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24-05-09 15:46:22纪煌毅胡毅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拖网海洋渔业文物保护

纪煌毅 胡毅

摘要:水下文物遗址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凝聚历史、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的无价瑰宝。拖网捕捞作为最为广泛的渔业活动,会威胁和影响水下文物遗址的保护,因而有必要研究水下文物遗址与拖网捕捞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关系,以及寻求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利益之间的平衡。我国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包括水下文物遗址家底不清,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研究亟须加强,相关保护管理有待完善等方面。通过注重教育、文旅协调、强化监管、夯实研究等措施,可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下文物遗址;海洋渔业;拖网;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87;S97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4)02-0089-07

0 引言

水下文物遗址是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的重要关注点之一[1],是人类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2],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下文物遗址作为稳定容纳水下文物的载体,不僅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适合的栖息环境,同时是鱼类聚居的理想场所,丰富的渔业资源使水下文物遗址周边的拖网渔业活动时有发生。研究拖网渔业活动与水下文物遗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完善拖网渔业活动背景下的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对策,对于拖网渔业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协调发展、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海域广布拖网捕捞区和拖网渔场[3],同时散落数量庞大的水下文物遗址,其中大部分至今未被知晓和发掘。拖网渔民前往鱼类资源丰富的海域捕鱼时,可能因缺乏完整和准确的水下文物遗址信息而误入水下文物遗址所在地。由于捕鱼作业使用的拖网具有刮擦海底的特性,随时可能遭遇出露的水下文物遗址,从而造成水下文物遗址的损坏,包括碰撞、拖拽、钩挂、拖捞、刻划、污染等,甚至导致水下文物遗址损毁。例如:在拖网的破坏下,黑海与爱琴海沉船遗址中古老的双耳瓶文物的损坏率最高达62.5%[4];已发现的大西洋中部海域69%的沉船遗址曾被废弃拖网缠绕[5]。

如果捕捞区域内存在质地坚硬的水下文物遗址,会增加捕捞的复杂程度,同时给拖网渔船带来威胁。拖网渔船在作业时会产生巨大的拖曳力,如果拖网缠绕或钩挂到水下文物遗址,且缠绕或钩挂部位较为牢固,会造成拖网损坏,进而可能导致拖网渔船失去平衡甚至沉没。比利时和英国均发生过此类事故,因拖网缠绕水下文物遗址导致渔船倾覆且有船员丧生[6-7]。

因此,在文物保护和拖网作业之间寻求利益平衡,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政府政策、渔民合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寻找具体解决方案。通过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拖网渔业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有利于在保护水下文物遗址的同时促进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图1)。

1 我国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水下文物遗址家底不清

我国海域辽阔,拥有庞大的水下文物遗址储量。根据国家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统计,我国水下文物遗址总体数量庞大,沿海地区有3000余艘古代沉船[8],且仍有不计其数的水下文物遗址尚未得到系统调查和发掘。根据国家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统计,我国已确认的古代沉船遗址有240余处,其中发现已知水下文物遗址最多的是西沙海域和福建海域,分别有106处[9]和40处[10]。据统计,英国领海内有约2800艘沉船[11],澳大利亚领海内有超过7500艘沉船[12],远超我国已知的水下文物遗址统计数量,这与我国悠久的航海历史以及广博的海域面积极不匹配。由于目前我国已掌握的水下文物遗址数量有限,尚不能对水下文物遗址进行系统区划和保护,其中水下文物遗址家底不清是重要“瓶颈”和制约因素。因此,当务之急是掌握我国水下文物遗址的类型、数量和位置[13],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拖网捕捞是我国广泛应用的捕捞方式,根据《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我国拖网渔船数量约占全国渔船总数的19%,拖网渔船渔获量约占全国总渔获量的48%。拖网渔船在拖网捕捞区和拖网渔场附近作业时,时常会意外地发现水下文物遗址。然而由于水下文物遗址家底不清,加之水下目标不明,拖网渔具往往会误触水下文物遗址等非目标物,极有可能对水下文物遗址造成实际的威胁。拖网渔具可能破坏水下文物遗址的整体架构,进而损毁遗址内部的文物;出露的水下文物遗址可能因拖网渔具的碰撞和摩擦而发生位移变形、断裂损坏、破碎散落、捕捞带离,严重威胁水下文物遗址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上述情况可能导致水下文物遗址的位置、范围和数量发生变化,增大我国对水下文物遗址家底的统计难度。

综上所述,全面掌握水下文物遗址的类型、数量和位置对于文物保护和拖网渔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物管理部门可根据水下文物遗址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划定保护区域,规避拖网渔业活动对水下文物遗址以及文物本身可能造成的威胁和破坏。

1.2 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研究亟须加强

我国海域水下文物遗址的数量非常庞大,但目前对拖网捕捞等渔业活动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过程和机理研究还有不足之处,相关专业人才储备较为匮乏,需要综合各个领域的专业支持。鉴于拖网渔业活动背景下的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属于较新颖的研究领域,亟须开展长期的监测、调查和实验,才能深入了解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目前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影响的监测和调查鲜有报道,尚不完全了解拖网破坏水下文物遗址的全过程和受力情况,对各种破坏形式和破坏规律的归纳还不全面。在实验方面,拖网破坏水下文物遗址的实验分析和物理模型比较少见,尚不能模拟水下文物遗址被拖网破坏的全过程。此外,关于已发现水下文物遗址的保护措施相对薄弱,对于避免拖网接近水下文物遗址的预防措施有待完善[14]。考虑到原址保护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首选保护方式,水下文物遗址应以原址保护为主。对于不可移动的水下文物遗址,对拖网这种最普遍的渔业生产方式进行影响作用和过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应通过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和拖网渔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3 相关保护管理有待完善

在保护水下文物遗址的同时,应重视保障拖网渔业权益,并综合协调保护管理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目前我国缺乏联合管理渔业与水下文物遗址的相关机制,导致拖网渔业活动背景下的水下文物遗址保护措施尚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文物遗址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陆地领域,在水下文物遗址保护方面投入不足且认知不充分。同时,我国对于拖网渔业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待完善,在监管和协调方面尚有诸多改进空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水下文物保护区内不得进行捕捞等活动。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海域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其中应包含积极保护和开发利用水下文物遗址。因此,任何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相冲突的作业活动都是被禁止的。与此同时,我国渔业法律法规较少提及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仅规定对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捕捞作业工具、作业场所和生产经营等进行科学管理,应考虑补充相关条款,增加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关保护管理制度有利于减少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的损害,有利于在政策制度和法律框架下实现拖网渔业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文物部门与渔业部门的协同管理。

2 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对策

2.1 注重教育

教育在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可通过开设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培训机构,提供关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教育资源,加强对渔民的历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水下文物保护教育,提高渔民对水下文物遗址的文化认同和保护意识。考虑到渔民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应制定适合不同渔民群体的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积极组织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实践活动,让渔民亲身体验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价值和乐趣,激发他们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热情和积极性,吸引渔民乃至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此外,可定期组织渔民参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基础知识学习,邀请文物专家授课,并为成绩通过者颁发学习证明,以此认可渔民对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努力,同时深化渔民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责任意识。

家庭氛围与社会氛围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至关重要。向拖网渔民及其家属、在校学生等社会群体普及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知识。长期开展各种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志愿活动、展览、讲座等,培养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家庭意识和社会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

在学习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相关知识后,渔民对水下文物遗址的保护意识将显著加强,在拖网作业时会尽可能避免对水下文物遗址造成破坏。同时,如果渔民偶然发现水下文物遗址,也不会将相关文物视为获利资源而私藏或出售。此外,渔民通常熟悉当地海域状况,具有较强的水下文物遗址信息获取能力,因此可培养当地渔民成为“考古线人”,共同发现、保护和研究水下文物遗址。渔民既可配合考古专家调查水下文物遗址的位置,又可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对文物进行紧急打捞和抢救性发掘。

2.2 文旅协调

为促进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可在渔村积极发展水下文物遗址主题文旅,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体系,将水下文物遗址景观和渔风渔俗融为一体,促进观光度假和考察学习相结合。水下文物遗址通常远离城市,开展“坐渔船、潜遗址、赏文物、促保护”等水下文物遗址文旅活动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充分挖掘水下文物遗址的文化底蕴,提高旅游度假层次品位,使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深入人心。新时代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工作须切实加大保护力度,让保护成果更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合理适度开发利用文物资源,准确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志;充分发挥水下文物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科研学术价值、社会审美价值以及时代创新价值,让文物保护成果赓续中华文明。

与从书籍或视频中了解水下文物知识相比,现场观摩是更深入的认知方式,有助于游客发现历史真相,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15]。水下文物遗址与海洋生物构成的水下景观通常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能够吸引大量游客潜水游玩[16]。在渔村发展潜水娱乐活动不仅可给当地带来经济收益,而且能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考虑到水下文物遗址易受拖网捕捞等渔业活动的影响,可考虑建设水下博物馆,不仅具有保护和展示文物的功能,而且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此外,可考虑将渔船改造为水下文物遗址观光船,配备侧扫声呐、摄像机和测距仪等专业设备;较大的观光船能够容纳更多的游客,提供更宽敞的观光空间;随船导游可结合水下文物遗址的历史以及相关渔业文化习俗,提供讲解、演示和引导游览等全方位服务,激发游客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传播水下文物知识。

综上所述,水下文物遗址与渔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可让游客获得独特的旅游体验以及更好地了解渔业文化和历史知识,同时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此外,发展水下文物遗址主题文旅有助于提高渔民收入水平,进而解决盗捕问题,使渔民成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重要参与者。

2.3 强化监管

虽然拖网捕捞可能对水下文物遗址造成損害,但通过合理监管可使拖网捕捞的损害最小化。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完善法律制度以及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水下文物遗址的保护以及对拖网渔业活动的监管;另一方面,加大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经费投入,通过研制防拖网结构以及设置拖网限制区等方式,保障水下文物遗址免受拖网捕捞的影响。

水下文物遗址常与拖网捕捞区和拖网渔场等区域重合,为有效避免拖网捕捞引起的水下文物盗捞、损坏等风险,世界海洋考古强国在相关监管方面采取很多措施。例如:《爱沙尼亚遗产保护法》规定禁止在水下文物区域内进行拖网作业等海洋活动[17],相关部门应尽可能及时公布水下文物遗址的准确位置,避免渔民进入捕捞;英国海道测量局研发的沉船数据库[18]不仅可以提供沉船所在地的地图和航空照片,而且能够记录沉船的身份、位置、历史、调查等信息,且数据库信息不断更新[19]。上述措施避免渔民因误入水下文物遗址区域而受到法律制裁,同时有利于不断发掘水下文物遗址的经济和文化价值[20]。此外,发现水下文物遗址的同时意味着大片区域须进行严格监管,不可避免地导致渔民经济利益受损,而开展系统化的水下文物遗址监管有助于保障渔民经济利益。

制定并實施水下文物遗址特别许可制度可能是有益的尝试,即在水下文物遗址附近进行拖网作业须持有特别许可证,根据拖网尺寸、作业范围、作业频率与时间、渔获种类与数量等因素综合判断拖网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威胁等级,并按照渔业管理计划规定的拖网类型、捕捞数量以及捕捞时间和范围进行捕捞[21]。近年来,随着我国拖网渔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多波束声呐等探测技术[22]可帮助渔民发现和规避水下文物遗址等难以辨识的海底障碍物,保障拖网渔船的航行和作业安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具有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和通信能力[23],可利用该系统对拖网渔船进行监管,当拖网渔船进入水下文物遗址区域进行非法捕捞时,及时对渔船进行监控、警告、驱离。相关管理部门应有效展开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的协调监管工作,规避监管工作中不规范、不科学的情况,保障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和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夯实研究

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的破坏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全面了解这一过程须考虑多种因素。数值模拟分析可结合拖网运动速度、网板尺寸、钢索材料、网衣尺寸以及文物的形状和质地等多种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预测拖网网板在环境荷载下的水动力响应,在不同条件下模拟水下文物遗址的动态荷载、受损程度、沉积物悬浮等情况[24-26]。此外,可运用有限元方法设计拖网与水下文物遗址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27],研究拖网和水下文物遗址之间的摩擦扰动、碰撞挤压、钩挂拖拽等过程及其损害,对水下文物遗址产生的变形和穿透进行建模[28],同时分析拖网对水下文物遗址产生的物理影响,并制定影响程度的量化指标[29]。

与此同时,拖网渔业有助于水下文物遗址的探索和发现,进而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观察不同海域渔业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研究人员可获取海水深度、沉积物分布等与水下文物遗址相关的海域环境信息,确定水下文物遗址的现场情况并制定保护方案。

尽管目前针对拖网与水下文物遗址全作用过程的研究较为少见,但深入研究二者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十分必要,有助于分析可能损害水下文物遗址的拖网捕捞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拖网渔具技术指标的优化方法,从而有效保护水下文物遗址。

3 结语

水下文物遗址是世界文化瑰宝,同时是文物考古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拖网渔具与水下文物遗址的不当接触会使水下文物遗址遭受直接破坏,并对水下文物遗址周边环境产生长期的影响。随着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不断深入,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日益重视,在发展渔业活动的同时应保障水下文物遗址的安全,尽量减轻拖网对水下文物遗址的不利影响。通过注重教育、文旅协调、强化监管、夯实研究等方式,促进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的协调发展,创造拖网渔业活动背景下的水下文物遗址科学保护模式,书写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水下文物遗址保护新篇章。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溢滂,胡毅.浅埋水下文物遗址的海洋地球物理声学探测展望:以沉船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23,38(1):99-109.

LIU Yipang,HU Yi.Prospectofmarinegeophysicalacousticdetectionofburiedunderwaterculturalrelics:acasestudyofshipwrecks[J].AdvancesinEarthScience,2023,38(1):99-109.

[2] 胡毅,丁见祥,房旭东,等.基于水下文物控制实验的海洋地球物理声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9,34(10):1081-1091.

HU Yi,DINGJianxiang,FANG Xudong,etal.Controlexperimentsforunderwaterculturalrelicssurveyby marinegeophysicalofacoustics[J].AdvancesinEarthScience,2019,34(10):1081-1091.

[3] 李培志.我国海上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公安教育,2004(3):31-35.

LIPeizhi.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comprehensivelawenforcementatseainChina[J].PublicSecurityEducation,2004(3):31-35.

[4] PRINGLEH.Troubledwatersforancientshipwrecks[J].Science,2013,340(6134):802-807.

[5] STEINMETZJH.Examiningmid-atlanticoceanshipwrecksandcommercialfishtrawling&dredging[M].Greenville:EastCarolinaUniversity,2010.

[6] FIRTH A.Managingshipwrecks[M].London:HonorFrostFoundation,2018.

[7] ROBERTSSE.OccupationalmortalityinBritishcommercialfishing,1976-1995[J].OccupationalandEnvironmentalMedicine,2004,61(1):16-23.

[8] LUBingbin,ZHOUShichao.China'sstate-ledworkingmodelonprotectionofunderwaterculturalheritage:practice,challenges,andpossiblesolutions[J].MarinePolicy,2016,65:39-47.

[9]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西沙海域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EB/OL].http://www.uch-china.com/contentac.thtml? cid=249,2017-06-27.

NationalCenterforArchaeology.UnderwaterarchaeologyinXishaseaareaandtheMaritimeSilkRoad[EB/OL].http://www.uch-china.com/contentac.thtml? cid=249,2017-06-27.

[10]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福建海域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EB/OL].http://www.uch-china.com/contentac.thtml? cid=251,2017-07-10.

NationalCenterforArchaeology.UnderwaterarchaeologyinFujianseaareaandtheMaritimeSilkRoad[EB/OL].http://www.uch-china.com/contentac.thtml? cid=251,2017-07-10.

[11] ROBERTSH.TheBritishratificationoftheunderwaterheritageconvention:problemsandprospects[J].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LawQuarterly,2018,67(4):833-865.

[12] VETH P,VIDUKA A,STANIFORTH M,etal.TheAustralianhistoricshipwreckprotectionproject[A].MARKS,JENNIFER C,SHELDONC,etal.ProceedingsoftheAsia-Pacificregionalconferenceonunderwaterculturalheritage[C].Manila:JericopimPublishingHouse,2011:8-12.

[13] 魏峻.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未来[J].国际博物馆,2008(4):100-105.

WEIJun.StatusandfutureofunderwaterculturalheritageprotectioninChina[J].MuseumInternational,2008(4):100-105.

[14] FRIZZELLTJ.In-situpreservationofdeep-seashipwrecks:understandingbiologicalinteractionsandenvironmentalimpacts[D].Texas:TexasA & M University,2020.

[15] SCOTT-IRETONDA,MCKINNONJF.Asthesandsettles:educationandarchaeologicaltourismonunderwaterculturalheritage[J].PublicArchaeology,2015,14(3):157-171.

[16] KENTERJO,BRYCER,DAVIESA,etal.ThevalueofpotentialmarineprotectedareasintheUKtodiversandseaanglers[R].Cambridge:UNEP-WCMC,2013.

[17] ALEJANDROVBO,KUJALAP,HIRDARISS,etal.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eminaronSafetyandSecurityofAutonomousVessels(ISSAV)andEuropeanSTAMP WorkshopandConference(ESWC)2019[M].Berlin:DeGruyter,2020.

[18] VIDUKAA.InnesMcCartney:echoesfromthedeep:inventorisingshipwrecksatthenationalscalebytheapplicationofmarinegeophysicsandthehistoricaltext[M].Leiden:SidestonePress,2022.

[19] DELLINO-MUSGRAVEV,GUIDENN.Marinedata,access,andinteroperability:twocasestudiesofEnglishnationalrecords[J].ConservationandManagementofArchaeologicalSites,2013,15(3/4):298-328.

[20] PAPAGEORGIOU M.Underwaterculturalheritagefacingmaritimespatialplanning:legislativeandtechnicalissues[J].Ocean&CoastalManagement,2018,165:195-202.

[21] 唐议,赵丽华.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限额制度实施试点评析与完善建议[J].水产学报,2021,45(4):613-620.

TANGYi,ZHAOLihua.ReviewofthepilotofmarinefisheriesTACsinChinaandsuggestionsforthefurtherdevelopment[J].JournalofFisheriesofChina,2021,45(4):613-620.

[22] 李國栋,谌志新,汤涛林,等.多波束渔用声呐最优工作频点选取方法及探测性能分析[J].渔业现代化,2021,48(5):62-69.

LIGuodong,CHENZhixin,TANG Taolin,etal.Optimalworkingfrequencyselectionmethodandperformanceanalysisofmulti-beamfisherysonar[J].FisheryModernization,2021,48(5):62-69.

[23] 宁津生,姚宜斌,张小红.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展综述[J].导航定位学报,2013,1(1):3-8.

NINGJinsheng,YAOYibin,ZHANGXiaohong.Overviewofthedevelopmentof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s[J].JournalofNavigationandPositioning,2013,1(1):3-8.

[24] TANG Mingfu,DONGGuohai,XUTiaojian,etal.Numericalsimulationofthedragforceonthetrawlnet[J].TurkishJournalofFisheries&AquaticSciences,2017,17(6):1219-1230.

[25] NSANGUEBTN,TANGHao,XULiuxiong,etal.Comparisonbetweenphysicalmodeltestingandnumericalsimulationusingtwo-wayfluid-structureinteractionapproachofnewtrawldesignforcoastalbottomtrawlnet[J].OceanEngineering,2021,233:109112.

[26] WANRong,GUANQinglong,HUANGLiuyi,etal.EffectsofotterboardandcablelengthonhydrodynamicperformanceofAntarctickrilltrawlsystem[J].OceanEngineering,2021,236:109408.

[27] GUAN Qinglong,ZHU Wenbin,ZHOU Aizhong,etal.Numericaland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sonhydrodynamicperformanceofanewlydesigneddeepbottomtrawl[J].FrontiersinMarineScience,2022,9:891046.

[28] IVANOVICA,NEILSONRD,O'NEILLFG.Modellingthephysicalimpactoftrawlcomponentsontheseabedandcomparisonwithseatrials[J].OceanEngineering,2011,38(7):925-933.

[29] BRENNAN M L,DAVISD,BALLARDRD,etal.Quantificationofbottomtrawlfishingdamagetoancientshipwrecksites[J].MarineGeology,2016,371:82-88.

猜你喜欢
拖网海洋渔业文物保护
拖网的人(外一首)
扬子江诗刊(2023年4期)2023-09-20 06:33:02
拖网的人(外一首)
扬子江(2023年4期)2023-07-10 02:33:41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开渔
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创新初探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演变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内容价值的海洋渔业生产管理视频数据压缩方法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中国博物馆(2019年1期)2019-12-09 08:42:02
河北省框架拖网和桁杆拖网捕捞现状调查
河北渔业(2018年4期)2018-05-08 11:08:06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