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木木
在云南支教,几天前我和一年级、二年级的班主任一同去了山里的两个村子家访。
通往村子的只有土路,回来后发现满山的红土把鞋子染成了漂亮的粉红色。
这段日子心情就像这些山路一样地起伏,恍惚深刻而又真实。
家访只有一天,山路漫漫,离开每个家的时候他们都会讲:再坐一会儿再走啊老师。
院子里是晒满的玉米。不同于城市的冬日雾霾,这里的冬季每天都是蓝天白云阳光普照。妈妈拉我们进屋,摆上了山核桃、柿子和茶水,都是他们自己家种的,太好吃了。
三个孩子在屋里跑来跑去,最小的那个大概两岁左右,我记得在走山路回家的时候,他“啪”的就从一个坡载地上了,然后不顾我们的惊慌,他两下就拍拍手爬起来。
妈妈说她今年26岁了,一直在家生养孩子,脾气不怎么好,孩子现在也特别厉害,都会打她了。
打妈妈是绝对不应该的,不过你以前打过他们吗?
打过,经常打。说完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哈那怪不得,孩子们生来就有“学习能力”。
他们家的山核桃特别好吃,但孩子们跑来跑去的,手里捧着辣条。
妈妈说他们不喜欢吃家里种的东西,最喜欢吃那个辣条了,味儿重,好吃。
我们点头。看着四周家里很多山寨牌子的零食,忽然希望这里彻底地与世隔绝。
我们来看的学生,一年级的小Q姑娘胖胖的、乖乖的,住在学校,每天都要尿床。
今天问起来,原来她半夜不敢上厕所,是因为听说宿舍楼的后面就是坟场,她害怕。
和老师们证实了一下,得知宿舍楼后面真的有个坟场……
我想,一定有表情包能展现我那一刻的错愕。
无所谓,尿床就尿床吧,好在这里温暖而干燥。
后来想了想其实给孩子们准备个痰盂(尿盆)也不错。
S是个文静的男孩子,也是一年级,在家门口等我们,远远地看我们来了,就撒丫子跑回家中。
他的妈妈站在门口,在背上还背了个熟睡的婴儿,婴儿哭闹的时候妈妈就慢慢摇一摇身体。
有两个小孩跟着我们一起过来,路过一颗树叶特别大的树时,他们欢脱叫道:“老师老师!我要帽子!”
我们茫然,直到他们把树叶戴到头上,手握着长长的叶柄。
原来这样的大樹叶,可以给他们当遮阳帽子呢。
S比较害羞,大眼睛扑朔好看,聊天时眼神就要躲闪。
S的妈妈说村里大部分的人都去打工了,他们碍于孩子还小就都还没去,家里种核桃和养猪养牛,因为交通闭塞,出去卖这些东西非常折腾,更不要提如果生意不好,经常一天下来也没多少收入的。
说话间S的爸爸来了,高高瘦瘦的,带着露出所有门牙的笑容,特别淳朴。
他说很多村民都去广东或者浙江打工,经常一个村去的都是同一个厂子,因为那些工厂老板每年都会来村里招人。
大部分的爸爸妈妈就这样被招工招走了。
在S家去了厕所,他一溜烟跑过来在前面带路,我们路过了鸡棚、牛棚、猪圈和鹅圈,最后又有一只牛,都挤在一个不大的院子,上厕所的时候,和一只牛四目相对。
这是一个爷爷和孙子长大的家庭,他们的村子更加偏远,顶着太阳爬了许久的山路,隐约在山头见到房子的时候几乎要喜极而泣。
家里的奶奶一直在治病,我们到的时候她端茶出来,说话声音尖细刺耳又微弱,像个小孩含混不清,听说是治病吃药的副作用。
爷爷说我们每天都要喝茶,你们会不会喝不惯啊。说完他就挺沉默的。
我们问会不会交通不方便?他们说习惯了,一直这样。
他们本来也讲不好普通话,所以在这个家里大家最多的就是沉默喝茶,吃核桃,吹着山风,看着远处的层叠高山。奶奶含混着一直想努力表达很多事情,可惜实在没能听懂。
有几个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骑自行车路过,好奇地看一眼就立刻溜走了。
大男孩们很多都是山地自行车高手。
走的时候,我们碍不过热情,带了柿子核桃山梨等等满满一大兜。
我们在这个妈妈家吃的午饭,他们家其实住在村口,我们很早就路过了。
她专门为我们几个老师杀了只鸡,炖鸡汤,金黄色的鸡汤咕噜噜冒着热气。
他们还自己种了蚕豆,炒的蚕豆葱花,第一次吃这样的菜,美味。
她一直不怎么吃,端前顾后的,孩子们和老师们嘻嘻哈哈地聊天,后来她也和我们聊了起来。
她说男人出去打工了,自己也马上就去,等下次有厂子来招人的时候就去。
我们问为什么呢?
桌上坐着三个孩子,大快朵颐地啃着鸡肉,嘴周黄黄的。
她说没办法,养孩子欠下的债总要还。
这个妈妈说这些的时候淡淡的,就像是枝裕和的电影,没有什么激烈的情绪表达,可你就是能在娓娓道来的表述中,在某些细节某个画面的瞬间,感到不可言说的悲伤。
我们慢慢习惯了不去刨根问底,比如为什么会欠债?比如去打工的话三个孩子要给谁去带?他们能照顾好吗?这些问题,在此情此景下,似乎问哪个,都显得粗暴。
《奇遇人生》节目里,最后一期讲了一个云南大山的家庭,因为煤气罐爆炸炸死了一岁的孩子,炸得妈妈重病在床,那个父亲说起来的时候却轻描淡写,女儿也不掉一滴泪,没有任何情绪。
后来在一个温馨的瞬间,阿雅问女儿:你想妈妈吗?你打过电话吗?你说了什么?
每一个问题都是慢慢推进的,最后女儿抱头哭了。
阿雅抱着她:把我当你的妈妈吧。
爸爸醉酒后说:我必须坚强,不能让女儿看到她妈妈那个样子,因为女儿现在只有我了。
我相信人的脆弱情绪都在心底,只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去打开那扇虚掩的心门。
我想和你建立联系,请把心门打开好吗,请说说看好吗?但是没关系,在你紧闭的时候,我们不会去粗暴地撞开。
不知道很多年后,这些孩子在哪里在做什么,能不能考上大学能不能去城市,能不能拥有梦想并实现梦想。
只是很难说,一个孩子的未来,怎样就算成功了呢?从吃山寨零食变成吃正版零食吗?
惟愿每个孩子每个大人,能够善待他人,并被他人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