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西方艺术哲学中对雕塑的影响

2024-05-10 15:32童成熙
新楚文化 2024年8期
关键词:审美雕塑形式

【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艺术哲学与西方艺术哲学对雕塑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哲学观念和雕塑实践,并试图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交融。中国艺术哲学注重精神意蕴、整体性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反映在雕塑创作中强调雕塑内在灵性、形式的完整性以及对历史脉络的尊重。与之不同的是,西方艺术哲学更注重概念性、实验性和多元性,强调艺术家对材料、形式和观念的创新。

【关键词】中国艺术哲学;西方艺术哲学;雕塑;形式;审美

【中图分类号】J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8-0041-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8.013

一、引言

本文将研究这两种哲学观念对雕塑形式的影响,包括形式的审美标准、雕塑材料的选择以及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持的不同态度。此外,我们还将关注两种哲学对审美观念和社会反思的塑造,以全面理解它们在雕塑领域中的发展轨迹。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不同文化间的互动日益频繁,本文旨在促进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发展的更深层次理解。通过了解中国艺术哲学和西方艺术哲学在雕塑领域中的独特贡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艺术交流中的丰富多彩的面貌,并为未来的雕塑创作和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二、对艺术哲学的理解

艺术与哲学关系密切,从艺术创作上溯到艺术的风格、艺术流派的演变,直至艺术与其所属的社会风俗、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等,对这些问题的综合探讨同样需要哲学视野,以阐明艺术创作的现实厚度、艺术风格的思辨构成,揭示艺术在意识形态认知中的感知美、创造美。艺术哲学的真正对象是实践着的审美意识,即民族的审美经验,并且每个时期的审美都会随着各时期对艺术的认识而变化。艺术哲学又被作为学科交叉的理论形态与研究范式,用于直面对艺术本质问题的阐释,进而形成艺术学理论学科与当代艺术多元发展关系网上的一个个纽结,广泛植入人类精神生活,成为艺术学理论研究及学科建构的重要参照系。

艺术哲学是民族审美经验的理论形态,它必须达到对民族审美经验的自觉表达,而不是抽象地颁布普遍的艺术法则。因此,在严格的意义上,艺术哲学的具体形态应当是诸如“中国艺术哲学”“欧洲艺术哲学”等。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凝练表现,代表了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艺术作品的存在紧密关联着人类的劳动和思维过程,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审美性反映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感知方式,同时也是对社会实践和文化传承的回应。艺术的审美性不仅是艺术作品本身的特征,更是真、善、美这三个基本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这三个价值观分别对应人的理性、德性和感性等多维度。艺术作为表达真、善、美的媒介,通过对人的理性思考、道德品质和感性体验的呈现,提供了一种多层次、全面的审美体验。因此,艺术的审美性既是对美的不懈追求,也是对人性内在价值的深刻探讨和展现。

艺术哲学是一个不断实践的演进过程,其本身处于一个持续的“理论生长过程”之中。传统美学为艺术哲学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但艺术哲学需要不断生长和演化。传统美学对美和艺术的深刻分析对于艺术哲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其中许多观念和理论值得积极继承。然而,这些内容只有在被引入艺术哲学的探讨中,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在的价值。艺术哲学在吸收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应不断开拓新的思想领域,以适应当代社会和不断变化的艺术实践。这种不断演进的过程使得艺术哲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艺术现象,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更富有深度的思考和体验。

三、中国艺术哲学和西方艺术哲学的区别

艺术与宗教、哲学并列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三大高峰。中国古代哲学大约萌芽于商周之际,成形于春秋末期,战国时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释、道是构成中国人思想文化的主要支柱,从历史上看,也是对《易经》哲学的发展。它们从各个方面支撑了中国人的精神,使国人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而延续至今。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由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进行总结阐发,柏拉图以“理念说”来统摄万物,亚里士多德则以“形式”与“质料”描述宇宙构造的原理。“和谐、秩序、比例、平衡”成为美的最高思想。同时在丹纳艺术哲学的核心观点里,从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的内在规律出发,考察艺术与“三要素”的紧密关系,即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出的“艺术产生”的本质问题。中国艺术哲学与西方艺术哲学在哲学观念的根基上存在差异。中国艺术哲学强调整体性、精神意蕴和传统文化的延续,体现了对阴阳平衡、道德观念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的关注。相较之下,西方艺术哲学更注重概念性、实验性和多元性,强调艺术作为个体表达和自由创新的产物。

中国艺术哲学和西方艺术哲学在审美观念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中国艺术哲学注重内在的精神境界,关注意境、神韵、写意和传统文化内涵,追求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层面。相对来说,西方艺术哲学更强调形式、材料和技巧的创新,审美与艺术品的外观和形式美的强调,对创作实验性的关注。

在艺术实践方面,中国艺术哲学常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宇宙的融合,追求一种贯通的艺术表达,形式上以绘画、书法、传统工艺等方式为主。而西方艺术哲学更注重个体的表达和创新,追求对新型技术的研究,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实验艺术等多样化表达。中国艺术哲学与西方艺术哲学在时间观念上也有所不同。中国艺术哲学强调时间的循环,对历史的尊重,追求传统文化的传承,注重永恒和历史感。西方艺术哲学更倾向于线性的时间观,追求创新和变革,强调时代性和未来导向。

四、中西方艺术哲学对雕塑的影响

(一)中国艺术哲学对雕塑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艺术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对雕塑的发展也有所体现。儒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在中国雕塑中常常通过形象、姿态和情感来表达。雕塑作品通常以人物为主题,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在中国艺术哲学的影响下,雕塑作品倾向于表达内在的思想和情感,追求形式与意境的统一。相比于西方雕塑强调具象和解剖的风格,中国雕塑更加注重象征性和抽象性,通過符号、象征和意象来传递思想和情感。追求雕塑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在的思想、情感表达。传统的中国雕塑更注重形式的和谐、流畅和简洁,倾向于通过造型、姿态和比例来表达意蕴和情感。

中国艺术哲学注重细节和精细的工艺,这也在雕塑创作中得到体现。中国雕塑作品常常注重雕刻技巧的精湛和细致,追求线条的流畅和纹饰的繁复。这种精细的工艺带给作品更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中国艺术哲学强调整体性的观念,雕塑作品常常与环境、空间和景观相融合。中国园林中的雕塑艺术、寺庙的佛像和石刻、城市公共艺术中的雕塑装置等都展现出将雕塑与周围环境和整体构建的特点。中国艺术哲学注重内省和心灵的表达,雕塑作品常常通过形象和表情来表达情感和内在的精神境界。雕塑艺术被视为一种沉思和冥想的方式,艺术家通过塑造形象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内心的世界。

中国艺术哲学重视艺术与历史、文化的联系。中国艺术哲学重视神话、传说和传统文化的价值,这对雕塑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艺术家常常通过雕塑作品来表达中国的神话故事、传统人物和历史事件,以及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和意象。在雕塑创作中,中国艺术家倾向于以传统文化和历史题材为灵感,通过雕塑作品来表达中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历史记忆。雕塑作品常常以自然元素和景观为灵感来源,运用自然材料、表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力,使雕塑作品与自然和宇宙的循环运行相呼应。中国雕塑作品通过模拟自然形态、运用自然材料或表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力来传递自然的美和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中国艺术哲學追求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深远意义。在传统雕塑创作中,中国艺术家注重通过形象、造型和构图来表达思想、情感和精神境界,强调雕塑的内在灵性和情感共鸣。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雕塑也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方式。然而,中国艺术哲学作为雕塑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仍然为中国雕塑注入了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观念。它们使得中国雕塑在世界艺术舞台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并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西方艺术哲学对雕塑的影响

西方在经历文艺复兴后对雕塑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得雕塑从传统的装饰性和宗教性的功能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开始尝试新的材料、技术和表现方式,追求个人的创新和表达。西方艺术哲学强调观念和概念的重要性,这就像各个主义在时代中的领导地位。这对雕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雕塑不再仅仅关注物体的形态和外观,而是通过形式和材料来传递思想、观念和情感。这促使雕塑领域出现了许多抽象、概念性和装置性的作品。在西方艺术哲学的影响下,西方艺术开始进行对传统形式和规范的解构和重新构思。艺术家开始挑战传统的雕塑观念,打破传统的材料和技术限制,创造出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的雕塑形式。这种解构和重构的精神推动了雕塑的创新和多样性。

西方艺术家不断探索不同的材料和技术,寻求突破传统的雕塑制作方式。这导致了雕塑中出现了更多的非传统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等,以及新的技术应用和数字化的发展。艺术家开始运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创作雕塑作品,探索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互动技术的应用。数字雕塑和虚拟雕塑的出现扩展了雕塑的表现方式和创作领域。

西方艺术哲学强调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得雕塑开始与环境和空间相互作用。艺术家开始将雕塑作品放置在公共场所、城市空间或自然环境中,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和对话,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和空间体验。西方艺术哲学倾向于解构和重新构思艺术形式和概念。这对西方雕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雕塑的抽象化和形式表现的发展。艺术家开始探索抽象的形式语言,剥离雕塑的具象性,追求更加纯粹和抽象的艺术表达。

西方艺术家将自己的身体与创作过程和作品联系起来,使雕塑作品成为身体的延伸和表达。西方艺术哲学的后现代主义观念对雕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性、多样性和相对性,这促使雕塑领域涌现出各种风格、流派和实验性的作品。雕塑作品常常展现出碎片化的特征、非线性的叙事和多义性的解读,挑战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结构。西方雕塑开始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艺术家创造了许多可动的雕塑作品,观众可以通过触摸、改变形状或移动雕塑来参与创作过程。这种参与性的雕塑作品扩展了观众的角色,使观者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创造了更加互动和个人化的艺术体验。

五、中西方哲学在雕塑上的

一种展示与交融视角

(一)中西方哲学在雕塑上的展示

雕塑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不同文化和哲学观念的影响下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展轨迹。中国艺术哲学和西方艺术哲学作为两个重要的思潮,对雕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观念。

中国艺术哲学为雕塑注入了深刻的精神内涵,将之视为一种富有灵性和象征意义的艺术表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雕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通过形象、表情和姿态传递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的媒介。每一件雕塑作品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远的思想,以及对文化传统的敬畏和延续。整体性观念是中国艺术哲学中的重要元素,它使得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和景观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场域”。雕塑不再被看作是孤立的艺术品,而是与自然、社会、文化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种融合不仅强调雕塑作品与周遭环境的协调,还突显了雕塑在传达精神境界时与整个世界建立起的共鸣。

而在西方艺术哲学的影响下,雕塑经历了更多的抽象和概念性的转变。艺术家逐渐解构了传统的具象形象,通过形式、结构、空间等元素来传达深层的思想和观念。抽象的形式语言激发了观者的想象力,打破了传统的视觉准则。同时,艺术家对材料和技术的尝试使得雕塑作品呈现出更为多样和复杂的形态,包括大理石、青铜等传统材质以及金属、塑料、玻璃、3D打印等非传统材料的运用。西方艺术哲学鼓励雕塑艺术家进行实验和创新,突破传统的制作方式和观念。艺术家通过引入新的元素和概念,挑战传统的形式和结构,推动雕塑的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实验性作品涉及材料的转化、形式的转变和观念的探索,为观者带来新鲜而有趣的艺术体验。

(二)结论

尽管中国艺术哲学与西方艺术哲学有着不同的观念和传统,但在当代艺术中,它们或多或少相互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中国艺术家和西方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导致了两种艺术哲学在雕塑领域的相互渗透和借鉴。

中国艺术哲学中注重精神意蕴和整体观念的特点,对西方雕塑带来了独特的影响。中国艺术的寓意性和象征性使得中国雕塑作品常常融合哲学和文化内涵,以传达深刻的精神和价值观。这种强调内在精神的观念在西方雕塑中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一些西方艺术家开始关注作品的内在意义和精神层面,超越单纯的形式和物质性。

同时,西方艺术哲学对中国雕塑也带来了新的创新和思考。西方艺术的抽象性和概念性观念,以及对材料、形式和空间的多样性运用,启发了中国艺术家对形式语言和创作方式的探索。中国雕塑作品在西方影响下呈现出更多实验性和现代性的特点,表现出更加多元和开放的艺术态度。中国与西方艺术哲学的交融也体现在文化的互动和融合上。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艺术家在西方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增多,西方艺术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使得两种艺术哲学在雕塑领域相互借鉴,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思考方式。

中国艺术哲学与西方艺术哲学对雕塑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两种艺术哲学的不同观念和传统为雕塑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路径和思考方式。在当代艺术的背景下,中国与西方艺术哲学的交融和互补使得雕塑领域更加丰富多样,并呈现出更为开放和多元的艺术形态。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两种艺术哲学的互动与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雕塑发展的脉络和趋势,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艺术创新的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2]赵刘.浅析中西方艺术的哲学背景[J].名作欣赏,2011(26):

143-144.

[3]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武汉:崇文书局,2015.

[4]里德.现代雕塑简史[M].曾四凯,王仙锦,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5]夏燕靖.艺术哲学的理论形态与研究范式[J].艺术百家,2023,39(02):27-36.

作者简介:

童成熙,男,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现代雕塑语言与材料研究创作。

猜你喜欢
审美雕塑形式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写实雕塑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