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素雅 周文杰
总述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接受我们的观点或看法,就需要在观点的统帅下,选择合适的论据来摆事实,并对论据进行解说与分析,找到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证。论证方法可以多样化,论证语言也需要准确生动。当然,如何选择,都是以说理透彻为原则,根本目的是证明观点,让人信服。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中《答司马谏议书》《六国论》等经典文章为我们的议论文写作提供了借鉴。
技法指津
要點一
选择合适的论据
技法阐述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道理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议论文在选择论据时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一致性(或称针对性),即选择的论据要和论点一致;第二,典型性,即要选取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第三,新颖性,即指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也指面对一些经常出现的、人人皆知的论据,要多角度思考分析,使旧材料焕发出新面貌。
课文呈现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
技法借鉴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选择历史上曾有过的对待怨谤的“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例,说明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误,只要“度义而后动”,只要确定自己做的是对的,那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盘庚之迁,连众多老百姓都反对,尚且未能使他改变计划,那么当前实行变法还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保守势力的反对,就更无退缩之理了。这里用历史改革的事例说明当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性与正义性,表明自己不会因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
课外拓展
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初入职场时的梦想。从梦想萌芽到实现,他花了整整10年,“干活最忙的地方有我,最苦的地方也有我”,坚持不懈钻研付出,让他成长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当好新时代“新农人”,是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魏巧的志向。面对创业之初遭遇的重重困难,她不言放弃、不断探索,终于让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唯有奋斗的路径。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技法借鉴
选段为了证明“梦想和志向需要长久的奋斗”,以师延财和魏巧的典型事例来增强说服力。叙例紧扣了“梦想”“奋斗”“成就”等关键词,高度概括,精练准确,且所选事例较好地避免了片面化、平面化。既有立志当好新时代“新农人”的80后,也有梦想成为全国技术能手的90后,人物典型,事例典型,论据充分,论证有力。中学生应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多积累,多思考,这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信手拈来,妙笔生花。
微写时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年底,商务部联合5部门公布了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将长期经营不善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出炉了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认定名单,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商务部表示,这次复核“有进有出”,不是为了淘汰老字号,而是为了推动老字号展现新面貌。
老字号的“老”与“新”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确定立意,整理出一正一反两个典型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二
采用多样的论证方法
技法阐述
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如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归纳论证,也就是“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对比论证,也就是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以证明论点。类比论证,就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因果论证,就是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课文呈现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六国论》
技法借鉴
选段多处使用对比论证。在“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中,秦国通过受贿得到的土地与通过战争得到的土地作对比;在“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中,六国用于行贿的土地与因为战争失去的土地作对比,突出秦国的疆域之所以能够大量扩张,六国诸侯的土地之所以大量丢失,主要是由于割让土地,而不是战争。既用“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来描写六国“先祖父”创业艰难,“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来描写六国子孙向敌人屈膝献地,对祖国疆土的毫不爱惜;又以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进行对比,增强了“弊在赂秦”这一论点的鲜明性、深刻性。在段尾,作者得出结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更援引古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话,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对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的结合,使论证更有力度。
课外拓展
海南自然禀赋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然而,一些地方曾因围垦过度开发、滩涂不规范养殖、矿山无序开采等,环境遭受污染。痛定思痛,不治理就不能涵养生态,不转型就难以实现永续发展。比如,陵水黎族自治县针对岸滩脏乱、水质浑浊等问题,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经过努力,如今的新村潟湖、黎安潟湖如同明媚的“双眸”,当地人说“‘眼睛重新擦亮了”。“水下荒漠”长出珊瑚,黑臭内河变得清澈,采石场披上“绿装”……对症下药、因地施策,海南不少地方生态环境为之一变。保护好山、河、湖、海、林、草等生态资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今天的海南,生态环境变好了,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美了,人们更加懂得:保护好生态环境,也会得到回馈。
——《科技创新为绿色发展提供助力》
技法借鉴
在文段中,作者将海南一些地方治理前与治理后进行对比,突出了在对症下药、因地施策后海南不少地方生态环境为之一变的良好改观。把“如今的新村潟湖、黎安潟湖”比作“明媚的‘双眸”,形象地说明过去岸滩脏乱、水质浑浊等问题,在经过整顿治理后,“眼睛”重新擦亮,变得清澈起来。还把采石场长满绿色植被比作披上“绿装”,形象生动。
微写时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们中间若有人坐了轿子、吹着和煦的风去过千座山,看过千种风景,这样的人我不欣赏:没有一座山是他真正认识的,千种风景也会浮光掠影。我欣赏这样的:他在登山时流过汗,即便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这就胜过你们对千种风景的一知半解。而我说的山,是指你被荆棘伤过,在山路上跌倒过,搬动石头流过汗,采过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顶迎着风呐喊。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启示?请写一段4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的观点。要求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三
适当运用表达技巧
技法阐述
适当运用一些表达技巧可以让文章语言焕发出神奇的魔力,让读者对事例和观点印象更加深刻。对偶、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活泼生动,形象鲜明;整散结合的句式,使文章摇曳多姿;精准的用词,让人眼前一亮,如饮醇酒,久而弥笃。所以,表达技巧运用得当,文章自然勃发出一种动人的力量。中学生如能多打磨语言,反复锤炼,务去陈言,在文采方面勤下苦功夫,必有收获。
课文呈现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技法借鉴
《六国论》采用开门见山的手法,开篇即以简洁的语言点明论点,言简意赅。“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开宗明义,直指要害,论断斩钉截铁,没有任何婉转延宕之词。首段这二十五字,便将全文论点概括得精当绝伦,一个“赂”字总摄全文,贯穿全篇。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即用词精准,干脆利落。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弱者”如何能转变为“胜者”?关键在于“不赂”。在批判“赂”者的同时,也指明了“弱”者自救之路。时空变换,今天对立双方的实力又有所不同,“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拥有“天下之大”者,竟也因以“赂”为国策,进而“从六国破亡”,岂不更令人可悲可叹!“弱”者因“不赂”而能“胜之”,“大”者却因“赂”而“破亡”,不同对象的不同做法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既令人震惊,又引人深思。“弱”与“大”,“胜之”与“破亡”,这些精准词语的使用,力敌千钧,撼人心魄。
课外拓展
奋斗精神,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因为有奋斗精神的强大牵引,所以有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有了“此生无悔入华夏”的深情告白,有了“平视世界”的从容自信,有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战略定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
长期以来,奋斗精神折射在把沙漠变绿洲、把荒山恶水变绿水青山的绿色蝶变里,镌刻在绝壁水渠、悬崖天梯、挂壁公路等山乡奇景中,展示在“人生能有几回搏”的为国争光风采里,浓缩于国泰民安、岁月静好的分秒守护中……奋斗精神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从听党召唤、治學报国的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到志愿去艰苦地方创业的大陈岛老垦荒队员,从放下荣誉、回乡当农民的甘祖昌、龚全珍夫妇,到像格桑花一样扎根祖国边陲的“玉麦姐妹”,几代奋斗者的事迹皆表明,脚踏实地把平凡的事做好,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在全社会弘扬奋斗精神》
技法借鉴
文章第一段在阐释“奋斗精神”的内涵时,运用了一组排比句,巧妙地嵌入诗句和经典语录,多角度多层次形象化奋斗精神。在阐述“奋斗精神”的意义时,仍用排比。为了使“发展成就”“深情告白”“从容自信”“战略定力”更加可感,以“当惊世界殊”“此生无悔入华夏”等语加以修饰,增强了语言的灵动性。
第二段不直接叙述事例,而是用“折射”“镌刻”“展示”“浓缩”四个词将奋斗精神与事例结合起来,特色鲜明,语言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极其突出,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强化了文章的意蕴。接着论述奋斗精神创造的不平凡业绩,列举事例采用“从……到……”的句式,一句一例,整齐有力,气势充沛,无可辩驳。
微写时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鲁迅《孔乙己》
【注】“回”字过去一般只有三种写法:“回”“囘”“囬”,极少有人用第四种写法(外部一个偏旁“囗”,中间加上一个“目”字)。孔乙己这种深受科举教育毒害的读书人,常会注意一些没有用的生僻字,而且把这看成学问和本领。
材料二:
生僻汉字成为2024年春节文化的一个焦点。央视春晚以“龙行龘龘 欣欣家国”为主题,民间也大量涌现出如“前程朤朤(lǎng )”“百业駸駸(qīn)”等含有生僻字的节日祝福。一时间生僻字成了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大家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取向和思想内涵,思考如何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段4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尽可能运用多种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