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4-05-09 13:13程淑芳
管理工程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谱系语料库中国共产党

程淑芳,左 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百年奋斗中锤炼出的政治品格,不仅形塑着中国道路,而且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全球传播,是中国共产党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重要路径。[2]翻译作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从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丰富发展,翻译也应承担起更多的时代任务,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近年来,高校一直都很重视思政教育研究,而对于翻译专业来说,不应该只将思政教育引入传统课程,而应探索建立思政翻译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思政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外宣翻译,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作一些贡献。

1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概述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源头,生发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有46 种,包括: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等。[3]这些伟大精神涉及4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分为四个类别(人物/群类、地域类、事件/物类和现象类),其中前两个时期地域类的精神居多,后两个时期事件/物类的精神居多。从地域类的精神名称来看,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社会实践的地域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拓展,这符合历史和现实发展的逻辑,也反映出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4]伟大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相互传承与创新,使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更具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1.1 精神谱系的历史内涵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以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原点,以历史纵向发展为纵坐标,以横向精神元素相贯相通为横坐标,以民族精神为主轴,以创造、团结、奋斗、梦想等为精神基因,以爱国、敬业、奉献、自强、革新、包容、厚德等为中心词,立体建构的中国精神谱系总表”[5]。

精神谱系内涵深刻而丰富,源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充分反映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心系人民的鲜明体现,极具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党百年来的精神支撑,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精神引领。其中,伟大建党精神是精神谱系的基石,也奠定着后续精神谱系的价值准则和发展基调。

1.2 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6]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深地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之中,是体现党百年奋斗史的红色资源,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始终是精神支撑与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必然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翻译专业学生深刻学习其内涵,将对新一代中国人深刻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领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抵制外来文化入侵,确立坚定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铸造伟大品格有深远意义。

2 翻译与精神谱系

翻译是中外交流的必经之路,是讲好中国故事和把严文化冲击关的重要途径,对于坚守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因此,规范翻译行为与拥有正确翻译价值判断同样重要。

2.1 精神谱系史中的翻译

自诞生之前,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与翻译密不可分。2021 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百卷本丛书以影印辑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中文译本,辑录最早的是,1919年5月9日至6月1日,北京《晨报》连载译者署名为食力的《劳动与资本》,今译名为《雇佣劳动与资本》,这是马克思1849 年发表于《新莱茵报》并于1891 年单行出版的著作。而在此之前,我国许多书刊和报纸中曾出现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名称、片段的译文和部分内容的节译文。如李大钊曾翻译《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的几段话,《共产党宣言》的英文版序言曾在日本的《天义报》刊载,译者民鸣还译出了《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但因译文不完整,无法供读者准确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观点。1920 年陈望道翻译的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虽然为日译本,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铸就提供了信仰来源。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后至1925年,我国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完整中文译本有11种。1927 至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文译本更加丰富,包括完整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出版的著作译本、节译单行出版的译本、其他文集中收录的译本。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译本数量持续增长,据书中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中文译本共计98种[7]。这些译本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带领人民当家作主武装了头脑,积蓄了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翻译走上新阶段。建国初期17 年间的外国著作译本,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以反对封建压迫,发扬人民民主为主,为当时社会主义教育与铸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外国著作译本数量直线上升,翻译内容更加多元化,译者解读逐渐走向翻译活动的中心,看似翻译政治性减弱,但多元化的翻译内容丰富了大众的生活,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契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文化作品外译愈受重视,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发扬光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2 精神谱系融入当代翻译的根本意义

当今世界,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交流日益密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发展,国家话语能力建设备受重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需要“走出去”,为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助力,翻译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播的关键所在,翻译若跟不上传播步伐,则会产生大量问题。例如,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两年后,才规范“一带一路”英文译法,确定“倡议”一词应译为“initiative”,并使用单数形式,不使用“strategy”“project”“program”“agenda”等词,但在此前遭受过部分势力的扭曲[8]。文化的形成具有社会属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也要注意意识形态问题,将其与文化剥离开。就翻译活动而言,对外来文化,需要精准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筑好思想文化防线,维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目前,国内翻译学界仍过分关注西方翻译理论体系,着重以西方翻译理论体系展开研究,中国特色翻译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张柏然教授指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翻译研究的原创性不尽如人意,更不用说与西方翻译学界平等对话。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翻译学界对于作为当代中国译学研究重要理论资源的中国传统译论的阐发与研究不够重视,与国外翻译理论的引介与研究相比落差明显”[9]。无论在外译中还是中译外方面都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更缺乏站稳翻译立场的支柱型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翻译无疑提供了精神标杆和价值立场。

2.3 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翻译专业火爆,报考翻译专业的人数不断增加,翻译专业作为考研国家线最高的专业之一,是培养下一代译员主力军的主要阵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博士生培养学科、专业目录中,翻译专业博士教育被列入其中,这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专业型翻译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符合我国培养翻译实践人才的需要,正值学界思考翻译专博的开设,这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也是很好的机遇。

大学生思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丰富而深刻,是思政教育内容的精华。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伟大精神树立坚强品格,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观念。同时,翻译专业作为正面接触跨文化内容的专业,对辨别不同文化,坚持正确价值观念有更高的要求。翻译专业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今后的翻译实践工作中更能坚守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译出更符合社会发展与人民需要的文字。

3 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路径研究

只有采取科学措施,探索合理的路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才能顺利融入翻译专业。目前学界尚未形成思政翻译教学体系,因此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教学,暂缺少可借鉴的建设思路,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存在一定的理论性,因此在融入翻译教学体系中应创新方式,多管齐下,减少学生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产生的厌倦情绪,并形成系统化教学体系,提高教学实效性。

3.1 加快高校建设思政翻译教学体系

建立思政翻译教学体系是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的大方向。首先应重视课程设置问题,并配套相应教材。课程设置的实质是课程组织,“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教育系统或学校课程的要素,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这些要素包括:教学计划与方案,学习材料,教学器材与学教设备、教学力量的专业知识以及评价与检查体系的要求等。”[10]课程设置是各高校专业培养目标的体现,是确定整个专业学习具体运转的关键之处。

据文军,穆雷(2009)调查研究,“学位办指导性培养方案中给出的必修课分为三类: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方向必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有两门:政治理论、中国语言文化;专业必修课三门:翻译概论、交替传译、笔译理论与技巧;口译方向有两门:专题口译、同声传译;笔译方向有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两门。选修课共有19 门,其中限选课一门(第二外国语)、口笔译两个方向可以共选的课程6 门(中外翻译简史、翻译批评与赏析、跨文化交际、中外语言比较、文体概论、国际政治与经济)。对于所有翻译硕士培养单位来讲,课程的开设实际上面临三个选择:要么全部在上述推荐课程中选择、要么全部自行开发新的选修课程,另一种折中方法就是部分选择上述推荐的选修课同时自行开发部分选修课”[11]。根据培养方案,当前各地高校翻译硕士具体课程设立还有较灵活的安排空间。对于必修课,授课内容有很大的灵活性;对于选修课,授课科目有很大的灵活性。那么高校设立思政翻译课程需要高校自行探索与确定,寻求思政翻译教学的合适科目。

从方案中可见,当前各高校课程设置方向侧重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相关政治思想教育仍存在局限。近两年来,不同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专项内容,使思政相关内容与专业课程融合,是很好的探索,但还较为碎片化,学生难以形成真正专业结合思政的知识、能力体系。所以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不能仅局限于政治理论这一门必修课,也不能过于依靠课程中额外添加思政内容,重中之重在于高校在翻译专业课程类别中融入思政翻译课程,使所有专业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翻译用词与表达,采用正确的翻译策略,明确翻译目标,系统化讲好中国故事,这也利于倒逼中国特色思政体系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另外,各高校还应重视国际政治与经济课程开设,以此培养学生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具备国际格局、国际视野,坚定翻译立场,真正传承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课程设置创新改革必然需要配套教材的创新使用,目前高校翻译专业使用教材还存在版本较老旧的情况,对教材更新的需求较为迫切。经典教材存在例句陈旧的情况,也需加入近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出版使用《理解当代中国》等教材是教材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所以,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教材融入是第一步。教师培养也同样重要,教师的思想深度与广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深度与广度。与传统课程教学有所不同的是,新课程授课教师需要首先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内容有深入的研究,再结合翻译建立思政翻译教学体系,几乎是从零到有的过程,此外,新课程授课教师仍需不断接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新发展成果教育,使课程随精神谱系发展程度更新,这样才能起到课程开设的应有效果。

另外关键一环是高校思政翻译师资力量的建设,翻译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的学科,往往需要结合其他科目进行,所以思政翻译教学需要同时拥有翻译技能与思政理论都具备的教师,研究出思政翻译体系,牵头设立思政翻译教学体系。而当前国内高校多语言学术型人才担任翻译硕士教学工作,需要进行一定的突破,不能仅仅寄希望于翻译博士的培养,也要培养当前师资进行进一步的翻译与教学探索能力。

思政翻译教学体系建设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合理的教学安排也不是仅从课堂入手的。翻译学界包括高校在内应积极举办思政翻译竞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以赛促学,以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高校专业创新成果。

3.2 鼓励翻译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用外语讲好实践中的中国故事

只谈理论往往难以深入人心,实践才是学生能够真实体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来源。翻译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内容不应局限于翻译活动上。高校与社会都应鼓励学生参与“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群众,走进党的工作,亲身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塑造学生的伟大精神、伟大品格,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获得宝贵的精神力量,以在翻译过程中用心讲好中国故事。

3.3 促进思政语料库建设

随着翻译技术进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越来越成熟,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越来越成为译员们进行翻译工作的常态。因此,语料库资源建设成为翻译中重要的一环,也成为翻译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顺利融入翻译专业,学界应重视思政语料库建设,寻求思政翻译价值准则,提供更丰富的专业学习资源,推动思政翻译发展。促进思政翻译语料库建设,利于学生学习体会思政翻译表达,总结思政翻译规律,感受中国对外话语传播价值,把握其中精神谱系的体现,探索更能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中国表达。

促进思政翻译语料库建设,需要学界加以重视,积极鼓励针对思政翻译语料库的研究,建立起思政翻译语料库官方平台,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丰富经得起推敲的思政双语文本,以实现思政翻译语料库的有效使用,真正构建起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语料库。

4 结 语

本文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出发,探讨了将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的意义建构,发现其融入翻译是十分有必要的。

尽管翻译专业课程不断完善,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思政翻译教学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仍存在巨大挑战。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是我国翻译发展进步与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必由之路。对于融入路径,需要重视与翻译专业的有效融合,积极探索建立思政翻译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推动思政语料库建设,使翻译专业学生在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基础之上,通过翻译为未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弘扬提供有生力量。

猜你喜欢
谱系语料库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神族谱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