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钰
任菁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行政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全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全科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生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全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文章100余篇,主编、参编多册书籍与教材,担任多本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
长肉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只与“胖”相关。可有一种本不该出现在人体里的“肉”,不仅无关胖瘦,往往还预示着疾病的发生,它的名字叫作“息肉”,人们常会在每年例行的体检报告里发现它的身影。息肉为何出现?哪些部位容易长息肉?息肉与什么疾病相关?本文将邀请专家,为大家解答有关息肉的点点滴滴。
在人体部分器官的内表面有一层皮肤——黏膜,现代医学通常将生长在黏膜表面的赘生物称为息肉。从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到子宫、膀胱,凡是有黏膜的地方都可能突然冒出一个光滑的“小肉丁”。专家介绍,临床中往往按照息肉生长的部位为其命名,如鼻息肉、声带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胆囊息肉、膀胱息肉等;结合息肉数量又可分为单发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如果同一部位长有2个以上息肉,就属于多发性息肉。
目前,息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明确,大部分息肉是在长期慢性炎症感染的基础上形成的,还会受到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基因突变、内分泌失调、免疫力缺失等因素的影响。肠息肉患者严重时会出现肠道出血、肠套叠、肠绞痛;胃息肉多无临床症状,但患者会感到上腹隐痛、腹胀等;鼻息肉会引起鼻塞、头痛、呼吸困难;声带息肉的主要特征为患者声音嘶哑、喉咙异物感、咳嗽;宫颈息肉引起的症状有出血、白带异常等。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极度肥大或水肿后形成的良性肿物,常出现在上颌窦、筛窦、中鼻道、中鼻甲等处,属于鼻部常见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面部胀痛、耳鸣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如果不及时就医治疗,还可引起鼻窦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咽喉并发症;部分有哮喘的鼻息肉患者,也可能因此导致哮喘症状加重,反复发作。单个、较小的鼻息肉,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多发并伴随出血的鼻息肉须进行手术切除。
这种息肉属于声带处的良性病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与长期发声不当、过度发声、长期吸烟喝酒或慢性炎症等有一定关联。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声音嘶哑,息肉小的患者仅会出现轻微声音改变,没有明显不适;息肉过大则嘶哑明显甚至发声困难,还会因息肉堵塞声门而引起吸气性喉喘鸣和呼吸困难。起病初期可以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雾化治疗,以减轻黏膜水肿,减少不适,但无法起到根治效果,临床中还是以手术切除为主。
胃息肉比其他几种息肉更加“安静”,一般不会出现不适症状,少数患者会感到腹胀、食欲下降等,因此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胃息肉可分为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及炎性纤维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恶变风险较高,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为良性息肉,恶变风险较小。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息肉发生的常见原因,因感染导致的慢性炎症是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专家表示,直径<10毫米的单个息肉可以暂时以观察为主,无需治疗;直径≥10毫米且多发的胃息肉需要接受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多数是在体检超声检查中偶然被发现的。大部分患者属于良性的胆固醇性息肉,一般是胆固醇在胆囊壁沉积后引起;胆囊炎、胆结石引起的慢性炎症也会刺激组织导致增生,引起炎症性息肉。专家介绍,上述2种胆囊息肉被人称为“假性息肉”或“非肿瘤性息肉”,胆囊腺瘤性息肉则属于“真性息肉”,也被叫作“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患者可以每年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若无明显变化可不进行处理;肿瘤性的患者须接受手术切除。
肠息肉与生活习惯、环境、遗传等因素关系密切,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息肉长大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黑便、腹痛等不适。专家告诉我们,肠息肉是常见息肉中恶变概率最高的,临床中90%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息肉数量越多、直径越大,恶变风险就越高。不过,并不是所有息肉都会恶变,且这种演变过程较为漫长,只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患者和医生就有足够的时间阻止癌症发生。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
子宫息肉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是所有借细长蒂附着于子宫壁的肿物的统称,包括宫颈、宫颈管内或宫腔内的息肉。主要患病人群为育龄期女性,无性生活的女性也有患病的可能。专家介绍,宫颈息肉较温和,恶变概率很低,如果是很小的宫颈息肉,还能够自行消退。因此,对直径较小、没有引发症状的宫颈息肉,患者只须随访观察即可。若出现同房后出血,白带过多等症状,还是及时就医检查为好。
虽说息肉发展缓慢,生长隐匿,本身属于良性病变,即使是腺瘤性息肉,演变为癌症也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家族有消化道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一定要警惕“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常在青年时期发病,表现为整个结直肠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性息肉,恶变概率很高,其特点为:①多发性,息肉数量一般为100个以上,甚至有上千个;②大小、形态不一,从几毫米到几厘米都有,有表面光滑的也有呈分叶状的。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病变,虽然并不意味着患者身体里的每个腺瘤都将变成癌,但在众多腺瘤中总有1个或以上会发生恶变。常见症状是腹部隐痛、腹泻、黏液血便或少量血便,肛门有下坠感,可能被误诊为内痔或慢性结肠炎。随着息肉的增多、增大,患者的症状会逐渐加重,可能出现肠套叠,还会因血便而导致贫血。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息肉的警觉性也越来越高,许多人都将每年例行体检写进了日程安排中。息肉的生长部位隐蔽,人们很难靠自己发现它的身影,有些息肉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才能发现。
鼻内镜检查:将内镜直接插入到鼻腔内,观察鼻腔内组织结构是否正常、表面黏膜是否完整及是否存在异物、肿物等。
咽喉内镜检查:用来排除咽喉部有无炎症、溃疡、赘生物、异物留存等情况,发现怀疑恶变的赘生物,可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
胃镜检查:能直视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还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准确诊断疾病,是胃部疾病、食管癌、胃癌等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肠镜检查:适用于肠道不适及使用其他手段无法发现肠道病灶的人群,是检查肠道疾病的最经常、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可直接发现息肉,进行切除。
超聲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发现胆囊息肉和子宫息肉,能确定息肉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此外,子宫息肉还可通过宫腔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妇科检查等手段检查出来。
(编辑 董 玲、姚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