幸,我的中考成绩不理想,考进了上海建工局下属的上海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的瓦工班。通俗点来说,就是泥水匠班。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父母非常犹豫,去还是不去。如果不去,当时没有复读这个机制;如果去了,未来一辈子就是又苦又累又脏的泥瓦工。最后迫于无奈,只能向现实低头,去学校报了到,成为该学校第一批瓦工班的学生。

我的第二次选择:不久学校停课。快毕业的我们属于高中学历,全部要到农村插队去,当时可以去黑龙江、甘肃、安徽等地。经过再三思考,1970年4月,我来到江西省清江县经楼公社插队务农。经过四个多月的艰苦农村生活,1970年8月,正好遇到县文工团在各个公社招聘演员及乐队,我会一点乐器,就报名面试,考试后居然让我进了文工团,当了一位乐队队员,这让我离开了农村插队的生活。这是人生的第二次选择。

我的第三次选择:1977年,那时规定,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不管你是在校生,还是参加了工作的,都可以参加高考。而读大学一直是我人生的最大愿望。听到这个消息,我欣喜若狂,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高考。由于我当时还在文工团,填写高考志愿还是有点限制,只能报考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填写了本科第一志愿:江西宜春地区师范学院文艺系。对我而言,只要有书读,不管是什么学院,都是人生的一次难得机会。报名后,工作繁忙,我们一直在外地演出,根本没有时间复习。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只剩最后几天了,领导才允许我们几位报了名的乐队队员先期返城。由于没有交通工具,我们几个只能搭了赣江的小木船逆流而上。一天多的颠簸,又没带干粮,饥饿难耐的我们只能厚着脸皮向船夫们讨了点白米饭充饥。

回到县城的第二天,我抱着忐忑的心情进了考场。拿到卷子就蒙了,毫无准备的我,面对考卷一头雾水,凭着多年的知识积累,靠直觉完成了所有的考试。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只得继续干我的老本行,在县文工团当个乐队队员。

我的第四次选择:1977年高考落选后,那时的沮丧,记忆犹新。不得已只得兑现对女友小吴的承诺:考不上我们就结婚。当时,我已经二十九岁了,女友也二十六岁了。没考上大学的我,就匆匆结婚了。婚后没有多久,又传来了1978年7月进行全国第二次高考的消息。这次高考与上年最大的不同是:一、报名不需要单位批准了,可以本人直接去文教局报名;二、在职人员报考不再限于本职工作的专业。天大的好消息!我喜出望外,以最快的速度报了名。由于特别喜爱读书,尤其是历史书籍,我第一志愿填写了复旦大学历史系。由于要填写五个志愿,后面就填写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武汉大学图书馆系。实在没有志愿填,我才填写了一个厦门大学经济系。因为有经验的同学告诉我,第一志愿非常重要。一般第一志愿不录取的话,就上不了一本,可能要落到下一批学校去。所以,后面四个志愿就随便地填写了。

到了9月,在文教局工作的小雷兴冲冲地跑到后台来告诉我:“小李,你考上大学了,厦门大学经济系会计专业。”我彻底蒙了。不会吧?我记得前几个志愿是历史、中文、图书馆系,对经济系印象不深。小雷问我:“你填过厦門大学吗?”我回想了一下,好像是第二志愿。

接到大学正式录取通知书之后,将喜讯告诉父母,我考上大学了。父亲露出难得的笑脸,问了一下考上什么大学、什么系、什么专业。我说是厦门大学经济系会计专业。父亲的表情立即僵住了,说了句:“怎么又是会计专业呢?会计这个专业,是一个算盘一支笔,算来算去没有出息啊。”

父亲说这句话事出有因。父亲也是在年届三十岁的时候,报考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先分在北京,后来回到上海城市建筑设计院,做预算工作,一直不顺。而我母亲也是上海一家皮鞋店的财务人员。父亲听说我又要子承父业,继续去读会计专业,心里老大不愿意,先是劝我放弃读大学,看我坚持想读,又让我去大学报到前,写一封信给校领导,问能否调换一下专业。直到我去大学报到那一天,也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便知道这事肯定失败了。信是写了,但杳无音信。结果,在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对我们新生致辞时,顺带批评了几句:“有些新同学,专业思想不稳定,人还没有来,就吵着要换专业。厦门大学每一个专业都非常好,为什么一定要换专业呢?”听到这里,我知道校长是不点名地批评了我,换专业的事情彻底不行了。

进了大学后才明白,其实志愿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遇到了高人,遇到了权威,遇到了业内的顶尖大咖。因为,他们会影响你的人生,改变你的人生。

1978年10月,进入大学的我们很快就从同学口中知道了经济系最著名的几位学术权威,除了统计专业的钱伯海、财政专业的邓子基、经济系的吴宣恭之外,我们会计专业中的学术大家就是葛家澍与余绪婴先生了。

第二学期,葛家澍教授亲自给我们班级授课,讲授会计学原理。这个石破天惊的好消息,让我们全班同学欣喜若狂,比我们高一级的1977级会计专业,也没有享受到这样隆重的待遇。我们不仅能一睹这位有些传奇色彩的学术大师的风采,还能享受其亲自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何等的荣幸!

开课的第一天,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仰慕已久的葛先生进了教室。他约一米七的中等个子,穿着一身蓝色中山装,风纪扣紧紧地系着,微胖的脸,整齐向后的发型,迈着稳重的步伐,缓缓地走上讲台。一开口,一腔糯糯的带点苏北口音的普通话让人听了非常舒服。葛先生先做了自我介绍,并说非常欢迎大家来听他的会计学原理课。简单的开场白之后,葛先生开始切入正题。他一开始并没有讲会计,而是从马克思的《资本论》说起,慢慢地切入社会主义的资金运动,然后再慢慢转到会计主题。葛老师语速不快,但逻辑非常清楚,从一个点上逐步展开,最后还能回归开始的主题,在课程结束归纳时,又比开始讲的内容在层次上高了许多。后来才发现,葛老师在每一次课、每一次讲座之后,几乎不要做任何修改与变动,讲授内容本身就是一篇非常完美的学术论文,这样的功底,是葛老师早期跟着王亚南教授苦读《资本论》等经典学术著作时,练出的基本功。葛老师在给我们讲授会计学原理的过程中,并不是满堂灌式的讲解,更多的是启发式的、点睛式的引导。在上完一两个章节之后,葛先生就布置了一些会计讨论题,让我们这些刚刚入门的小白们,谈谈自己对一些会计概念的看法。

很快,一学期快结束了,马上要进入复习考试阶段,葛老师在最后一次给我们上会计学原理的课堂上,再三强调,会计作为一门学科,要理解它的规律与内在逻辑,而不是死记硬背。结果考试下来,那些平常靠死记硬背且入学成绩不错的同学,不及格的人数高达十几个。这时大家才领略,外行看会计是一门并不复杂的专业,但只有真正领悟到学术内涵后,才知道背后深厚的原理,这就是学术大家与普通老师的区别。

我的第五次选择:本科毕业了,是参加工作、夫妻团聚,享受家庭和睦幸福的快乐时光呢,还是继续夫妻分居,跟着学术大家葛教授继续攻读研究生?这又是一个选择。坦白说,夫妻分居,孩子年幼,加上当时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我非常想早点参加工作。但后来想想,有些事前面能做,后面也能做,比如参加工作。但有些事情只能前面做,不能后面做,比如读书。思索再三,还是继续报考葛教授的研究生。

1982年7月,我通过硕士研究生考试,考上葛老师的研究生并继续深造。1989年博士毕业后,我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审计学博士学位获得者。

我的第六次选择:博士毕业后,又面临着新的选择,是去国家机关当干部,还是去企业单位做高管,或者是留校当老师?在20世纪80年代末,这几个选择中老师是待遇最差的职业。但是,留校当老师也是距离导师最近的职业。尽管有许多诱惑,也有许多曲折,考虑到自己的性格、为人处世的能力,以及年龄等多种原因,我最后还是留在厦门大学会计系当了一名普通的讲师。

我的第七次选择:1997年,在厦门大学工作了九年之后,又有一个新机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正在重新筹建恢复会计系,急需一批有经验的会计教师。而我本来也是在上海长大,有着很浓的家乡情结。再加上复旦大学是我从小就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中还有许多老师是我青少年时期的偶像,如数学家苏步青、物理学家谢希德等。能进入这样的高等学府,自己未来的事业将拥有更好、更高的平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最后我来到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工作,完成了我人生中与专业及志愿有关的最后一次选择。

学业道路的感悟

在简要回顾了我人生中的七次选择后,我有几个感悟。

首先,在学业的道路上,希望大家记住: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国家将高等学府分为985、211,一本、二本等各个层次,是有一定道理的。记得有位大师说过,大学大学,不是大楼之大学,而是大师之大学。言下之意,之所以認定国内一流大学,是因为大学中沉淀着许多优秀教师的基因,传承着百年来的思维精华。因此,在填写本科志愿时,如果一本的专业差一点,二本的专业好一点,我情愿放弃二本,也会争取攻读一本。这不是歧视,更不是盲目崇拜。现在许多著名企业或优秀单位在人才招聘时,不管你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非常注重你的本科学历,也就是通常所称的第一学历。因此,高考时,填写志愿学校的等级要优于志愿兴趣。

其次,学校选好了,如何填写志愿,最好还是结合自己的性格、爱好以及环境。专业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比如农业专业出了袁隆平,数学专业出了陈景润,医学专业出了吴孟超,每一个专业里面都能选出拔尖的人才,所以选择专业还是要跟自己的兴趣、性格结合起来。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非常有道理。S·阿马里说:“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须悲叹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再加以发展。比如,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会计教育岗位?并不是因为我有什么伟大理想与抱负,而是性格决定!我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种非理性的亢奋,不管多累,都能侃侃而谈,有一种莫名的欢乐。所谓乐此不疲吧!

再次,很多同学不了解会计专业,无从谈起喜不喜欢,一般考生就关注两个问题,第一前途远大不远大,第二就业情况好不好。我就简单谈谈会计专业的特质,看看你觉得自己合不合适。马克思曾经说过:“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在市场经济下,会计工作已经远远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和编报表了。美国有个CFO的网站,描述了做一个好的财务总监应该具有的十几项特质:第一,要是政治家,公司里上到核心高级管理人员,下到刚入职的一般员工,谁都要跟财务人员打交道,所以要有组织协调的能力;第二,要做增值能手,会价值链管理,在每一个环节里增加自身的价值;第三,要做“消防员”,发现哪里有现金流的危机、资金的流失,及时发现并把它消除掉;第四,要做圈钱好手,要会融资,决定公司发行股票还是债券,发行中期票据还是短融票据;第五,要当好家,资金有限,要进行资金调度,放到最急需最有效的地方;第六,要做大玩家,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要兼并收购其他公司,就需要财务尽职调查;第七,要做“铁公鸡”,控制好成本预算,不该出的钱一分钱都不出;第八,要做精算师,完善企业组织架构时,要考虑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进行税收筹划;第九,要做裁判,核算出公司内各个部门完成业绩,做好奖金绩效的公平划分;第十,要做“忽悠”高手,上下内外沟通,处理争议;第十一,要做电脑精,现在搞数字化转型,搞ERP流程,财务人员必须懂新兴技术。所以,财务职位对人的要求是多样的,职务空间也很大,薪酬的高低也很难说,大集团的财务总监年薪可能上千万,而大部分的小会计年薪可能不到十万。不过任何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离不开财务人员,所以就业的情况至少是有保证的。

这里还要补充一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人说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已经能够把一些基本的会计工作完成了,比如自动编报表、自动记账、自动报销。然而不管人工智能怎么发达,我可以告诉大家,会计并不是机械的、精确的、一一对应的科学。所以人家问会计是科学吗?不是;是学科吗?也不是;是艺术吗?也不是;是魔术吗?大概是的。因为在从事会计工作过程中,我们拿到一张单据、一张发票,其中有很多需要判断、调度、安排的,而这些东西不是人工智能所能做的。当我们把基本规则搞清楚了以后,我们怎么来下好会计这盘棋,它需要智慧,需要艺术,需要灵感,更需要专业。这些只有打好会计专业基础,你才能做到。大家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没有学过营销,能成为营销高手;很多人没有学过战略,能成为企业战略高手。但是当一个人从来没学过会计,他成为财务高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会计还是有一定专业门槛和技术壁垒的,你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会计的基本常识,才能在未来成为一个企业的财务总监。

最后,当选好志愿,确定专业之后,最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将专业的事业做深、做透,还要做宽、做大。围绕着专业,不断将自己的专业领域扩大,形成交叉与重叠,产生更广的视野与角度,形成新的学科与领域。本来我只是学会计专业的,后来慢慢延伸到审计、内控以及治理结构的领域中去。

无论是会计专业,还是财务行业,它的变化特别快,金融会计准则、租赁准则、收入准则随着时代的变化层出不穷,不断更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大学读书的时候,除了要打好一个很厚实的基础,更多的是要培养逻辑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总结能力、概括能力。毕业离校以后,一旦准则发生变化、环境发生变化,我们通过这些学习能力能够很快地掌握变化产生的根源和原因。所以大学读什么?除了读我们的专业以外,其实在大学里面更多需要一种自学的能力。我在20世纪70年代学了会计,到今天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还能在大学继续讲授会计?这就靠在大学期间培养的自学能力。在这一生中,我觉得最受益的就是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因为它彻底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知识改变命运。

因此,确定专业后,积累与坚持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则。上帝给人的时间很公平,如何将时间转化为有意义的人生积累与资源,也是成就你人生事业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人的一生,不能功利,不能为学而学,而是需要积累,这些积累,是相辅相成的。你付出多少,一定能收获多少。我记得有人说过,你如果不去吃读书的苦,你就要去吃工作的苦、生活的苦。会吃苦的人,一阵子吃苦;不会吃苦的人,一辈子吃苦。所以通过高考,当你们选择了会计专业以后,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一定会享受到专业带给你的快乐。

在专业之外,我还建议你培养一些有益的爱好,这些是修养与文明素质必备的基础。例如,即使有了专业,还需要广泛地阅读,尤其是文学之类的书籍。在读书上,数量并不是首要的,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这是著名的富兰克林所言。培根也说过:“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另一个伟人叔本华说:“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除了阅读,人还应该有些音乐素养。贝多芬说:“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年少时,我偶然有机会接触了一些乐器,会拉拉手风琴与小提琴,就因为这个,我进入文工团工作了八年。而这八年工作经历,对我的教师职业生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我知道上课时,也需要节奏,更需要跌宕起伏的内容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表达模式。当然,所有这一切,如果要做好的话,还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因此,跑步与打高尔夫球,也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最后,我想对所有同学说,在专业上,我选择了会计,在工作上,我选择了教师。也许对许多人来说,这可能不是最佳選择,但对我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我觉得幸福、快乐与满足。

(朱松摘自太白文艺出版社《我的志愿》)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志愿大学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留白”是个大学问
我志愿……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