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战吕布 携佳能三镜日本赛车摄影之旅

2024-05-09 13:24钱俊
摄影之友 2024年5期
关键词:大奖赛摄影记者光圈

僅相隔半年, 国际赛车运动的顶级赛事再返东瀛。作为国际汽联(FIA)所有场地世界锦标赛的年证记者,钱俊自然不会错过在“ 樱花季” 内所举办的两站风驰电掣的赛事——电动方程式(Formula E) 东京站和F1日本大奖赛的报道工作。已是佳能 EOS R3 忠实用户的他这次有着一个新任务——带着全新的RF“极三元”开启一次不同寻常的极限摄影战。

使用器材

RF10-20mm F4 L IS STM

镜头结构 :12 组 16 片

光圈叶片数:9 片

近对焦距离:25 cm

放大倍率:0.12 倍

驱动系统:导螺杆型 STM 步进马达

手抖动补偿效果:5.5 级

滤镜直径:后端插入式

体积:Φ83.7mm×112mm

重量:570g

RF24-105mm F2.8

L IS USM Z

镜头结构 :18 组 23 片

光圈叶片数:11 片

近对焦距离:45cm

放大倍率:0.29 倍

驱动系统:NANO USM 超声波马达

手抖动补偿效果:5.5 级

体积:Φ88.5mm×199mm

重量:1330g

RF100-300mm F2.8 L IS USM

镜头结构 :18 组 23 片

光圈叶片数:9 片

近对焦距离:180cm

放大倍率:0.16 倍

驱动系统:NANO USM 超声波马达

手抖动补偿效果:5.5 级

体积:Φ128mm×323.4mm

重量:2590g

①2024年4月6日,F1日本大奖赛第三次自由练习,“七冠王“汉密尔顿驾驶梅赛德斯赛车通过立交路段。佳能 EOS R3,24-105mm,35mm,F22, 1/10 秒,ISO 50

RF 极三元镜头

对体育(F1)摄影记者而言,两台旗舰相机配上过往的“EF / RF 大三元”——16-35mm、24-70mm、70-200mm(均为F2.8)几乎人手一套,再加上一个远摄定焦(400mm F2.8),就能满足大概90% 的发稿图需求。

如今,随着佳能 RF 无反相机镜头的研发深入,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神头”成为现实——去年第三季度,笔者曾与来自宇都宫的 RF 镜头研发团队有过一下午的深度交流,他们感叹道:“科学技术的革新让他们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去年年底,当佳能发布完当季新品后,就构成了我所取名 RF“极三元”——10-20mm F4, 24-105mm F2.8 和 100-300mm F2.8,如果配上一个 RF 1.4x 的增倍镜,再畅想下将会在巴黎奥运会现身的 EOS 新品,真是理论上的无解!

而在日本的两场赛车顶级赛事,给了我充分的时间深度使用 EOS R3 搭配这三镜。以下我们从使用频率最高的镜头开始聊起。

②2024年4月6日,F1日本大奖赛排位赛上,维斯塔潘通过布满樱花的看台。佳能 EOS R3 , 24-105mm,29mm,F2.8 ,1/1250 秒 ,ISO 100

体育新神头

早在去年 5 月的 2023 摩纳哥大奖赛期间,笔者已使用由佳能(欧洲)限量测试的 RF 100-300mm F2.8 L IS USM镜头。正赛日的全时体验,让我断定这支F2.8 光圈恒定的变焦白炮就是体育摄影记者梦寐以求的“神头”。

鉴于这支镜头所呈现的高分辨率锐利画质、轻便的重量——手持真的不累、使用场景的“全能性”——等于“70-200”+“328”的解决方案,配上佳能 EOSR3 后,双 NANO USM 超声波马达的高速准确对焦,以及约 5.5 级的防抖补偿得到充分释放,为捕捉精彩瞬间保驾护航。拍摄赛车时,我甚至可以在很多时候实现“单机化”。

这一回的“日本双赛”期间,笔者还尝试了使用该镜头与 1.4x 增倍镜配合,拍摄较远的赛车场景。从得到的样片来看,出片效果相当不错。画质损失极其有限,还让拍摄焦段变得更“万金油”——依稀记得澳大利亚大奖赛,当地 CPS 技术人员就极力推荐我们这些使用 100-300mm 镜头的摄影师去尝试这个组合,大家都有些半信半疑,看起来真是多虑了。

如此也可得出一个结论。在空气通透度较好的拍摄地点加上 1.4x 增倍镜拍摄,你的器材箱真的 可以“减负”了。

③2024年3月29日,FE东京站练习赛展开,赛车驶入维修区的瞬间。佳能 EOS R3,100-300mm,300mm,F2.8,1/5000 秒,ISO 500

④2024年4月6日,F1日本大奖赛正赛后,倍耐力工作人员在检查轮胎使用情况佳能 EOS R3,24-105mm,83mm,F2.8, 1/8000 秒,ISO 500

⑤2024年4月7日,F1日本大奖赛正赛开始前,法拉利车手勒克莱尔驶出维修区。佳能 EOS R3,100-300mm,300mm,F2.8,1/6400 秒,ISO 100

两机两镜的关键

佳能 RF 24-105mm F2.8L IS USMZ 的整体外形看起来有点像过往的“小白”——以至于笔者带着它在赛车围场穿行时,总有人投来惊讶的目光,甚至驻足询问。

它采用了 13 组 23 片的光学结构,其中包括 4 片 UD 及 3 片非球面镜片,超光普涂层、ASC 空气球形镀膜以及氟涂层,这是妥妥的红圈 L 级镜头的规格。

这支镜头还和前文提及的 100-300mm 一样,具备 5.5 级光学防抖补偿。如配合 EOS R3 这样的旗舰机身,防抖还可达到 8 挡。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镜头还加入了独立的 IS 开关和模式选择,这亦是首次在佳能的标准变焦镜头中出现。另外,镜头广角端最近对焦距离为 45cm。

这意味着这支镜头非常“全能”。不仅是一支在围场内扫街的“神器”——无论是拍摄围场内的众生百相和花絮,还是混合采访区的车手人像图片,更是一支拍摄赛道(尤其在街道赛上)广角—中距画面的“可靠伙伴”——这支镜头拍慢快门的成功率很高。

由于采用内变焦设计,防尘防水滴都不在话下——“日本双赛”期间都有降雨侵袭,我却一点都不担心会出稳定性问题。正因如此,这支镜头的长度达到了199mm,重量为 1330g,有人会说使用上肯定要比 RF24-105mm F4 L IS USMRF 更费点劲,但这支镜头有恒定 F2.8 大光圈,画质也是前者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对我们专业体育记者来说,这个重量的镜头实在是太习惯了。

①2024年4月7日,F1日本大奖赛正赛前,维斯塔潘在座舱内准备。佳能 EOS R3,100-300mm,300mm,F2.8,1/320 秒,ISO 800

②2024年4月5日,F1日本大奖赛第一次自由练习,阿尔本在练习中使用测试套件。佳能 EOS R3,24-105mm,32mm,F4.5,1/4000秒,ISO400

焦段拼接的最后一环

RF 10-20mm F4 L IS STM 镜头自身的重量约 570g,搭配 EOS R3 相机的重量约 1585g,具备轻量化的设计。相比于佳能 EF 11-24mm F4L USM 搭配EOS 1D MarkIII 约 2620g 的总重量,减重超过三分之一,因此我们日常携带出门使用的时候,也可以更省力。这对于每日需要步行数公里拍摄的赛车运动摄影记者来说很棒。

RF 10-20mm F4 L IS STM 镜头拥有多种特殊镜片,能够校正超广角镜头容易出现的像差,中央和边缘都具备高画质表现——从当前的样片看,畸变控制和画质保证很好。同时镜头具备最高5级补偿效果的光学防抖效果,最高6级补偿效果的协同防抖效果,可以轻松实现暗光手持拍摄或慢快门摇拍。

对焦方面,佳能 RF 10-20mm F4 LIS STM 镜头是佳能第一支 STM 马达搭配位置检测感应器组合的产品,以往 RF 系统 L 镜头都是采用 USM 马达设计。STM马达体积小且驱动快,不仅可以缩减镜头的体积和重量,并且同时还缩短了对焦镜片的移动量。

另外,位置检测感应器可以让镜头在开机时继续以关机状态的对焦位置继续拍摄,不需要回到初始位置,因此可以大幅度缩短启动时间。也就是说,佳能 RF 10-20mm F4 L IS STM 镜头在设计之初就充分为用户考虑,让用户不会因为开机时间问题而错过精彩的瞬间。如此设计对于争分夺秒的 F1 拍摄很是关键。

③ 2024年4月5日,F1日本大奖赛第一次自由练习,周冠宇从维修区驶出。佳能 EOS R3,10-20mm,16mm,F22,1/25s 秒,ISO160

“極三元”的巴黎奥运畅想?

现代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不仅指运动成绩,它有更深的含义—希望运动员有更高的境界,有勇往直前、不断进击的精神。在相机和镜头新技术的开发与实践上,佳能又何尝不是践行着奥林匹克精神?

EOS R3 的高速对焦、高速连拍、高速传输、高感光度、高宽容度,在这一个个“高”的背后,佳能也追求着更高的境界,不断突破着自己。而即将在巴黎与所有顶级体育摄影记者相约的 EOS R1 势必也是万众期待的角色。

在绝大部分体育赛事中,运动员都是在快速运动和激烈对抗中进行比赛,照片能准确、清晰合焦并定格理想的动态瞬间,是每个专业摄影记者最想要的。如今通过赛车顶级舞台上的测试,EOS R3 和 RF“极三元”以强大的动态捕捉能力满足了我的需求。而在 80 天后的巴黎,这些 RF 顶级镜头配上拥有更多全新技术的 EOS R1,这个画面真的太美不敢想。

④2024年3月30日,FE东京站颁奖仪式隆重举行。佳能 EOS R3,100-300mm,100mm,F2.8,1/1600秒,ISO2000

猜你喜欢
大奖赛摄影记者光圈
影像视界
影像视界
人类发明大奖赛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提升格调的光圈、焦距设计
“0起点”专业摄影技巧与基本功训练(二)
经典复刻 2015赛季俄罗斯F1大奖赛
久逢甘露 2015赛季F1大奖赛墨西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