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的“人民力量”

2024-05-10 08:15陈铭海
检察风云 2024年8期
关键词:运粮沂蒙解放军

陈铭海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遥想战争年代,八路军、新四军及后来的解放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惊人战绩:积少成多打败了精锐日军,摧枯拉朽打垮了数百万国民党军。胜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民群众鼎力支持,有力保障了后勤供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沂蒙“红嫂”情意长

沂蒙“红嫂”们大仁大义、大智大勇、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壮歌。

哑女明德英出生在山东沂南一个贫苦家庭,年幼时因病致哑。1941年,日伪军大扫荡,包围了驻扎在该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战士小彭在突围中身负重伤。明德英发现后,急忙将他藏在窝棚土炕上,并冒着生命危险骗走了鬼子兵。小战士因失血过多嘴唇干裂、奄奄一息。情急之下,明德英用自己的乳汁救了他。小彭归队后,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战友在他口袋里找到一张皱巴巴的字条,上面写道:“男女授受不亲。大嫂能用乳汁救我这个伤员,该是多大的勇气!我会永远记住这位给了我二次生命的大嫂。”

聂荣臻元帅曾亲笔题词,盛赞明德英为“先进妇女光辉形象”。

1939年夏,为免除部队的后顾之忧,沂蒙女子王换于主动要求建立战地托儿所,挑起了抚养和照顾抗战将士子女的重担。

一次,王换于看到一位烈士的孩子身体瘦弱,就抱回家,交给正在哺乳期的儿媳。而她的儿媳当时正抚养着自己的孩子和另一个孩子。王换于说:“要让革命烈士的孩子吃得上奶。”就这样,前后有近百名革命烈士子女,在王换于及其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

支前物资装车忙

伟大“红嫂”们的奉献远不止上述记录。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地区妇女共做军鞋315万双、军衣122万件,舂米碾面1亿多斤,动员参军参战20万人,救护伤病员6万名,掩护友军9.4万人,瓦解敌军9.8万人。

男女老少支前忙

国民党军的失败是必然的。千百万百姓用独轮车、扁担、钩担等农具和毛驴、耕牛等家畜,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送去各种给养。

村里的壮劳力都去支前,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人也没享清福,大家都在为支前尽最大的努力。村村妇女都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地磨米磨面,缝制军鞋。她们在鞋帮上绣上振奋人心的口号:“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人民杀敌立功;立功光荣。”鲁中南妇女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缝制了100多万双军鞋。

领到任务,董青墩村女村长董力生挨家挨户收粮,作动员,一上午就收集了数千斤优质小麦,迅速装上独轮车。董力生推着小车,意气风发,走在队伍的最前列。独轮车上插着几面小旗,上面写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这辆小推车后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董力生又接到区委的紧急命令:马上往前线送5000斤白面!小麦在店子庄,必须马上运来,磨成面粉,要求在6天内完成。但是,青壮年都去支前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

董力生率领识字班、儿童团出发,后面跟着几位老大爷。她带领运粮队日夜兼程,往返运粮,自己家中的那头驴累倒了。他们拉来小麦,分配到各家磨面粉。妇女顶起一片天,两天两夜连轴转,家家响起磨面声。区委预定6天的任务,董青墩村用5天就完成了。董力生从邻村借来几头毛驴,这支特殊的运粮队就这样步履坚定地向着前线出发了。

1948年金秋,山东胶东区莱东县(今烟台莱阳市)西陡村分到地的农民唐和恩,面对丰收的庄稼心潮澎湃。

唐和恩被任命为该县支前小车队第四队小队长,管理10辆小车。身材瘦削的他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副重担。淮海战役爆发的第三天,唐和恩所在的支前小车队就推着粮食出发了。

行进到莱芜县颜庄附近时,唐队长召开了节粮小会。他说:“上级分给我们每人每天的口粮是1斤4两。以前咱们足量吃饭,这样节约不下粮食。我建议咱们不行军时,一天吃两顿饭,早上喝稀饭,一顿5两就够了;晚上行军,吃干饭,7两就够了。这样每人每天能节省2两粮,一个月能节省6斤粮,21个人就能省出126斤粮。”大家拍手叫好。

前方枪炮声越来越密集,运粮任务越来越艰巨。唐和恩和队友们顾不上埋锅造饭,饿了就啃一口硬硬的窝头;雪路被踩得又黏又滑,小车队歪歪扭扭地前行,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大家你拉我推,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赶路,最终完成了任务。

唐和恩和支前小车队又接到往邳县(今江苏省邳州市)运送军粮的通知,他们顶风冒雪,踩着泥泞之路急行军,很快就赶到东河岸。他们经询问当地人得知,如果从桥上通过,至少还要走20多里路;如果蹚水走向对岸,则快捷得多。但水深数尺,冰凉刺骨。唐和恩动员大家:“前方急着要粮,咱不能让解放军饿着肚子打仗。子弟兵枪子都不怕,咱还怕这河水?千难万难,绝不能让前线断一顿饭!”

群情激奋,纷纷叫好。他们把棉袄绑在车顶,咬紧牙关下了河。8个人抬一辆车,往返多次,把运粮小车都抬到了对岸。大家正在瑟瑟发抖,这时敌机来了。他们连忙推起小车,一溜小跑,直到听不到飞机声。

1948年12月17日,华东支前委员会接到必须在8天内买齐30万斤猪肉的命令,马上下达到各专区。专区迅速将命令下达到各县,辖区内所有养猪户当即被动员起来。支前模范们马上把家中的猪杀了,带动了解放区所有養猪的老百姓。收拾干净的肥猪很快就被一车车运送到徐州前线,然后变成一碗碗红烧肉,送到战士们的手中。

有一天,运粮队遇到敌机,负责保护运粮队安全的民兵队长高全忠,迅速接过一位高龄队员的小推车,推着拼命跑。敌机追着扫射,轰炸。高全忠舍不得放下车子躲避,不小心连人带车翻到沟里。一颗炸弹呼啸着落下,高全忠扑在车上保护粮食,头部被弹片击中,奄奄一息。这时他仍轻声说着:“粮食……粮食?”队员含泪安慰他,粮食好好的。高全忠轻轻点头,面带微笑,闭上了眼睛。

支前小车队第四队小队长唐和恩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千百万朴实善良的农民,唱着深情感人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忍受风霜雨雪,冒着炮弹枪弹,勇往直前地冲向战场。

胜利之本是人民

解放战争的胜利,后勤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大规模战争必须有大规模的物资供应,必须依靠大后方。

例如济南战役,攻城解放军14万多人,打了8天,歼敌10万。虽然打的时间不长,但山东解放区发动的后方临时补给队员和随军补给队员就达93万多人,支援粮食1.6亿斤、肥猪200多头、蔬菜7万多斤、麻袋7万多条、门板(可制成担架)近5万块。

淮海战役中,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共出动543万人,在60萬作战解放军的背后,每人平均有9名补给队员支援。支前百姓共出动担架20万副、大小车辆88万余辆(其中小推车41万辆)、牲畜76万余头、挑子5.5万副、船只8500艘,支援粮食9.6亿斤。

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记者西蒙诺夫专门到徐州、沈阳等多处解放战争主战场考察,采访了国共双方的将领和士兵,揭开了解放军以少胜多的奥秘。各条战线,各条道路,都潮水般地涌动着支援解放军的民众。他们或背或扛或挑,或推着独轮车,或赶着牛车驴车马车,将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粮食、猪肉、蔬菜、烧饼等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再将伤病员拉回后方。

陈毅元帅满怀感激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新华社华东野战军前线分社记者沈定一,在战地日记中写道:“前方所需要的一切都是他们(支前人员)送来的;伤员是他们一路护理一路送走的;俘虏是他们随解放军押走的——成百万支前大军在保障着这场歼灭战的胜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部队的后勤供应低效乏力,捉襟见肘。

他们先是靠铁路运输粮弹,当铁路线被切断后,只能靠空运。但飞机数量有限,而且投放时经常遭到解放军的火力攻击,所以投下的粮食杯水车薪,只能优先供应嫡系精锐部队。到后来,嫡系部队也得不到足够的粮草,哪里还有战斗力?长春如此,沈阳如此,杜聿明的机械化大军也是如此。自1948年12月4日起,杜聿明和麾下20多万部队被兵强马壮的解放军围困在一块绝地,弹尽粮绝,不战自溃。包围他们的解放军将士则身穿棉袄,三餐吃着白面馒头、白菜肉包、大米饭、红烧肉,还时常“款待”对面饥寒交迫的国民党军队官兵。

国民党军第12兵团第18军军长杨伯涛被俘后,享受到一碗白米饭和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他大发感慨:“你们这里暖烘烘,有这么多炭块,而我们快要被冻僵了,地里的棺材都被挖出来,烧了烤火。”他还惊讶地看到,村庄里的解放军和老百姓住在一起,一起干活、吃饭、聊天、欢笑,像一家人那么亲切。

共产党领导解放军为人民打江山,人民心向党,军民鱼水情。正如毛主席诗曰:“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中共军队有取之不尽的兵源补充,有快速丰富的物资供应,有大连新兵工厂源源不断的军火供应,有“耳聪目明”的情报系统,更有高屋建瓴的战略决策。所有这些,都是国民党军所不具备的。

山东人民为支援前线,共输送兵员95万余人,出动人员1106万人次,动用大小车100多万辆,运送粮食11亿余斤,支援了华东、中原、东北、西北四大野战军。单是淮海战役支前工作中,山东解放区就贡献了218.3万名人员、小车38.3万辆、担架5.2万副、挑子19.2万副、牲畜17.9万头、食油72.7万斤、食盐83.9万斤、猪肉136.2万斤、白糖1100斤、咸鱼7544斤。

当年只有420万人口的沂蒙山,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赶往前线,有20多万人参战。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深情地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记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生长在山野之间的沂蒙人,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一切,被赞誉为“沂蒙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沂蒙山时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沂蒙山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的象征,是走向胜利的支柱,对于“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运粮沂蒙解放军
本期导读
乌克兰称土耳其扣留俄运粮船
解放军来了
基于任务单元的运粮车响应调度优化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第一次见到解放军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
解放军之称始于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