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芬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古诗词。然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诗人所处的时代认知有限,很难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意思和诗人的情感。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相融合,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受经历和视野限制,对一些古诗词中提到的地点和事物感到陌生,以至于无法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微课进行古诗词教学。例如在《江雪》这首诗中出现了“孤舟蓑笠翁”这个形象,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学生没有见过蓑衣和斗笠,对该形象十分陌生。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蓑衣和斗笠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蓑衣和斗笠的特點和用途,进而加深对“孤舟蓑笠翁”这一形象的理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地点和事物,能够对古诗词中描述的事物有更加直观、更加具体的认识,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
二、活用信息技术,创设古诗词情境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古诗词中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古诗词中的情境,帮助学生走近古诗词。例如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夜色中枫桥边的视频,江面渔船上的渔火星星点点,乌鸦悲切的啼叫,寒山寺悠扬的钟声,将学生带入寂静、凄凉的情境,帮助学生走近文本。
三、运用信息技术,体会作者的情感
古诗词的寥寥数语,通常都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整理、搜集诗人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等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境,实现情感上的交流。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时,教师可以播放项羽在乌江自刎的视频和李清照所在时代百姓流离失所、官员偷生图安的视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意,领悟诗中情感。
四、巧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诵读能力
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教师通常会采用师生对读、全班齐读、比赛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以读促解、以读悟情。然而,这种朗读训练有时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很难再保持对朗读的热情。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使朗读更具示范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播放音频或视频来带领学生朗读,纠正学生朗读的语气和语调。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朗读时播放配音来辅助学生的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声音和图像具体呈现,还原古诗词的美丽意境,使学生在学习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