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讲好大湾区故事的短视频实践研究

2024-05-08 10:01侯丽娴
视听 2024年3期
关键词:博主大湾美食

◎侯丽娴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的发展实践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题材之一,而讲好大湾区故事,则有助于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①香港青年(指18~35岁群体)的声音是大湾区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香港青年的大湾区故事主要围绕他们在内地的成功创业经历展开,并通过官方媒体与主流媒体以专栏或纪录片的形式再现,例如央广网的《创业在湾区》栏目、芒果TV 出品的纪录片《我们都是追梦人》。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越来越多香港青年主动赴粤生活发展,探索融入大湾区的各种可能。他们通过短视频记录这些经历,以“微叙事”形式讲述各自精彩的大湾区故事。2020年以后,活跃于内地各大视频平台、展示与大湾区各种互动的香港青年博主明显增多。他们拥有上万乃至数十万名粉丝,视频播放量能达到几十万甚至上千万次,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例如bilibili 平台(以下简称“B站”)上的“香港90后生活”拥有16万名粉丝,视频播放量高达2000多万次。

短视频生产是当下青年群体重要的媒介化文化实践及自我表达的新方式。青年个体通过短视频来呈现对社会变革的自我调适过程②,展现多元的文化认同③。1990 年后出生的香港青年是在内地与香港两地地位显著变化的社会背景中成长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末,与当时落后的内地相比,香港的经济腾飞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香港人普遍拥有“大香港主义”的优越感。④但在遭受2008 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严重打击后,香港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缓慢。对比内地最近十多年在经济与文化上的高速发展,香港青年感受到一种“存在性焦虑”,即在内地的高速发展下,香港青年担心、焦虑香港将失去其独特性。⑤这样的焦虑也导致香港青年容易对内地产生偏见、抗拒与内地青年交往交流、形成对内地-香港关系的负面想象。⑥大湾区的发展促进了香港青年与内地形成新互动,对内地形成新认识。而赴粤生活发展的香港青年博主通过短视频讲述这些新变化,从而展示了他们独特的大湾区故事。本文探索香港青年博主讲好大湾区故事的短视频实践并揭示其三大特点:一是以日常生活短视频呈现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真实面貌,二是以日常生活与创业的多元叙事视角展演对大湾区的多重认同,三是以大湾区美食叙事主题展示对香港-内地关系的新想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抖音、西瓜、B站、小红书、快手等内地5个主要视频平台,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以关键词“香港”“香港青年”“大湾区”“大湾区青年”“Hong Kong”“Hong Kong Youth”“HK”“HK Youth”“Greater Bay”这些关键词,对内容及视频博主进行搜索和筛选。本文以2023 年3 月6 日为截止日期,按照博主粉丝数、获赞量和视频数,整理出排名前5的香港青年视频博主及其短视频主要内容、主题,结果如表1 所示。本研究主要观察这5 位视频博主从发布到平台的第一条视频到上述截止时间为止的所有视频内容,并抽取这个时间段里的视频内容进行文本分析。

二、日常生活短视频呈现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真实面貌

香港青年博主的短视频主要记录与书写自己在大湾区的日常生活,并集中在抖音、西瓜及B 站这三大平台上(如表1所示)。

个人日常生活短视频的特点之一就是“真实记录、直接呈现的现实生活及真实生活中的人与事”⑦。香港青年博主以日常生活为切口,用普通人的内视角,通过质朴的视觉影像,呈现大湾区内地各城市的真实面貌。例如抖音中“香港阿轩”的广州日常生活视频没有任何特效,以平实的镜头直接呈现广州的街头、小店,以及博主与路人的交流。博主在视频中强调:“希望分享更多我在内地的真实经历,让更多香港的青年朋友知道祖国真实的一面。”这些视频博主的真实性并非仅停留在镜头对现实生活事物单向度记录和书写层面,也包含着博主个人情感与认知的表达,是内在想法向外生发进而呈现的过程。他们的短视频在展示大湾区日常生活景观的同时,也传达了博主对内地的新认识,以及对两地青年能破除偏见、更好交流的渴望。例如B 站博主“香港90 后生活”在视频中记录自己在深圳生活的各种新奇体验,并强调:“我的频道是以生活类为主,主要希望香港与内地的年轻人能放下成见。我们去客观交流,我们不会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我们只会告诉你现实是怎么样。”这些香港青年博主以大湾区日常生活影像弱化宏大的叙事表达,以微观、轻松的生活细节呈现大湾区内地城市中真实的人与事,成功引起观看者的情感共鸣。例如,在“香港90后生活”的视频下,内地网友通过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在香港旅游的经历,支持博主希望两地青年放下成见、客观交流的真诚提议。而“香港阿轩”的短视频不仅收获许多香港网友的支持点赞,同时也成为博主自己香港中学母校的教学案例。

由此可见,香港青年博主通过日常生活短视频呈现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真实面貌,展示对内地的新认识,消除香港青年过往对内地的成见,促进两地青年在轻松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交流交心。

三、多元叙事视角展现对大湾区的多重认同

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提出,认同由自我界定,但同时也是在自我与他人交往中被构建的。⑧认同构建过程中关键的一环是对“我者”与“他者”进行划分,而“他者”在认同过程中通常被构建为负面形象。⑨但学者托马斯·迪兹(Thoms Diez)指出,也存在一种将他者呈现为“有差异”的方式,这种方式则无关乎对他者的价值评判。⑩这种差异性认同实际上是“我者”与“他者”建立起良性互动的体现。纵观香港与内地的长期互动,特别是在“存在性焦虑”的影响下,香港青年在构建身份认同的时候常常将内地视为负面的“他者”。⑪但大湾区发展带来极大的转变。李晶、曾今两位学者探索在粤就读港澳籍大学生对大湾区的认同的实证研究中,指出在大湾区发展背景下,港澳籍学生具有两大认同趋势:一是“归属性”认同,指粤港澳三地间在长期的交往中具有历史、文化的各种亲缘关系,对三地“文化同质”的认同及对大湾区内地城市“舒适生活”带来的“幸福感”的认同;二是“功能性”认同,指建设大湾区对于经济和社会等各领域的作用显著,对大湾区重要性产生认同。⑫

香港青年博主的短视频主要记录自己在大湾区的日常生活,但他们同时以多元叙事视角呈现自我与大湾区的独特互动,并从中展演对大湾区的差异性、归属性及功能性的多重认同。

(一)大湾区生活日常中的比较视角展现差异性认同与归属性认同

香港青年博主的生活日常视频除了对大湾区的衣食住行四方面的原生态再现,也经常把香港与内地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食”“消费”“住”三大民生议题进行比较。与香港青年以往因偏见而对内地文化的他者污名化论述不同,香港青年博主的视频展示了他们对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食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差异性认同。在住房方面,香港一直存在“上楼难”,即房价与房租高昂的居住困境。香港青年博主通过短视频再现大湾区内地城市与香港在住房方面的落差,凸显了他们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的归属性认同。

博主“香港90后生活”与内地有频繁的互动。在珠海完成本科学业之后,由于工作关系,他继续经常往返于香港与内地,最近几年则定居深圳。他的短视频记录他在内地特别是深圳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常常呈现对两地文化差异的比较。在“食”与“消费”方面,他通过视频讨论香港与内地的麦当劳文化的差别,展示他对两地文化的观察与反思,呈现出一种差异性认同。他在视频中提出,麦当劳在香港是最便宜的连锁快餐店,往往是香港草根阶层山穷水尽时的选择,但在内地却很贵。与之相比,香港草根饮食文化被麦当劳等少数几家快餐连锁店垄断,而内地的私人快餐小吃店多,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可供选择的便宜美食多样化。西瓜视频美食博主“香港西DorSi”主要探索深圳与广州的美食,并分析香港、广州、深圳三地美食文化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展示对香港与内地的差异性认同。

同样是西瓜视频博主的“香港曾小妹”属于香港的草根阶层,过去在香港是月入1 万多元的文员,也曾是YouTube 视频博主。2020 年移居大湾区之后,该博主开始用短视频记录自己探索大湾区内地各城市的经历,主要集中在深圳、珠海、广州三地。她的日常生活视频关注大湾区内地城市住房方面与香港的区别,并超越了差异性认同,呈现对大湾区的归属性认同。她的短视频展示了自己在香港、深圳、珠海、清远租房子的真实经历,即从在香港以8000港元只能租住又脏又小、没有阳光的20 平方米逼仄小套间,到在清远以3000 元人民币即可租住有着开阔山景与江景的四房一厅大房子。她在置顶视频中谈到其中的落差:“刚开始来深圳,其实那个体验就是比香港好一半,后面去珠海又再好一点点,然后来到清远这种小城市呢,那个体验就是同样的价钱,我可以做最有钱人做的事,我已经在这里变成一个小富婆了!”她对这一系列搬家经历的总结是“现在终于活像样了”。香港草根青年博主通过搬家对比视频,真实又细腻地展现了对大湾区幸福生活的归属性认同。

(二)大湾区创业日常中的城乡发展视角展演功能性认同

香港青年博主也用短视频记录他们的创业日常,突出对大湾区发展的惊叹与功能性认同。而最为特别的是,他们不仅以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高速发展呈现这种认同,也关注到大湾区农村地区的变迁,从而凸显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抖音博主“香港Esther”曾在英国留学,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都有过创业经历。在大湾区发展背景下,她最终落户深圳创业。她的视频除了记录自己在香港、深圳两地生活的日常趣闻,也展示了深圳的发展速度。该博主的短视频镜头对准了深圳的商圈建设:“来深圳这几年都看到深圳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建商圈,建地铁。早上出去的时候那个路段才刚开始修,晚上回去就修好了!那个速度真的是世界最快的速度!”她的视频也通过再现各式各样的深圳科技创业基地与文化创业基地,突出这种令人惊叹的中国发展速度。她在视频中强调:“我们(香港青年)来到这里,总是看到你们(内地青年)的福气!”

同样是抖音博主的“香港阿轩”在初中时参与过学校的内地交流团,在广州从化体验过农村生活。大学毕业后,他和其他香港青年到广州开始了农产品出口相关的创业尝试,并通过短视频记录自己在广州的日常生活。随后他继续北上,来到江西赣州农村,通过直播帮助当地果农销售脐橙。他的大湾区短视频通过乡村景观、人物探访的视觉再现,突出从化农村的变化,以及香港青年参与大湾区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例如,他的短视频通过呈现从化乡间房屋的变化,直观再现内地农村的发展速度。他首先用镜头对准乡间零落破烂的黄泥小房子,之后再转到小路对面一排一排明亮的独栋新房子,并用画外音提示道:“十年前,我在香港的学校交流团过来内地看,就是从化这里,都是那种房子(黄泥小房子)。但十年之后,都是这些大房子!看到吗?十年之间的变化!”该博主也用短视频记录自己探访早在2012年就从香港来到从化种植黑花生的丽姐的过程。他通过呈现丽姐与当地农民合作耕耘的广阔黑花生农地,以及双方努力共同打造的舒适生态度假村,呈现了在大湾区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双重背景下,从化农村的高速发展与香港青年参与其中的可喜成果。

两位香港青年视频博主以创业者的身份,通过大湾区城乡两地的发展视角,书写了自己对大湾区重要性的功能性认同及融入内地发展的期盼。

四、美食叙事主题展示对内地-香港关系的新想象

尽管香港青年博主的大湾区日常短视频各具特色,但他们的叙事主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对大湾区美食的探索(如表1 所示)。这些博主的美食视频并不只是简单地对“吃喝玩乐”的生活再现,而是透过美食文化,以隐性的方式展示在大湾区发展背景下,香港青年对内地-香港关系的新想象。

(一)以美食短视频重构香港与内地的关系

另一方面,香港青年博主关注在大湾区内地城市遍地开花的茶餐厅是否够“正宗港味”。“香港曾小妹”在视频中就表示,内地茶餐厅的意粉与香港很不同,香港比较“西”,即西方口味。而“香港西DorSi”进一步评论,“打着香港茶餐厅的名号,从味道及价钱来说,确实一点也不‘香港’”,“真正的香港茶记,做的都是基层市民的生意。而内地的茶餐厅都太贵了”。这些博主在美食短视频中对大湾区茶餐厅“港味”的评价体现了香港文化后殖民主义的杂糅性(hybridity)特点。它既有广府文化的属性,也有西方的味道,同时还充满当地浓厚的市民文化。

香港青年博主通过美食短视频,以传统广府味道和“正宗港味”重新构建香港与内地的关系。香港与广州以广府文化为宗源的亲缘性关系在轻松愉快的美食短视频中得以再现与巩固。视频呈现的大湾区对“港味”的保留与模仿,也体现了香港青年对香港与内地关系的新认识,而香港青年担心香港被内地吞噬,失去其独特性的“存在性焦虑”得到有效缓解——在大湾区发展背景下,一方面香港与内地有更多互动、关系更为紧密,但另一方面,香港仍保有自身不可取代的杂糅性文化特点。

(二)以美食短视频再现内地文化的多元性

香港青年博主的大湾区美食短视频再现了大湾区内地城市(主要是深圳、广州)美食国际化的一面,即汇聚了各国美食,但更多是再现其多元化的一面,即充满了香港地区很难看到的内地各城市、各民族的美食。例如高度城市化的香港缺乏路边摊草根小食文化,“香港Esther”的视频就聚焦深圳路边的早餐车,并评论这种在香港看不到的早餐形式令人“又惊又叹”。“香港曾小妹”再现了深圳城中村热闹的路边摊文化和珠海夜市摊贩美食,并形容其为“充满烟火气”“贴地”。此外,“香港曾小妹”在深圳探索延边美食的短视频则突出了她第一次尝试朝鲜族美食的惊喜。这些视频博主以美食为切入口,展示内地文化的多元性,用以消解香港青年对内地文化单一化、扁平化的他者想象。例如,在“香港曾小妹”探索延边美食的视频中,博主坦陈自己和许多香港人一样,在深圳找到这个美食之前,不知道中国有朝鲜族,也不知道延边在哪里,对内地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通过美食短视频,该博主不仅展示了自己对内地的新认识,也呈现了一个香港青年反思旧想象的片面性与构建新想象的过程:内地与香港一样,都是多元文化的集合体。

五、结语

讲好大湾区故事需要形式创新。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短视频更受青年人青睐。讲好大湾区故事既需要官方媒体与主流媒体的宏大视野,也需要青年个体的微观角度。香港青年博主的大湾区故事短视频聚焦日常生活,以平民化视角呈现了大湾区的真实面貌,表达自己对内地的新认识,促进内地青年和香港青年融洽交流。他们以生活日常与创业日常的多元视角讲述自己与大湾区的特别互动,并展演了对大湾区差异性、归属性与功能性的多重认同。他们的短视频也让我们看到香港青年在融入大湾区生活发展过程中对香港-内地关系的新想象。他们利用美食视频重构了内地与香港的亲缘关系,在强调香港杂糅文化特质的同时,也打破对内地扁平化和同质化的他者想象,重新构建对内地多元文化的认识与论述。这些香港青年博主用短视频讲述了生动鲜活的大湾区故事,同时也激活了更多主体的创造力,以更多元的“微叙事”形式讲述他们独特的大湾区故事。

①李佳莉.讲好大湾区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EB/OL].南方日报,2023-01-28.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301/28/content_10048860.html.

猜你喜欢
博主大湾美食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