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陕商周莹的历史贡献及其精神文化研究

2024-05-09 10:42:19马竹英
文化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周莹吴家吴氏

马竹英

走进陕西省图书馆的善本书库,高大典雅的十二条金丝楠木屏风折射出历史文物的珍贵和厚重。其高档的材质、精美的雕刻及喜庆吉祥的寓意足可以显示主人的奢华和高贵,这就使人不由得想起屏风的赠送者——周莹。

一、周莹其人

2017年上映的历史传奇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火遍大江南北,剧中女主周莹也“名声大噪”,其实历史上周莹确有其人。周莹,有的文献称其为周玲,生于1869年,卒于1909年,系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周家曾是乾隆、嘉庆年间的三原富商大户,现今仅存的“周家大院”可以印证当年周家的富有。但咸丰七年(1857)的分家及同治年间的陕西回民反清起义后,周家情势急转直下,家道衰落。当周家一蹶不振时,咸阳市泾阳县安吴堡村的名门大户吴家生意却如日中天,周莹从小就与吴家的吴聘订有婚约,但吴聘却身患重病,多方求医无果,吴家就通过 “结婚冲喜”“红鸾照命”的办法来给他治病,同治十一年(1885),周莹就“年十六以兄嫂命归吴”[1]10。但结婚十余天,丈夫吴聘就去世了。《重修泾阳县志》上记载:“成婚之夕,夫病沈(沉),逾十日亡”。从此周莹就成了寡妇,当地人称其为“安吴寡妇”。

二、周莹的历史贡献及其精神文化

周莹婚后不久就遭遇到丧夫失父的双重打击,因吴家无男丁继承祖业,吴周氏就成为吴家唯一的继承人,她临危不惧、审时度势,用她的智慧、胆略撑起了吴家一片蓝天,并在动荡混乱的时局中把握住一次次商机,将吴家生意字号遍布全国各地,将陕商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她模仿皇家紫禁城格局修建了吴氏庄园,后来成为抗战时期培养青年干部的训练基地,就是安吴青训班。她还建造了关中少见的私人陵园——吴家陵园,这里也是一代文学大师吴宓(吴周氏周莹的堂侄)的最后归宿。她曾获两次获得诰封,“县文庙自壬戌乱颓圮。周承夫志,独立认修,三年竣工,费金四万余。事闻,给二品封典”[1]11;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太后逃离北京抵达西安,正值西安灾荒,巡抚大员为迎圣驾向当地富商大贾劝捐募银,作为富商大户的吴家当家人周莹岂敢怠慢,积极响应,捐银十万两,因助赈最多而被诰封为“一品夫人”,“庚子两宫西狩,值大荒,命念昔赴行在,捐十万金助赈,奉旨赏给一品夫人”[1]11,慈禧太后还赐予亲笔书写的“护国夫人”牌匾。当地民间还流传着慈禧太后收周莹为其干女儿的传说,三原县鲁桥镇的公路上就有“古建民宅:慈禧太后义女安吴寡妇娘家——周家大院”的路牌。她敢于挑战女子不能随意抛头露面的封建毒瘤,“巾帼不让须眉”。2005年在陕西省高陵县姬家乡高刘村发现了由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朱益藩所撰的安吴寡妇周莹“墓志铭”,记载有“清故诰封二品夫人,特封一品夫人……江右朱益藩撰文”“有刊书局为泾阳吴命妇所捐建”“经费置备膏火,以人了建祠、筑路、修桥、造舟、扶贫、赈饥,靡不慨任”“吴氏商业,巴蜀既雄,维扬尤盛”等,她创造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自然也就不会为历史所忘却。

(一)珍贵文物遗存

坐落在陕西省图书馆善本书库的楠木屏风是安吴寡妇送给其“干娘”慈禧太后的生日礼物。这虽是民间传说,但陕西省图书馆善本书库确有此物,讲解人员也会常常说这是安吴寡妇赠送给其“干娘”慈禧太后的生日寿礼。这套十二条楠木屏风高3.5米,每条屏宽60厘米,屏间用挂钩相连,两侧是材质高贵的楠木立柱,整座屏风宏伟壮观、浑然紧凑。上半部分镶嵌着精美的花鸟虫鱼手工绣品,瑞兽福禄,仙鸟呈祥。下半部分是木雕图案,有象征博物多财的大象、寓意俸禄的鹿、加爵封侯的猴、三阳开泰的羊等;还有一些美好民间传说故事,如紫气东来、天台圣灵、人间仙境,等等。两侧镂刻有狮头的立柱配有松树、仙鹤等图案,寓意“松鹤延年、高贵尊严”。屏风背面是丝绸底料,金水铸就的无数个不同字体的“寿”字。无论是上层的手工湘绣、下层的木雕图案,还是两侧基柱的镂刻图案,形象均栩栩如生,手法入木三分,层次感、立体感跃然屏中,整座屏风高大宏伟、色彩艳丽、绣制精美、雕饰繁复、寓意呈祥,绝非一年半载之功,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精品。

她遗留下来的安吴古建筑遗存有吴氏庄园、望月楼、迎祥宫、吴氏陵园等。吴氏庄园是她模仿北京紫禁城的房舍安排布局修建的,坐北朝南,面积1012平方米,有东、西、南、北、中五院,建于清代中叶,现仅存东院之一部分,三进院落,依南北中轴线排列,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这套三进四合院,窗户木雕精致细腻、砖雕马头墙在青砖碧瓦的映衬下,折射出吴家曾盛极一时的辉煌。望月楼建于民国初年,有上下两层,底层是北方窑洞式,二层是南方楼阁式,所用砖块都是水磨而成,底层木板铺地,中西合璧、冬暖夏凉,为吴氏家族赏月纳凉之处。迎祥宫建于元代,清光绪年间安吴寡妇为迎接慈禧太后诰封“护国夫人”大典时曾进行过维修,其中戏楼飞檐翘角木雕精致,用料考究,技艺堪称一绝。吴氏陵园位于吴氏庄园东北大约200米,占地面积有20余亩,陵园里有青松翠柏千余株,当地人称为“柏树坟”,在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上,一排排高大松柏远远望去蔚为壮观,林间矗立着一座座雕刻精美的古石牌楼,牌坊林立、石刻众多,石碑、石坊、石狮、石马等尽显庄严与气势,这里也是学贯中西、文博古今的国学大师吴宓的最后归宿。遗憾的是,无论她对家族做出多大贡献、无论她怎么乐善好施,终究还是不能逾越“无后为大”的封建桎梏,在她死后不能进入吴氏陵园,而被葬于吴氏陵园西北一隅,孤独地守护着属于她自己的财富。

(二)红色革命文化

安吴青训班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为适应抗战形势和广大爱国青年抗日要求,由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出面,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安吴堡创办的一所战时青年干部培训学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当时西北的四大学校之一,与陕公、鲁艺、抗大齐名。从1937年10月创办至1940年4月奉命撤离,历时两年半,共举办14期,组编127个连(队),培训学员12 000余名,分别输送到延安、抗战前线、敌后根据地等地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工作。1938年元月,青训班迁至安吴堡,吴氏庄园是当时班部所在地。在这个三进四合院内,生活指导处、教务处、总务处在此设立,其前部为青训班领导机关班部,中部为会议室和晚会处,后部为青训班二连驻地,之后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相继迁到此处。望月楼为青训班副主任胡乔木及秘书处住处,其东挑角楼为青训班主任冯文彬和教务处住处。迎祥宫为青训班时学员们娱乐、聚会的场所。吴氏陵园是学员们的露天课堂,小黑板挂在树杈上,学员们围成半圆席地而坐,石头为椅、膝盖为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完成学习任务的。安吴青训班为抗日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青运史上的丰碑,抗日青年的熔炉”。安吴青训班在国统区的抗战救亡相关实践,形成了中共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们今日研究中共战时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抗战救亡之相关实践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

在吴氏大院里现仍保存着青训班时领导和同学们使用过的书籍和一些生活学习用品,这些革命旧址及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凝聚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展示了爱国志士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在这里能重温红色革命斗争史,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了解陕商吴氏家族的兴衰和一个传奇女人的故事;游览元明清历史遗迹,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和智慧。未来,可以深度挖掘青训班红色主题文化,构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一代陕商枭雄安吴寡妇周莹和一代文学大师吴宓为两翼的文化产业体系,全面整合资源,揭示陕商及青训班的重要历史文化地位,成功地走一条把经济、政治、文化紧密结合,提升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创新之路,以文化软实力提高区域竞争力。

(三)忠义仁勇、讲诚守信的陕商精神

周莹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一笔物质财富,最难能可贵的是灿烂的陕商文化和不灭的陕商精神。在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旧社会,一个寡妇能成为吴氏家族的掌门人并在动荡混乱的时局中将吴家生意做遍全国,堪称奇迹。当时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在民间曾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其商号、作坊分布之广,资本、财力积累之雄厚名噪一时。她临乱不变、开拓奋进、创新求变,加之从小受到儒家诚信仁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人硬、货硬、脾气硬”的“三硬”精神和“不哄、不骗、不欺、不诈”的“四不”精神使她成为陕商文化的标本。她模仿皇家紫禁城格局修建了吴氏庄园,建造了荫护子孙后代的高房大院,构建了陕西的“大院文化”,至今仍存的吴氏庄园诉说着陕商昔日的辉煌,也是陕商成就的物象反映。她千金散尽,在抗日战争期间,吴氏家族只有十余人留守院内,他们对青训班的入住非常欢迎,房舍器物任意使用;她捐资助饷,“庚子两宫西狩,值大荒,命念昔赴行在,捐十万金助赈”;“县文庙自壬戌乱颓圮。周承夫志,独立认修,三年竣工,费金四万余。”[1]11;她赈济灾民,由于战乱和天灾,在三原、泾阳、淳化、斗鸡台等设有吴氏字号的地方开粮仓,设粥厂,赈饥民;她造福乡梓,在泾阳县打深井几十眼,解决了两万多口人、数千头牲畜的用水问题。泾阳县在修县志时,特别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她捐资助饷,急国家所急;赈济灾民,想庶民所想。“共赴国难、造福乡梓”,陕商的这种回报社会的美德,为后来的陕西商贾捐资建设家乡树立了典范,著名的三原龙桥就是三原商贾捐资修建的,直到现在还被当地人传为佳话。《那年花开月正圆》电视剧中所展现的周莹的忠义仁勇,厚重质直的从商精神以及讲“诚” 守“信”的经营方式,是他们以诚信为本、忠心事商的商业态度与灵活变通、独立审慎的商业智慧,为21世纪的今天提供了宝贵的商业经验和厚重的商业财富[3]。周莹更是陕商的一种历史符号,经过历史洗涤及沧桑变化,弥补了陕商的文化记忆,这样的商业巨贾出现在咸阳地区,对于再现本地区的经济繁荣、带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开始觉醒的女性意识

在《那年花开月正月》剧目中,周莹突破“三纲五常”,独具不属于那个年代的“现代意识”,在男性掌握的商界冲出突围,是封建社会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先行者,创建了强大的吴家商业帝国,成为陕商的一介代表。电视剧稍有夸大的成分,但艺术虽高于现实,但却也来源于现实,从《重修泾阳县志》中记载的两次诰封、2005年发现的安吴寡妇“墓志铭”碑文等仅有的一些文献资料记载中还是能略窥一斑的。在那个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的年代,女子不能随意抛头露面,连慈禧太后也只能“垂帘听政”,女子想要像男性那样可以掌管家族商业,想要有一番作为,可以想见是何等困难。正是周莹有这种敢于面对任何挑战的斗争精神,才让她成为很多男性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人物[4];正是周莹有这种冲破男尊女卑封建桎梏的思想意识,才使她“柔肩亦担重任,巾帼不让须眉”。像周莹这样拥有觉醒的女性意识,发展到后世女子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直至当下女人能顶“半边天”,她也对社会做出了女性应有的贡献。

三、结语

“咸阳自古帝王都”,这一定见使咸阳地域文化上空弥漫着浓郁的皇家气氛,秦人的政治、军事智慧一再彰显,也早已被历史所认可,这也成为咸阳地域文化的一大亮点。咸阳历史文化厚重悠久,山水文化多彩,民俗文化丰富,革命文化灿烂,但是上层统治阶级的政治风云往往掩盖了秦地真实的民生状态和曾经发达的经济因子,安吴寡妇周莹这个陕商标本给我们打开了一个认识咸阳历史、咸阳地域文化的新窗口,秦人的经济智慧、市场运作及掌控能力终于在近代商业形象中得到体现,让我们感到咸阳地域文化的挖掘还可以更进一步拓宽,更全面地保护咸阳地域文化资源,廓清世人对咸阳的定见。

安吴寡妇周莹亲手缔造了吴氏庄园、吴家陵墓等,其皇家风格宅院、美轮美奂的砖雕、中西合璧的木刻楼阁、精美的古石牌坊等不仅在物质上给人以享受,其陕商的精神风采在思想情感上也给人以启迪,同时也可以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周莹吴家吴氏
六尺巷头说吴家
杂文月刊(2021年3期)2021-05-07 02:56:44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10
购物捡漏,低折扣拿好货
家庭百事通(2020年2期)2020-03-19 08:46:59
静聆石语,诉说时间的故事——吴家花园第二届全国人文赏石艺术展12月22日开展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0:48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流行色(2018年5期)2018-08-27 01:01:40
《那年花开月正圆》那些戳破人物性格的台词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Victory—learning in Chunk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
吴家后山赏辛夷花
岷峨诗稿(2015年3期)2015-11-18 02:10:18
走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