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起来,可真好

2024-05-09 15:27陈娇
新班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长绳哨声全班

陈娇

“啪!啪!啪!”长绳甩地的声音此起彼伏,呐喊助威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一根3米长的跳绳牵动着全班同学的心,也让大家拧成了一股绳。一个月来,我和孩子们共同见证了两分钟内“从22个到157个”跳起来的小确幸。

垫底的“22个”

课间,小玥跑到我身边说:“陈老师,我们班在三年级跳长绳比赛时,两分钟只跳了22个!”我寻思着“22个”这一战果或许是有原因的。我鼓励孩子們迅速集结队伍,把潜在的实力秀出来。可是,全班42人中,仅有7名男生和6名女生愿意加入跳绳队伍。

跳长绳的学生真是状况百出!或被绳子缠住了脚,或撞到前面的学生……这次他们的战绩是24个!他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我的表情。我说:“大家这么久没练习,还能比之前多跳2个,你们果然是潜力无穷!”

垫底的成绩犹如一根紧缚在孩子身上的绳索。此刻“糗事少提”,能让孩子们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重新燃起战斗的勇气。

向“100个”努力

我发动孩子们自由组成14~16人不等的队伍,开启全员“逆袭”的跳绳征程。队伍是组建好了,但埋怨声此起彼伏。“我可不敢跳,我的心跟着甩动的绳子一直怦怦直跳!”“甩绳也太累了,还被人嫌弃,这苦差事我不干!”“我前面的人跳得太慢,老打乱节奏!有人跑错方向,害得我跳不进去!”……

怎么破解练习时遇到的一系列“疑难杂症”?我把难题抛给了孩子们。于是,“班级议事厅”再次运行。孩子们围绕“我们如何跳得更多”有理有据地商讨着解决之策。每位小组长从3个子议题“不敢跳”“跳不快”和“甩不好”中选择一个,然后用一张A4纸广泛征集“好计策”,最后上台进行成果汇报。

正所谓“方法总比困难多”。针对“不敢跳”的难题,孩子们提出建议:“喊口令123,再冲进去。”“盯住前面同学的脚步,不看高空的绳子。”“全班齐声计数,控制跳绳的节奏。”针对“甩不好。”的困境,孩子们纷纷支招:“甩绳队员戴上手套,增强摩擦力。”“长绳缠绕在手掌内。”“熟悉每个同学的跳绳习惯,见机调整角度。”等。针对“跳不快”的瓶颈,孩子们各显神通:“起跳要紧跟前一个跳绳者,减少空甩次数。”“不要原地并脚跳,要前后脚跨越跳,并从斜前方冲出绳索。”“走小步,不停步。”

在布满荆棘的练习道路上,班级的小主人不再退缩,而是迈开步子、动起脑筋,向“100个”冲刺。

我们竟跳了157个

离比赛还有两周时间,是时候敲定最终的上场人员名单了。如何从3支队伍中挑选出8男8女,针对这一问题,孩子们的妙计再次涌现:“打擂台赛,谁赢谁代表班级比赛!”“要挑选10男10女,以防突发状况。”“默契指数也要考量。”……在多番比拼后,选手名单终于出炉,而后备人选也成了孩子们的“香饽饽”。

校级比赛的哨声终于吹响!短短的两分钟显得格外漫长,孩子们有节奏地跳起来,一旁观赛的孩子更是紧张地计着数。“我们跳了157个!我们是年级第一名!”哨声再次吹响的刹那,“157个”这一数字最终定格。

“157个”看起来是逆袭,但这绝非偶然,而是孩子们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必然成果。这一刻,跳绳不再是一场运动的狂欢,更是一种精神的承载。(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长绳哨声全班
跳长绳
原因
跳长绳
那一刻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问答歌
全班都“疯”了
跳长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