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波
一、核心概念界定
小学劳动教育“5+6+X”模式的实践研究,是指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南,依托四大劳动素养(即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从“5个做”“6个年级”“X项活动”的体系建构出发,通过体系建设、课程形成、课程实施、完善细化、探索创新的过程,构建楼村小学劳动教育“5+6+X”模式,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劳动品质等,从而更好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学段目标为指引,结合我校具体校情及学情,因地制宜,设计涵盖“6个年级”的三段式劳动课程内容。依托我校“一主两翼六常规”的德育管理路径,在德育工作“主题化”、德育“活动化”“合力化”的德育理念下,创设“X项劳动主题活动”,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为学生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劳动平台与空间。
二、阶梯式劳动教育模式的实践目标
1.劳动意识提升。通过小学劳动教育“5+6+X”模式的实践探索,进一步挖掘生活元素及《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关“劳动教育”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劳动教育”元素进行整理,针对单元教学章节内容凝练成创新的教学模式,使得劳动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实现教材融合,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教学资源融合,以期通过理论教学以及实践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劳动品质的培养,从而激发各年龄阶段学生劳动热情的劳动项目,让学生的劳动有持久性、常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2.劳动能力发展。通过小学劳动教育“5+6+X”模式的实践探索,做深做实劳动教育,甄选出适应学生各年龄阶段劳动能力发展的劳动项目,让我校劳动教育“5+6+X”模式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更有针对性且高效化。
3.社会服务意识。通过小学劳动教育“5+6+X”模式的实践探索,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外化的劳动行为内化,引导学生形成优秀劳动观念、劳动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
三、实践探索具体路径
1.做“实”日常班务劳动—班级的事情主动做。以班级为主阵地,开拓劳动课程,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劳动氛围,让劳动育人润物无声,班级的每一项劳动设置劳动岗位,例如:点灯人、牛奶分发员、仪容检查员等。通过最美教室的评选,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在为集体和他人的服务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实现自我价值。
2.做“优”居家日常劳动—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在培养学生居家日常劳动方面,通过创新评价体系,依托“劳动能量卡”实现从模糊评价到量表评价的转变。通过学校研究并制作的“小小手 爱劳动”的劳动能量卡,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每月设置不同的任务清单,如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涤衣物、参与帮厨等,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家务劳动,并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家长每周一次的总评,达到“共育共进”的目的。
3.做“特”护苗种植劳动—社会实践积极做。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贴近自然,学校特意开辟了校内“护苗天地”作为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特色种植,以将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的融合与渗透。从基地的命名征集到开疆辟土,再到植物播种、浇水、施肥、除草、除虫到收获的全过程都有学生参与的身影。在实践中,学生不仅感受到劳动的不易,明白了粮食的可贵,还了解到蔬果成长的历程,锻炼了写观察日记、绘蔬果图画、制植物书签、做酵素实验、测土地面积、探究种植技巧等能力。达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与熏陶。
4.做“火”技能劳动大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個学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丰富有趣的劳动技能大赛,通过比赛,让学生把劳动技能亮出来,给同学一展身手的平台。例如,一年级是小书包大学问,二年级是抽屉整理大师,五年级是美食美刻“美少年”等,学校每个学期还会进行常规的“劳动之星”的评选。
5.做“活”公益社区劳动—社区的事情热心做。例如,参与“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的指引;参与“我是小小河道长”,让学生关注环保,根据各个节点,开展不同的主题劳动活动:三月的植树节,走进社区百岁老人,冬至美味饺,学雷锋争当扫楼员,“重阳节”带领学生走进福利院……在志愿劳动中探寻人的成长教育。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