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怆中的脉脉温情

2024-05-10 08:54谷立立
检察风云 2024年9期
关键词:光柱沙漏小林

谷立立

《看海的人》写的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科幻,而是现在(图文无关)

日本作家小林泰三的短篇集《看海的人》中的七个故事,无一例外都提到了“历史”。比如在《门》的开篇,就明明白白地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不太喜欢历史。以前人做过什么,知道了又能怎么样?”我们大可以将它当成小林泰三的自述。毕竟,身为科幻作家的他实在用不着分毫不差地复原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历史对于他,充其量只是个取之不尽的素材库,为他带来了丰富的联想资源。就像他所说,“我希望它(历史)更有趣一点。历史当中不应该充满了奇妙的故事吗”?

书名 《看海的人》作者 小林泰三【日】译者 丁丁虫出版 译林出版社

小林泰三的“奇妙故事集”

因此,如果将《看海的人》称为小林泰三的“奇妙故事集”,大约也是贴切的。在《沙漏中的凸镜》一篇里,“沙漏”与“凸镜”被用来形容世界的两个部分:凸镜的边缘连接着沙漏的内壁;沙漏的内壁离凸镜越远,形状就越接近于圆筒;至于凸镜的外壁,则更像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椭圆体。故事开篇,某个游牧部落在年仅13岁的少年族长的带领下,从“类圆筒世界”出发,艰难地穿越昆仑山、混沌谷,准备前往“椭圆体世界”的北极。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会是怎样的险境。这里没有地平线,整个大地“向东西方向延伸的同时逐渐抬高,最后和天空交在一起”;这里位于低重力区,一阵微风足以扬起成千上万颗石块;似乎只要脚尖轻轻一点,所有人就会腾空而起,飘飘悠悠地升到半空。因此,为了适应极端的生存环境,狼群四肢退化,长出蝙蝠一样的翼手;植物飘浮在空中,从上到下长满叶子,“分不清哪儿是根哪儿是叶,还会捕食动物”。

追寻更加美妙的命运

而人类自己,就算未必会像动植物那样改变固有的遗传基因以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但想要真正穿越昆仑山,也是“难于上青天”。好在,年轻的族长没有失去信心。穿着红色长袍的外交主任告诉他,一切终将过去。哪怕昆仑山里的生物看上去多么诡异,本质上它们“还是平原生物的分支”。而外交主任自己呢,即便置身于沙尘滚滚的荒芜之地,她还是她自己,还是要追寻“更加美妙的命运”。

问题是,什么才是“更加美妙的命运”?来看看小林泰三的答案。他的写作曾被誉为“科幻浪漫主义”。这意味着,不管他动用了多么硬核的科学术语(重力井、吸积盘、脉冲星、疏密波),不管这些故事是否发生在极端险恶的环境里,他仍然要传递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感。回到《沙漏中的凸镜》,年轻的族长没有忘记祖父生前的教诲。因为,早在他出生之前,他的部族就已经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迁徙。

彼时,年幼的他趴在祖父背上一边仰望天空,一边领略着自然的神奇。“在他头顶的正上方,有一条南北方向的‘光柱笔直贯穿了整个天空。光柱熠熠生辉的时候就是白天,光柱暗淡无光的时候就是夜晚。”但不管是在白昼还是在夜里,光柱从来没有缺席,就像少年的祖父注定会陪在他的身边。“白天,透过蓝色的天空,隐约可以看见对面白茫茫的大地。不过在少年的眼里,白天的空中只映出些鱼骨般的树影;到了夜晚,深蓝与暗绿组成的巨大画卷才显现出来。”

悲怆中的脉脉温情

这样的场面无疑是悲怆的。但越是悲怆,越是不能忘记情感的力量。相似的一幕出现在《母与子的旋涡历险》中。年少的纯一郎在太空中四处游历,很快就遭遇了危机。当他在黑洞中进退两难时,他想到了妈妈的嘱托。“去玩吧,我可爱的孩子们。跑得再远也没关系,记得一定要回来,把看到的、听到的都告诉妈妈。”不知道纯一郎究竟有没有顺利回到妈妈身边,跟她讲述自己的离奇经历;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有了这样的情感设定,《看海的人》才彻底摆脱了科技惯常的冰冷,有了一点难得的温度。

在同名的短篇《看海的人》里,一位老人告诉观光客,他在看海。尽管海面始终漆黑一团,他却在守候“漂在漆黑海面上的那片白色,在早晨超光的照射下会闪闪发光”。这样的美景着实令人难忘,但更让他不舍的却是记忆中的那个少女。很多年前,他13岁,还是一个对世事所知不多的男孩。那个夏天,他爱上了美丽的女孩卡慕萝米。她来自山下的海之村,他定居在山顶的山之村。两个村落一上一下,却有着天壤之别。表面上,山之村离海之村仅仅两天半的路程;但巨大的时间差异,却阻碍了少男少女的交往。

现在是未来的种子

两人相约一年后再见,但再见之日却遥遥无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少年得知了女孩的噩耗。她失足掉进运河,很快就被卷入了大海。此时,她的存在就像一束光,“她的速度近乎停滞,显然已经离海面太近了。她的时间被极度拉伸,每一次呼吸都相当于海之村的一年、山之村的一个世纪”。从此,少年的视线再也没有离开那片漆黑的海。在日复一日的守望中,他慢慢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迎來了卡慕萝米的蜕变。“她的身影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甚至无法凭肉眼看清全貌,就像某种雪白而美丽的东西铺在海面上。”

到了这里,你是不是还以为小林泰三的笔下只有永恒不变的科幻故事?但其实,他只是想要单纯地完成一个“关于一切的终点和起点的故事”。而奇点也好,重力也罢,哪怕是量子力学,都不过是他手中的工具。只要轻轻一点,那个原本像机器一般冰冷生硬、毫无情感的世界,就会变得温柔许多。不妨想象这样的画面:若干年后,某个“年轻而又聪明”的少年偶然翻开这本书,会不会为了故事里的少男少女伤心落泪?换句话说,《看海的人》写的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科幻,而是现在。因为就像小林泰三所说,“现在是过去的累积,也是未来的种子。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点罢了,连通着过去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新书速递

《数字素养:从算法社会到网络3.0》 於兴中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智能科技的飞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乃至世界观。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智能科技与法律、伦理及社会理论思考的一些心得。对于大众而言,当此之时,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自己的数字素养,从而避免被信息化、数据化、数字化的大潮所淹没或者被现实所抛弃。书中提到了一些数字时代催生的新兴行业,诸如法律工程师、零工经济、人工智能写手等,也提到了网络空间治理的社会公正与数据处理的困惑,对后人类时代的法律问题及法律需求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冯静

猜你喜欢
光柱沙漏小林
特别怕冷
好美!漠河寒夜现梦幻七彩光柱
为梦孤独
Night of the Whippoorwill
高考前与高考后
别来无恙
有趣的沙漏
DIY装饰沙漏
梦幻大舞台
DIY装饰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