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机理、演进逻辑和理论品格

2024-05-09 08:06涛,张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思想建设文化

陆 涛,张 健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650500)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 月7 日至8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和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了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彰显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明确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追求的新的面向,标明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然而,这种思想的形成具有什么样的生成机理?遵循了什么样的演进逻辑?具有什么样的理论品格?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文献综述

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在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完整表述之前,学界主要从文化自信、“第二个结合”“两创”理念、文化强国以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局部表述着手研究。在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完整表述之后,学界着力于从整体上系统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

1.“习近平文化思想”完整表述之前——局部展开。聚焦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学界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开展了充分的研究。

(1)习近平文化思想之“文化自信”篇。刘林涛对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做了科学的界定①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04).;云杉在《红旗文稿》中连续发三篇文章思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②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中)(下)[J].红旗文稿,2010(15、16、17).;赵付科等从逻辑、内容、意义三个层面对习近平文化自信观做了宏观把握;田克勤等则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看作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③田克勤,郑自立.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其他学者则论证了不同的主体应该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2)习近平文化思想之“两个结合”篇。韩庆祥从现实、历史、理论三个维度全面深入理解了“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④韩庆祥.全面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0).,姜辉论证了“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途径⑤姜辉.“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途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1(05).,臧峰宇认为“第二个结合”形成的新文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将 “古今中西之争”转换为文化古今相通与文明交流互鉴,以交融会通的方式促进了文化“涵化”⑥臧峰宇.“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J].中国社会科学,2023(08).。于颖则阐释了“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发逻辑、独特内涵以及重大价值⑦于颖.“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发逻辑、独特内涵及重大价值[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04).,其他学者则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理路。

(3)习近平文化思想之“两创”理念篇。范鹏等对“两创”理论内涵做了概念界定、内涵阐释和理论解读⑧范鹏,李新潮.界定与辨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涵解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吴增礼等认为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治国理政的文化资源、人民中心的“两创”导向作切入点,应成为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维度,社会物质条件、历史差异性和价值有限性,构成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限制因素⑨吴增礼,王梦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维度和限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王艺霖则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做好“两创”的前提、培养文化自信是做好“两创”的基础;完善价值表达,实现话语转换,是做好“两创”的关键⑩王艺霖.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知行关系为例[J].党的文献,2016(01).。

(4)习近平文化思想之“文化强国”篇。张国祚认为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是包括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等在内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大思路。石文卓认为文化创新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灵魂所在,文化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①石文卓.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关键[J].求实,2013(06).;何星亮从历史、现代化、文化、全球等视角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②何星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什么样的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J].人民论坛,2023(14).。其他学者则从文化强国战略与红色文化、体育文化、农村文化等结合方面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习近平文化思想”完整表述之后——系统展开。2023 年10 月7 日至8 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发了学界热议,从不同的维度系统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

(1)理论实践相统一的维度。方世南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高度统一,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具有宽广领域、独创性贡献和体系化、学理化特征的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实践遵循③方世南.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J/OL].学术探索:1-6.。

(2)三重逻辑分析的维度。刘成等基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分析框架诠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彰显了这一思想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力支撑④刘成,李建军.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姜汇泳等论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实践进路,认为这一思想的生成逻辑由立足文化根基和底气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逻辑构成⑤姜汇泳,王旭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进路[J/OL].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7.。

(3)多重特质分析的维度。姜汇泳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包括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以“第二个结合”为基本遵循、强调以文化人,服务人民、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塑造力的科学内涵⑥姜汇泳,王旭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进路[J/OL].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7.;胡钰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具有战略性的思想体系,也是具有创新性的思想体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性⑦胡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战略内涵[J/OL].青年记者:1-6.;胡佳、田琛则基于对“三大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发展,探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选择⑧胡佳,田探.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选择——基于对“三大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发展[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3.。

(二)文献述评与问题意识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完整表述提出之前,学界对习近平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且成果颇丰,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其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第二个结合”因提出时间较短,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多集中在生发逻辑、独特内涵和重大价值等学理性方面,实践层面的研究尚浅;其二,首次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界相关研究薄弱,且主要集中在生成逻辑、科学内涵、时代价值等方面,缺乏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历史演进逻辑和理论品格的研究。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观点,在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机理的基础上,厘清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演进逻辑,并试图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表现出的理论品格。

二、生成机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智慧结晶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说明,任何一种科学思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既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根源,又有该思想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渊源和思想材料”①方世南.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J/OL].学术探索:1-6.。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脉相承,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智慧结晶。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脉相承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石,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其政治立场,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其价值目标”②田贵平,竟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再解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马克思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是确定文化发展理论的前提,从而科学阐释了意识形态的归宿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理论基石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规律,对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从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代特征有着充分的认识,充分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思想和观点,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基本国情,“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③新华社记者.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纪实[N].人民日报,2023-10-07(001).。带领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1).。上述十个方面的内容提炼展示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宇宙哲思、邦交之道、治国理念和精神追求②王易,王凡.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深刻意蕴、重点任务及时代要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3).。习近平文化思想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时代赋予文化发展以新的内涵,全力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增强文化自信,使我们在新时代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探索文化发展面向,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时代所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一道必答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审时度势、谋篇布局,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科学理性的态度,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来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立场、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夯实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根基,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提供了厚重的历史支撑。

(三)“两个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③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 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9(001).。一方面,中国的具体实际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实践的力量;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国传统文化交织碰撞,因此,“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只有植根中国历史文化的沃土,才能根深叶茂”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原创性贡献,但这一创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初步形成了推进“第二个结合”的理论自觉,并将其运用于构建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实践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从历史层面看,二者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扎根中国;从理论层面看,二者具有契合性和互补性,可以互相成就;从现实层面看,掌握文化话语权是推进二者结合的现实需要⑤罗嗣亮,江秋飞.“第二个结合”:出场逻辑、结合理路和实践原则——以毛泽东妙用中国神话典故为例[J/OL].毛泽东研究,2023(04).。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深化对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认识,从理论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创性思想观点,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发,并使之融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有机融合,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演进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文化思想的最新成果

关于文化建设思想,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做过精辟论述,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一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继承发展了历届领导集体的文化建设思想,最终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毛泽东立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文化观,其核心要义体现在文化功能、态度、实践三个方面;以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同时吸收西方文化思想精华,构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价值导向与实践意义;以“双百”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指导原则与根本方向。

1.文化的价值功能:文化是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毛泽东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①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5.。政治、经济和文化一起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有机体,而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把社会当作一个蕴含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进行分析,明确指出文化是能反映并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观念形态,内在的蕴含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属性和国家意义。

2.对待文化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和吸收。毛泽东对于中国文化问题的思考超越了“体用之争”的偏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观。他指出:“批判性地继承和吸收中西文化遗产,并将中西文化加以结合,使之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②段书勤.试论毛泽东文化观的核心特色[J].理论探讨,1993(06).。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因为传统文化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旧文化发展而来。其二,对外来文化要吸收借鉴,洋为中用,“我们既反对盲目地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③毛泽东文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6.,“如果学了外国的,就对中国的没信心,那不好”④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1.。

3.文化的指导原则:“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1942 年5 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1944 年10 月30 日,他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⑤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2.,1949 年“文化为人民服务”正式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是我国对“两为”方向的最早确认。1956 年4 月28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列提出,认为“双百”方针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新时期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源泉。邓小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文化发展思想、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胡锦涛提出关于文化建设的五个方面的论断等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文化思想领域面临着新变化与旧规章的激烈交锋,邓小平同志提出“所谓超政治的文化是不存在的”,认为文化是有阶级的,立足社会主义方向,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强调“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0.,构建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主体的文化建设格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

2.江泽民文化建设思想。文化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和旗帜,任何一个政党都必须以一定的文化作为自己的思想旗帜和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是中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繁荣与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等论断,把党的先进性、国家的前途命运与文化联系起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文化意识的理性自觉和对文化价值认识的升华,也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感的加强。

3.胡锦涛文化建设思想。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涌现出各种思想,彼此相互激荡,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胡锦涛同志恰逢其时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网络文化建设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五个方面的文化建设思想,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本色、人本特色,而且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先进性与和谐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毛泽东文化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形成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

1.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文化思想。毛泽东文化观和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但在文化基因、理论根基、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同根、同源、同向的内在同构性②郑东艳.毛泽东文化观与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同构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在文化基因层面,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毛泽东文化思想,重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坚持用毛泽东提出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厘清了从中吸收什么、摒弃什么、改造什么,从而更好地完成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理论根基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文化思想“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的论断,指出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在价值取向层面,毛泽东和习近平都坚持“以人民为本位”,像毛泽东一样号召文艺工作者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主张文化必须为大众服务,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表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1.。

2.习近平文化思想接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强调我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②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网,2014-03-28.,同时强调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培养人民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培育时代新人,继承并创新发展了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在江泽民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到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胡锦涛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四、理论品格: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体现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时代特征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沃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承发展了历届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文化建设思想,表现出新时代治国理政所拥有的鲜明理论品格。

(一)人民性:以人为本、人民中心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1.。人民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由人民创造并最终服务于人民。

一段时间我国文化建设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在于把经济利益摆在了过高的位置,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工作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工作方法严重破坏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种发展观的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1).。其实质在于,文化发展的目的在于人民,文化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效由人民评判,要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放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二)实践性: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体”指“本体”,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优秀文化,亦指科学的思想理论;“用”指实践。这八个字明确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新时代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变革,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表现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②欧阳雪梅.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J/OL].毛泽东研究,2023(04).。

新时代带来新课题,新课题呼唤新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诞生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因此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首先要明确首要政治任务,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其次要聚焦新的文化使命,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后要遵循基本原则,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三)世界性: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新时代的中国正积极有为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外交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尊重、三超越”的人类文明交往理念③谢清果.文明共生论:世界文明交往范式的“中国方案”——习近平关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思想体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以“文明共生论”回应西方的“文明冲突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④习近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N].人民日报,2023-06-03(001).强调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世界,积极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文明成果,始终坚持胸怀天下,既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幸福,同时也要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示的广阔国际视野,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和塑造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同时坚持倡导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⑤姜汇泳,王旭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进路[J/OL].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7.。

(四)创新性: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七个着力”强调了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创新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其现实驱动力在于解决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的直接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遇到的问题会更新、矛盾会更大、任务更艰巨、情况更复杂、特点更多样。如果抓不住新时代矛盾的新特点,其必然影响在新时代历史起点上推进“四个伟大”的新实践①祝福恩,隋芳莉.“新时代”需要“新思想”的引领和支撑——学习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体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1).。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发展昭示着中华民族是具有创新创造能力和包容共建精神的民族,发展与创新是历史常态,只有创新才是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重大问题的关键。习近平文化思想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使其不断贴近时代的要求,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五)战略性:立足整体、高屋建瓴

“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4.。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整体、高屋建瓴,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明确的战略定位、设定清晰的战略任务、做出系统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③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出重要指示[N].新华网.2023-10-08.确立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极端重要的战略定位;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明确首要政治任务、聚焦新的文化使命,指明基本原则遵循,聚焦“七个着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强和改进对外宣讲工作,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钉钉子的精神把各项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六)法治性:法治保障、刚性制约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因此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35.。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确保责任落实上的“严”,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强化法治保障,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任务的统筹指导,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负有重大政治责任;要强化法治保障上的“实”,制定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法律文件,推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要坚持强化法制保障,以刚性的法规制度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撑,不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五、结语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这一系统中运行和相互作用中生成的,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的文化建设思想,表现出人民性、实践性、世界性、创新性、战略性、法治性等鲜明的理论品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成为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时代大潮和历史洪流双重激荡的产物,顺应了历史趋势、回应了人民期盼,丰富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时间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晚于习近平经济思想、法治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以及生态文明思想,但在空间上与上述思想有着天然的并列关系,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结晶,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坚实的实践基础。受文章篇幅所限,本文仅仅采用文献分析和逻辑论证的方法,从生成机理、演进逻辑、理论品格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展开讨论,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路径选择和个案研究,尚待后续研究继续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思想建设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