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行走天下
每年暑假,我们都会发现,有不少家长“带娃跟着课本去旅行”,甚至有人和孩子一起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天马河
让我们一起来到位于广东的天马河,看一看巴金笔下“鸟的天堂”:那棵“有着数不清的桠枝,枝上又生根”的大榕树如今还伫立在那里,早晨或傍晚去便会遇到壮观的景象,真就如巴金老先生说的,“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如果碰上刚下完雨,还能看到小鸟站在枝头抖水晒太阳的有趣场景。
西北行去往新疆,见一见“七月的天山”:从戈壁滩的炎暑进入雪山的清凉,看“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在饮马溪边看清澈见底的水流,接收一缕鱼群磷光的反射。孩子惊呼:比课本还美!真正来到课本里的场景中,脚踏实地,孩子才会有具体的感知,这是视频与图片永远无法取代的。而真实场景里的触动越大,记忆也会越深刻,运用起来也会更自如。
可是有时候,仅仅是一对一的“游玩”和认知并不能满足“教育”与“体验”,是的,远远不够。有家长发出灵魂拷问——明明经常带孩子旅游长见识,为什么发现孩子的格局还是打不开,像没见过世面?的确,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打卡式观光,孩子可能只记得那天的行程有多赶、太阳有多晒、累了半天终于吃上一口的汉堡有多好吃了。而带孩子去旅行的目的,是想让他们拥有宽广的视野、融会贯通的能力。去四川旅行,没有背景知识储备时,孩子看到的“蜀道”:不好走,但是旁边风景很好,是一个有些枯燥的地方。其实“蜀道”并不是特指某条路,连接四川盆地和关中地区的道路都可以叫“蜀道”。
把知识打通后,孩子看到的“蜀道”:从地理上看,四川中间是一块盆地,周围都是山,要通过山区、通过峡谷出入,十分艰险。甚至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栈道,所以李白惊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种特殊的地理情况也影响到了历史。正是蜀道的“难”,造成了易守难攻的局面。因此,通蜀的道路就成了关中统治者们撤离的道路。唐代时关中一乱,皇帝就往四川跑,唐玄宗和唐僖宗,便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各自逃亡过四川。
文学自然也被勾连起来。李白“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描写自然不费力就能领悟到,而了解到“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荔枝其实也是通过蜀道运出后,孩子更能明白诗句背后饱含的血泪。有足够知识量储备的情况下,孩子一边走便能一边学,知识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领悟也会愈发深刻。这种能力,正是现在许多孩子缺失的“人文素养”。
古蜀道
然而,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按照学科分类的,很少能有把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课程。所以对家长和孩子的知识水平和逻辑思考能力,都是一种考验。
然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无论是课本上学到相关知识想要做拓展学习,还是要准备为旅行选取一个合适的目的地,抑或是旅行途中想要了解知识点,都可以带着孩子打开课本,来一场全方位的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