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翊翔 何珊
动画电影是将数字技术与影视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是众多美国电影公司重视的影片类型。而皮克斯的动画工作室因为其作品的精妙设计与深刻的人文内涵而被世界观众喜爱。作为导演、编剧和动画制作者,皮克斯工作室的首席创意官彼特·道格特早期就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短片,为其之后的优秀作品中所展示的高超手法奠定了技术基础。他对动画电影的冒险叙事模式、影像表达、音乐设计等精益求精,在描写惊险刺激的故事时,合理地把控节奏感;通过出色的人物设计,使观众能清晰地了解到每一位人物的性格;精美的音效设计更是巧妙,烘托了影片的氛围。本文从彼特·道格特的儿童视角与冒险模式搭建、冒险历程的影像表达、多重融合的音乐设计三个角度,对他的动画电影进行叙事分析,深入探析其中的人文内涵。
偶然性是冒险叙事建构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皮克斯的动画电影一直秉承着经典的线性叙事结构的制作模式。这种叙事结构通常以平静的开头—偶然的契机—曲折的冒险—主题的升华作为线性的叙事流程,即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四部分连贯流畅,呈现出线性的叙事结构。这种结构下的冒险叙事,随叙事的推进和转折点的出现,通过某偶然性事件的发生才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深化、冒险的进一步推进、寓意的进一步深入。①彼特·道格特的电影《怪兽电力公司》讲述了长毛怪萨利、大眼仔麦克与人类小孩布的故事。在这个不允许人类进入的怪物世界中,怪兽们通过电力公司的一扇门与人类世界联通,以吓唬小孩、收集尖叫作为怪兽世界运作的能源。萨利偶然发现同事为了冲业绩偷偷加班而打开的门,从而与闯入了他们世界的人类小孩布相遇。麦克和萨利便决定将布送回人类世界。在私藏布的过程中,萨利和麦克遭到了重重困难,最后将布顺利送回人类世界。从主角萨利和麦克的视角出发,遇见布是他们正常生活中的一次偶然。如果萨利没有偶然发现这扇门,布与麦克、萨利便不会相遇,后续将布送回人类世界所经历的各种冒险也将不复存在。从布的视角出发,在怪兽世界的经历也是正常生活的一次偶然性冲击。布对万事万物都无比好奇,充满了对全新怪物世界自由探索的欲望,这与麦克和萨利想方设法将布悄无声息送回人类世界的想法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不同想法与情感的碰撞使得麦克与萨利的“护送”过程并非那么顺利。中途布的逃跑、伪装的不便等也增加了冒险过程的曲折性,加上影片的悬念设置,让冒险的刺激性得到了提升。偶然性的设定,不仅可以推动叙事的展开,也可以提升叙事的趣味性和影片的观赏性。
童年意象、儿童角色的塑造和联系在冒险叙事中往往能产生不同的作用。电影《玩具总动员》讲述了在人们不知道玩具有生命的世界里,男孩安迪最喜欢的玩具牛仔胡迪在新玩具巴斯光年到来后,对安迪表现出的喜新厌旧产生了担忧。因此,他想方设法赶走巴斯光年,但在一次与安迪外出时,不小心被一直以欺负与虐待玩具为乐的安迪邻居男孩阿薛带回了家。为了回到安迪的身边,胡迪和巴斯光年重归于好,齐心协力,联合了被阿薛虐待过的所有玩具,上演了一出玩具们的“惊悚复活”,让阿薛内心产生了对玩具的全新认识,使他不再虐待玩具,最终巴斯光年和胡迪也安全回到了安迪的身边。在该片中,常戴着棕色牛仔帽的胡迪与常戴着红色牛仔帽的安迪不仅在形象上形成了鲜明呼应,显现出牛仔这一形象所象征的善良和勇敢,而且与安迪爱惜玩具以及和玩具们一同进行冒险游戏这一行为形成了对应。新玩具太空人巴斯光年的玩偶形象选择,影射了安迪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索欲,这种性格展现出安迪对新玩具的期待和对新环境的好奇。而阿薛则以一种反面衬托的形象出现。他对待玩具的恶劣态度、居住房间的昏暗氛围、他的玩具七拼八凑的怪异形象都呈现出了他的极端性格,从侧面反衬出安迪的善良与真诚。胡迪在与巴斯光年的对话里表露出的依赖,也对应着安迪对胡迪和巴斯光年的喜爱与重视。安迪也一直期待他们的回归。双向的情感奔赴使得影片所表达的亲情与友情显得格外饱满,冒险过程的曲折与刺激也让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得到了增强。随着冒险的不断推进,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被带动,和影片的角色们共同期待最后团圆的时刻。童年意象以及儿童角色的塑造和联系,不仅促进了角色形象与性格刻画,也完善了影片叙事结构,丰富了影片叙事内容,增强了影片叙事的感染力。要素之间的相辅相成也印证了动画电影中极为常见的形象呼应关系。
冒险探索往往伴随着角色的心灵成长,并且随着探索实现阶段性进展。角色心灵在每一个对应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成长。随着探索不断接近尾声,角色内心也走向了释怀与感悟。②影片《心灵奇旅》讲述了过着平凡生活的初中音乐教师乔伊·高纳因为意外不小心误入灵魂世界,机缘巧合下成了帮助叛逆的灵魂22 号投胎地球的导师。他和22 号一起回到地球后,却未能重回原本的身体。在经历了许多曲折之后,乔伊重回自己的身体,22号也重获新生。在22号进入乔伊身体的过程中,乔伊想及时换回身体实现登台梦想,22 号则是想多用新身体体验地球生活。二人因此产生了分歧,导致决裂。22号因此失意,乔伊也心生愧疚。这个时候,二人都进入一个反思阶段。乔伊在此前一直处于想早点换回身体去实现理想的状态,但是22 号的离开让他感受到这样的行为是自私的。对此的反思也促使乔伊在后来下定决心寻找22号,并将她带出失意状态,重拾探索生活的信心。对于22 号而言,乔伊剥夺了她探索生活意义的权利,失意使得22 号对之前探索的意义产生了质疑,好在乔伊及时出现弥补了过错,使22号重拾了信心。在经历了这一转折后,两人的认知得到了升华,使分离的两份感情重新联系在一起,二人的追求也从不同趋向一致。在冒险叙事中,阶段的过渡会很容易被发现,通常以戏剧性的冲突作为标志,或改变故事线,或分散情感描述,之后又由心灵的升华作为指引,让原本分散的故事或情感转向共同奔赴的结局。
玩偶形象常常出现于彼特·道格特的电影中,他用无穷的想象力将一些我们无法察觉到的常规事物拟人化,并且站在它们的角度审视人本身。一方面,这种拟人化的玩偶形象凭借可爱无害的形象,不仅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而且能广泛博得不同年龄层人群的喜爱。另一方面,作为被拟人化的对象,玩偶会因为外观的不同而产生多样的性格特征,彼此碰撞产生的矛盾往往能推动叙事。在电影《玩具总动员》中,玩偶形象拟人化表达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该片中,拟人化的对象是所有玩具。不论是安迪的玩具,还是阿薛的玩具,都极具个性特征。这些被拟人化的玩具们都具有优点和缺点,如胡迪勇敢善良却有一点自大,巴斯光年正直诚实却有一点神经质,蛋头先生心直口快,恐龙雷克斯机智却胆小……不同且不完美的个性塑造使得每一个被拟人化的玩偶形象显得更加饱满丰富,加上性格与想法的碰撞,使整个冒险叙事的复杂性得到了强化,给观众一种因为人物性格和想法不断碰撞而产生全新故事线可能的期待。例如,安迪打算带胡迪和巴斯光年去披萨星球游玩,但被妈妈要求只能带一个玩具。胡迪为了让安迪带自己去,故意使巴斯光年掉入陷阱,找不到巴斯光年的安迪只能带着胡迪出门。胡迪为了实现目的所展现的自大和私欲与巴斯光年的正直诚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巴斯光年因不满胡迪的设陷,追赶到披萨星球与胡迪相遇,为后来二人的和解作铺垫。这样的冲突一直持续到危机来临之际,在阿薛的家中二人碰见了被阿薛“重组”的玩具们。他们表面虽然可怕却心地善良,胡迪和巴斯光年深受触动。在后来巴斯光年陷入了爆炸的危险时,胡迪选择挺身而出,这成为二人和解的标志。拟人化的玩偶形象不仅作为完成人类某些很难实现的社交活动或意识觉醒的替身,也影射了导演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趋向真诚、直接、互助的期待。
在彼特·道格特的影片中,高饱和的色彩设定往往可以更鲜明地突出形象、增加角色辨识度、塑造氛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联想,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或理性思考。在影片《头脑特工队》中,角色形象设定就遵从了这一原则。影片讲述了小女孩莱莉脑中形成了代表不同情绪的几个角色,从她出生开始就分别充当她行为的各个方面的指引。在搬家后,莱莉不得不适应全新而未知的生活,因此几近崩溃。为了调控莱莉的情绪,乐乐和忧忧踏上了帮莱莉找回自我,使其生活回到正轨的冒险之旅。在影片中,彼特·道格特创造性地将人脑的情绪进行拟人化设计,抛弃了低饱和的色彩,用金色代表快乐的“乐乐”,蓝色代表忧郁的“忧忧”,绿色代表讨厌的“厌厌”,红色代表愤怒的“怒怒”,紫色代表恐惧的“怕怕”。③在小女孩莱莉的脑中,这几位情绪角色担任着不同的职位,在“头脑控制中心”管理并影响着莱莉的行为,而他们所代表的颜色也是他们不同性格特征的反映。作为领导者的乐乐一直将给莱莉带来快乐作为首要任务,因此莱莉在乐乐的指引下也拥有了丰富且快乐的回忆。当莱莉回想快乐的记忆时,镜头画面往往颜色饱满,如小时候和爸爸妈妈进行冰球比赛时的第一颗进球等,与乐乐金色的暖色调相呼应,给人温暖的情绪共鸣。作为安全官的怕怕不停地为莱莉制定规避危险的安全计划,因此在许多需要怕怕出现的紧要关头,镜头节奏多短促,莱莉的人物表情也多和怕怕的表情形成呼应。厌厌通常影响着莱莉对穿搭和食物的喜厌评价,是莱莉的品鉴师。莱莉的成长过程也充分展现了女孩子挑剔的心理特征,而厌厌的举止和神态也多和莱莉在对某些事物产生挑剔时形成对应,如莱莉讨厌西兰花,西兰花的绿色也和厌厌的颜色形成了呼应。怒怒在莱莉情绪激动时,往往会代替莱莉做出非常冲动的决定,如莱莉的离家出走。而忧忧影响着悲伤忧郁情绪的产生,在莱莉崩溃的紧要关头,凭借自己的能力让莱莉的压抑情绪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并和乐乐一起指引莱莉放弃离家出走的念想并回到父母的怀抱。在不同的颜色塑造下,他们各自的角色特征也被无限放大,神态、语气、动作等一切要素都是对角色自身特征的一种诠释。而不同角色的行为变化和相互交织影响着莱莉的行为变化,最终影响了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塑造。
梦境空间中的连续性剪辑是彼特·道格特动画惯用的剪辑手法,可以追溯到过去的好莱坞电影。④连续性剪辑是希区柯克提出的一种剪辑手法,要求对于镜头的组接要让观众感受不到剪辑的痕迹,这不但可以保证叙事流畅、空间和时间连续,也可以促进动作的连贯表现。通常情况下的连续性剪辑体现为两个镜头不同角度对于相同人物动作的描写,或动作紧跟着镜头转换而变化。例如在影片《心灵奇旅》所建构的梦境空间与心灵世界中,多使用客观镜头对乔伊的一生进行回顾,细致捕捉乔伊和22 号的动作和表情。乔伊拉着22 号的手,从一个生命回忆过渡到另一个生命回忆,在不同镜头衔接后二者仍处于拉着手的状态。二人动作的正侧面镜头切换使得人物动作连贯,将观众带入非重复、非连贯的全新回忆里。此外,乔伊摊开手向22 号展示这一生命片段的美好,镜头随即转变为主观镜头捕捉回忆,对这一回忆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放大,展示其细节后随即变回客观镜头,捕捉22 号看完这段回忆后的表情变化。这种正反打镜头不仅在同一空间中进行不同角度的切换,还放大了角色在表演时的表情细节,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面对镜头的角色身上。这样把观众与角色放置于同一空间,不仅同步摄影机镜头视角与观众镜头视角,也达到了叙事的目的。
独特的音乐设计常常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甚至最早可以追溯到有声电影起步阶段。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继承了传统美国爵士音乐,通俗剧情与音乐的巧妙融合成为早期有声电影新颖的艺术形式,为后来《音乐之声》等音乐类型片的发展奠基。随着CG 技术的不断成熟,音乐设计也在动画电影中大放异彩。独特的音乐设计不仅可以完善叙事,辅助人物形象塑造,也可以成为一部影片的独特标志。爵士音乐与人物命运的联系在影片《心灵奇旅》中有很好的体现。爵士音乐的作用不仅在该片中起到了塑造人物背景、丰富叙事内容的作用,还作为影片的线索,贯穿整个故事,伴随着男主人公乔伊成长。乔伊在小时候偶然听到爵士乐的一瞬间,找到了一生所求,长大后也成了一位热爱爵士乐并以音乐授课为职业的老师,因而继续弹奏爵士乐成为乔伊完成所有冒险的终极目的。在保持自己对爵士乐的纯粹追求和热爱的同时,乔伊与著名音乐家多西亚一起演出爵士乐,感受音乐纯粹的魅力,认真体验生活。此时的乔伊也不再像最初那样对生活抱有幻想,惧怕死亡,而是成为更真诚、更勇敢、更坦率面对生活的全新形象。爵士乐像一根线,紧密地将人物形象塑造的量变和人物心灵成长的质变系在了一起。在学校给学生教学爵士乐时,乔伊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梦想并非止步于此而平凡地度过一生,而是登上舞台进行表演。后来,乔伊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著名的音乐家多西亚,并且通过面试,和她同台演出。误入心灵世界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乔伊也在弹奏爵士乐,依然心怀登台的梦。回到现实世界演出结束后,得知此后的生活也不过是同之前一样周而复始,乔伊对自己的追求产生了怀疑。回忆起与22号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乔伊决定回去寻找22 号。乔伊凭借弹奏爵士乐得以重新进入心灵世界,却得知失意的22 号已经极度受挫。为了拯救陷入困境的22 号,乔伊放下了对弹奏爵士乐的执念,甘愿自己留在心灵世界也要让22 号去体验人生。在故事结尾,乔伊迎来了全新的人生,决定把重心放在感受生活和体验人生上,将爵士乐当作全新人生的伴奏。每当乔伊的内心发生动摇或者情节即将出现转折时,爵士乐都成为预示变化的标识。爵士乐不仅贯穿了叙事,也完善了乔伊执着于音乐的人物形象。
音乐与动作的节奏匹配不仅可以优化叙事节奏,调控镜头长度,同时也可以强化人物形象。⑤镜头内的人物动作的幅度大小、内容多少都决定着单个镜头的长度,同时也影响着镜头内的人物动作。音乐的加入可以让镜头的切换更加流畅,更便于衔接人物动作,从而达到辅助叙事这一目的。在影片《头脑特工队》中,在帮莱莉找回自我的途中,乐乐和忧忧意外掉出了“头脑控制中心”,在返回的路途中遇到了莱莉小时候幻想出来的玩伴小乒乓。乐乐与小乒乓意外掉入了丢弃废弃记忆的“垃圾场”,只能乘坐以歌声为动力的小火箭向外冲刺。在乐乐坐着小火箭冲向出口的一系列镜头中,随着乐乐不断接近出口,音乐节奏不断加快,镜头则不断地加速切换。此时,紧张的情绪随着音乐节奏的不断加快而积累。在乐乐成功离开垃圾场的一瞬间,一切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音乐戛然而止,镜头切换速度也回归平常。另外,在音乐节奏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远近镜头不断交替,角色在空间内部动作不断变化的同时,人物表情与动作细节也逐渐丰富。随着小火箭不断接近出口,乐乐与小乒乓面部越发狰狞,音乐节奏也越发加快。观众的情绪随着音乐的结束,从乐乐脱困的喜悦转移到与小乒乓离别的悲伤中。小乒乓勇敢真诚的形象、乐乐永不言弃且勇敢尝试的精神得到了强化。音乐具有辅助叙事和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如果同镜头剪接和镜头内部内容相结合,则能发挥出更强的叙事效果。作为调控镜头节奏和镜头内部动作的有效手段,音乐为影片创作者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指引着动作匹配的合理化与镜头剪辑的流畅化。
彼特·道格特一直致力于消除动画电影的年龄界限,打破只有针对儿童才有的动画教育模式,其作品内涵丰富,故事内容和深刻寓意发人深省。他深刻挖掘人性的纯真,充分展示人性的美好。他总是抱着乐观的态度,哪怕困难重重,意外降临,也总是坚持在困境中破浪前行,探寻自我,追求进步。他不单单将人际关系进行影像化表达,还在生活本质和生命意义上进行深刻思考。彼特·道格特凭借无穷的想象与大胆的设定,使角色在未知环境下找寻自我。他也很注重挖掘影片的商业性质,严格遵循好莱坞的制片手段。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有幻想片的特性和戏剧化的冲突。冒险的不断推进使得叙事有更多的走向,在一次次戏剧冲突中不断增强刺激感,结局也变得扑朔迷离。他用自己的创新为动画电影在内涵上的不断探索做出了补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即使是动画,也可以因为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制作赢得商业市场。可以说,彼特·道格特的动画电影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