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届荷赛揭晓,中国摄影师王乃功获奖

2024-05-08 19:56
中国摄影家 2024年5期
关键词:曼斯艺术家摄影

[资讯]

第67届荷赛揭晓,中国摄影师王乃功获奖

北京时间2024年4月3日,第6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荷赛”)公布区域获奖者名单。在130个国家和地区的3851名摄影师、61062幅参赛作品中,选出24名区域获奖者、6个荣誉提名奖和2个评审团特别奖。本刊作者、中国摄影师王乃功的作品《和你在一起》获亚洲区长期项目组奖。2024年的荷赛延续了地区竞赛的评奖模式,参赛作品分为单幅组、故事组、长期项目组和开放形式组;每一大洲还有一项“荣誉提名奖”;组委会增设了两个与巴以冲突有关的“评审团特别奖”;并特别强调“禁止在比赛中使用AI图像”。4月18日,最终的全球获奖者名单揭晓。

第九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4月25至28日,第九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博览会吸引了来自20余座城市的46家参展机构,涵盖国际及本土画廊,以及摄影与影像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机构和商业品牌。本届博览会设有核心、平台、洞见、广角、连接5个版块,展示了来自150余位艺术家的摄影及数字艺术影像作品。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是国际领先的影像艺术和数字艺术收藏平台,2014年在上海开幕,2023年进入纽约。从经典大师作品到当代新兴作品,博览会为全球藏家、观众和专业人士提供影像艺术的精彩体验,推动着影像艺术市场的发展和交流,由Creo及安格斯·蒙哥马利艺术联合呈现。

[展讯]

19世纪的摄影

展览地点:美国洛杉矶保罗·盖蒂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4年4月9日至7月7日

早期尺寸小、易褪色、呈深褐色的照片时代似乎已成为过去式,但许多在摄影诞生早期形成的惯例今天仍然存在。展览围绕身份、时间、精神、景观、循环5个主题展开,通过21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回顾19世纪的摄影,探讨了摄影肖像的复杂历史,19世纪摄影师的技术创新及新媒介对时间感知的影响,灵异摄影在呈现不可见事物方面的可能性,对相同历史景观的重新设想与再表达等,并指出19世纪的照片对当下全球文化和历史知识留下的影响。同一媒介在前后几十年间的互文,让我们得以重新想象19世纪的摄影,认识早期实践者的创造力以及他们那个时代的历史因素,探索其复杂性。

在图书馆:选自第21版合集的摄影与艺术书

展览地点:美国国家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4年5月6日至8月29日

第21版合集出版了可以充分代表摄影这一学科的摄影家作品,汇集了书籍和印刷艺术团队来创作手工书籍,突出了当代摄影的趋势。美国国家美术馆和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合作举办了以这些作品为特色的展览。国家美术馆图书馆的装置作品突出了过去25年来在史蒂文·阿尔巴哈里(Steven Albahari)和制作经理帕姆·克拉克(Pam Clark)指导下出版的60多本艺术家手工书籍中的12本。受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和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的启发,每件作品都是参与该项目的8至12位艺术家和工匠的独特表达。从雕塑般的外壳、纹理细腻的纸张、发光的铂金印刷品,到巨大的体量,每本书都将我们带到一个新的世界,为文本和图像的结合提供了一个结构和框架,使作品的潜藏主题与设计相互交织和呼应。

明星力量:乔治·赫雷尔的好莱坞黄金时代照片

展览地点:美国华盛顿史密松宁学会

展览时间:2024年3月1日至2025年1月5日

乔治·赫雷尔(George Hurrell,1904-1992) 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30至40年代杰出的好莱坞肖像摄影师,他为许多电影界黄金时代的迷人人物创作了权威、永恒的图像。1930年,赫雷尔开始了他的好莱坞职业生涯,担任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的摄影师。凭借对灯光效果和巧妙姿势的敏锐眼光,他探索了一种独特的摄影风格,并迅速晋升为米高梅的主要肖像师,从格蕾塔和克拉克·盖博,到斯宾塞·特雷西和琼·克劳馥,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电影明星形象。1933年,他在日落大道设立自己的工作室,继续为米高梅以及其他主流工作室的签约演员拍照。1938年工作室关闭,赫雷尔也结束了作为华纳兄弟摄影主管的十年。本次展览作品由策展人安·舒马德(Ann Shumard)从国家肖像画廊的藏品中选出,展示了黄金时代的肖像,揭示了赫雷尔塑造好莱坞明星形象的技巧。

拍摄地球

展览地点: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当代摄影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4年5月24日至8月18日

展览展示的艺术家通过摄影和装置创作作品,利用大自然元素来探索地方、生态,以及土地的物质和神秘品质。创作包括在特定地点的表演,如塔拉·克拉尼亚克(Tarrah Krajnak)用岩石和植物材料记录了她以自然为中心的仪式,以及艾伦·科恩(Alan Cohen)在赤道上的散步冥想。还有艺术家使用自然元素来创作基于实验过程的作品,比如杰里米·博伦(Jeremy Bolen)用在被污染的河流中冲洗的胶片制作作品,芭芭拉·克兰(Barbara Crane)则对在密歇根小木屋里收集的树皮、树叶和真菌类植物进行摄影转印。其他人则试图传达一些无法包含在图像中的混杂尝试。总的来说,该展览展示了艺术家如何努力創造视觉语言来表达他们与地球的联系。

我要看见—吉勒·卡隆摄影回顾

展览地点:福建福州桂湖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4年4月27日至7月30日

展览以“我要看见”为题,为法国摄影师吉勒·卡隆(Gilles Caron)摄影回顾展首次落地中国。“我要看见”取自他年少时与母亲的同名通信集,以表达摄影师对出发、探索、见证一如既往的憧憬。1965至1970年,吉勒·卡隆以镜头定格社会日常,聚焦演艺名流,捕捉政治动态,更充满勇气地报道了越南战争、北爱尔兰骚乱等冲突甚至战乱,饱含情感,闪烁着人性光辉,许多摄影作品成为历史重大事件的视觉标志。1970年,吉勒·卡隆在柬埔寨报道前线离奇失踪。本次展览分为12个系列,集结了摄影师5年创作生涯的近200幅作品,体现了摄影书写历史的不朽力量。

本质为重

展览地点:香港卓纳画廊

展览时间:2024年3月25日至5月11日

3月25日,德国摄影艺术家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的个展“本质为重”在香港卓纳画廊开幕。展览标题源自长期以来提尔曼斯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呈现了提尔曼斯对身处世界之物质现实和存在的兴趣。展览现场由主题各异的作品和空间串联起来,从水的形态变化、时间线索、静物、肖像,到拍摄于柏林、香港和深圳等地的作品,提尔曼斯通过图像反映、发掘世界的本真之处。在提尔曼斯的创作中,他一直在质疑并扩展摄影的边界,这被艺术界认为在“重新定义摄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曾为他举办回顾展“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无畏地看”,用350多件作品展现他如何利用摄影美学、技术来表达其对新青年文化、社会与政治的思考。

重構:当代摄影与中国传统

展览地点:湖南长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展览时间:2024年4月4日至6月10日

展览以摄影为基点,全面梳理了2000年前后当代摄影创作中对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戏剧、典籍的取法和再造的艺术现象,并对这一现象背后的历史渊源、时代语境、类型衍化和学术理路予以廓清,从繁多的作品中去芜存菁,汇集代表性创作,并落实为结构完备、层次清晰、细节丰富的展览实践。展览邀请了年龄、创作时间跨度都颇大的25位艺术家,以“历史先声”“图式重构”“空间考古”“观念演绎”“媒介共生”为题,以期更清晰和结构化地呈现作品背后的历史渊源、时代语境与类型衍化,为重新观察和评价这些语言、逻辑和样貌殊异的创作,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框架和视角。展览由杨小彦担任学术主持,郑梓煜担任策展人。

责任编辑/樊航利

猜你喜欢
曼斯艺术家摄影
小熊沃鲁的雨天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吕克·图伊曼斯作品中的时间再现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维斯瓦河的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