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的藏品(微小说)

2024-05-10 15:27司玉笙
中国铁路文艺 2024年4期
关键词:小赵老头儿女婿

作者简介:司玉笙,河南省小小说学会副会长,商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北京文学》《天津文学》《小说界》《北京晚报》《文汇报》等报刊发表作品500多篇。已出版《高等教育》《盘子里的树》《未拆的家书》《玻璃门》等九部小说集和长篇小说。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小小说星座”称号。

听到外面有收废品的吆喝声,玉玲便对母亲说:“趁我爸不在,把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处理了吧!”

母亲望望她,撇嘴道:“你爸当了几十年修理厂长,退休后就喜欢收藏废旧的小机器和零部件啥的,那是他的宝贝,谁敢动?”

“叫小赵过来,我爸就听他的。”

“这行,这行!”

小赵四十多岁,在铁路技工学校当教师。接到岳母的电话,他就急急慌慌地赶了过来。一问有啥事,这母女俩就笑了。

“劝劝你岳父!”

“老领导不是好好的,有啥可劝的?”

“这家属院一改造,敞敞亮亮的真干净,就是咱这宅院像个杂货铺……”

小赵不语,去院子里看看,又到小屋里瞅瞅,半天没出来。

这个铁路职工家属院有四十多年了。当初,厂里分给的这套一楼住宅,不到一百平方米,还带个院子和一间小屋,空间就更大了,就是这些杂物与修葺一新的整幢大楼相比,显得有点不协调。

见小赵半天没出来,玉玲怪道:“咋,你也染上这病了?”

“这不是病,是爱好……”小赵摆弄着一架手动缠线机,眉头蹙起。

“抓紧时间,老爸回来就坏了。”

这小屋的门通向外面,暗锁一拧就开。当玉玲和小赵将打好捆的杂物往外搬时,一开门,看见老头儿正在与收废品的师傅拉呱儿,还俯下身扒拉三轮车上的旧物。三轮车把上挂着个电动喇叭,吆喝声就是从这小机器里头蹦出来的。收废品的师傅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看你这个老领导扒来扒去的比我还懂行哩!”

“你咋也喊我老领导?”

“一看你这穿戴和说话,就知道你是个老领导。”

“那都是老皇历了。”

“大家都是打那儿过来的,不可忘……”

说话间,见小屋里拱出來物件,收废品的师傅拿起钩子秤便要走过去,可那物件一抖又缩了回去。

“走吧,走吧,我这些东西是不卖的!”老爸恨恨地说。

收废品的师傅挤巴挤巴眼,笑着跨上三轮车,拍拍电喇叭走了。

进了小屋,老爸的双眼探照灯似的扫视一番,触到母亲脸上,便问:“咋回事?”

“我可没说处理,这都是你闺女的点子。”

“闺女呢?”

“怕你,跑厨房里做饭去了。”

老头儿上阳台瞅瞅,又进书房瞅瞅。再一瞅,看到了女婿的笑脸。两句话一说,眼里渐渐流出亮彩,怒气顿时飞散。

“好同志,今个咋有空儿?”

“今天是周末。”

“噢噢,我都忘了。”

这翁婿之间早先就达成了默契:女婿喊他老领导,他认;他喊女婿好同志,女婿也认。

老爸拉着女婿到各个房间看他的藏品。柜子里、墙上、床底下都是,林林总总、各色各样。老头儿打开一个纸箱子,里面都是花花绿绿的玩具和中小学课本啥的。再打开一个,还是。

厨房里,锅铲碰锅的声音朗朗响,香味悠悠飘来。

“我就这一个宝贝闺女,起小让我惯得要啥给啥,你看,这都是她小时候的,我一样也没舍得丢……这一箱是我那外孙的……”

“搁您这儿不会丢……”

午饭时,四个盘上桌了。母亲打开一瓶老酒,说:“小赵,陪你爸喝几杯,把住量就是了。”

三杯酒下肚,小赵望着岳父,亮花直在眼眶里打旋,突然站起来,说:“爸,今天我才真正懂您——敬您老一杯!”

“还是喊老领导顺耳,往后还这样喊。”

玉玲睨了母亲一眼,悄声道:“叫他来是劝我爸的,谁知他病得比我爸还厉害。”

“不是劝我,该劝劝你们……”老头儿不耐烦地瞟了一眼老伴。

“你看看,闺女不是在逗你高兴嘛,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

“我没翻脸,颜色正着哩。”

玉玲起身到爸爸身边,贴耳含泪说了一句什么,老头儿便大笑起来。

“爸,想跟您商量个事儿。”

“说吧,别喊爸,还喊老领导。”

“我想,您收藏的这些东西,能不能挑挑拣拣拉到我们学校里去?比如说那老式天平、手动卷线机、收录机,还有那螺钉螺帽啥的,在我们学校能派得上用场。”

“好,好。玉玲她妈,把那些物件擦擦洗洗,干干净净地送出门!”

“你真舍得?”

“咋不舍得?让学生们见识见识老一辈铁路工人的辛勤,比在冷小屋里强。”

此言一出,都笑了。

又一个周末,一辆货卡开到小屋前。小赵和几个学生跳下车,排队似的进入敞开的小院。

装车时,老头儿在书房里擦拭一枚徽章——那是一枚几十年前的工会会员会徽,依旧铮亮如新。

远处,收废品的吆喝声又响起。

猜你喜欢
小赵老头儿女婿
路遇老头儿当学徒
赔了多少?
如此不易
薛老头儿的橱柜
为智障女儿找个健康女婿
黄永玉:这个老头儿不寻常
我家的“老头儿”
亲“女婿”莫丢“儿子”
藏族女婿杨昌林 一辈子的援藏坚守
赔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