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之桥,融通亲子之隔

2024-05-08 23:20王明波
师道·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小木同学老师

王明波

一、问题描述

上初中以来,小木在学业上表现散漫,成绩相对落后但还不至于垫底。

小木经常因为打架被找来谈话,谈话过程中她的言行举止没有孩子该有的稚气,反倒有些与她年纪格格不入的成熟,稍有一点不合意就会暴怒。问及打架原因,大多是因为其他同学的嘲笑,她无法忍受“缺乏家教”“没有妈妈”等与家庭有关的评论,又无从辩解,就与人交手,也不顾后果。在一次谈话中她还主动说出六年级暑假遭遇性侵的经历。

经过一段时间对小木本人的转化,她的情绪稍微平稳一些,与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矛盾减少,也能接受一些适当的批评,但夜不归宿的情况还时有发生。这个看起来无所顾忌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心事。在一次爱心寄件主题活动中,小木向爸爸妈妈坦言自己的失望和无助。

二、分析总结

小木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本就缺乏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感情基础,父亲经常因工作外出,母亲则一直把小木当作大人看待,要求她照顾弟弟妹妹,很少考虑到同样是小孩的她也需要关怀。

小木在家庭關系中没有获得归属感,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也因此得不到满足。一方面,这相当于给周围的人提供伤害她的机会——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小木最缺乏的,嘲笑她的同学和实施性侵的人正是抓住了这一弱点,利用小木的冲动和信任;另一方面,这严重阻碍小木形成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破罐子破摔”的她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兴趣,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满不在乎,毫不在意。

青春期的孩子既渴望获得独立,又渴望与父母亲近,这时候父母的关爱要把握好“度”,即在维护孩子独立性的前提下,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本案例中,小木的父母属于缺乏关心的一端,三个孩子本身就让他们有些分身乏术,更何况年幼的弟弟妹妹占用时间和精力更多,分配给小木的关心和爱护当然就大打折扣,再加上他们对青春期子女的教育知之较少,固有拳拳爱女之心,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式与小木沟通。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小木的父母自然有责任。

三、解决方案

“解铃还须系铃人”,小木的问题根源在于家庭,尤其在于与父母的关系,因此对小木的转化,除了从小木本人着手,更重要的是加强与小木父母的沟通。

出于对情况复杂性的考虑,我邀请心理老师参与诊断,老师通过课堂活动对小木的危机进行初步判断后,建议小木到咨询室进一步聊聊,但小木拒绝了,于是沟通的任务落到我身上。作为小木的情感输出口,我一点点开导她打开心扉,并耐心地听她诉说,让她发泄压抑情绪的同时增进彼此的信任。联合各科任老师,说明小木的基本情况,提议通过提供回答问题机会、降低作业要求、适度包容、低调处理等方式给予她更多课堂支持。结合小木的设计特长,我还请她担任新学期黑板报的总负责人。这是一次特别的板报,每个人在贺卡上写一段话,然后将所有贺卡粘贴在黑板上,小木第一次将自己的心绪公诸于众,也在策划和组织中收获了别样的成就感。见时机成熟,我与小木共同制定了现阶段的专属发展计划,即养成良好习惯,按时回家;提升自理能力,控制情绪;培养学习兴趣,劳逸结合等。

与小木家长的沟通首先要打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充分信任老师,主动告知事情的前因后果,与老师站在同一战线,一同探索小木的转化之道。我告诉小木的父母,或是因为弟弟妹妹出生后,本该完全属于她的父爱母爱被“瓜分”了,心理落差较大,而且童年经历曾在心理留下创伤,导致小木性格比较暴躁,与老师同学相处存在困难。但事情发展至此,也不只是小孩的问题,倘若爸爸妈妈能够放低姿态,主动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诉求,或许能从根本上转化小木。在我的劝说下,小木妈妈开始主动与我联系,察觉小木离家出走时及时向我询问。平时我会积极与小木家长交换孩子的成长信息,并指导他们正确进行家庭教育。

通过学校老师和家庭父母的共同努力,步入初三的小木有了明显的转变,打架现象几乎销声匿迹,情绪管理能力“更上一层楼”,很少与同学争吵,也不会跟老师顶嘴,而且能够在帮助老师同学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

在这场成长的长跑中,老师坚持以朋友的关系与小木相处,成为小木的倾诉对象,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成为小木在校的后盾,同时坚持与小木父母沟通,使学校教育的成果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巩固,从源头上解决小木的问题。

责任编辑  钟嘉仪

猜你喜欢
小木同学老师
笔画游戏:汉字橡皮泥
捕风者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多一份关注,多一株花开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神秘的玛雅文明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