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摄影参与红色文化宣传的可行性研究

2024-05-07 02:50董昭君吴阳柴钰胡亚玲江淑淇吴晓娟孙炳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红色摄影问卷

董昭君,吴阳,柴钰,胡亚玲,江淑淇,吴晓娟,孙炳堃

(1.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 232001;2.威海高区科技小学,山东威海 2642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对于各地区特色红色文化的宣传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宣传红色文化对内可以促进党史学习,推动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对外可以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互联网的热点可以促进推动文化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但在当前,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击严重,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分化严重,红色文化的传播创新能力不足。在数字时代的今天,传统单一的文化传播方式显然已经落伍,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必须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鼓励多元传播主体。同时扩大文化传播对象,使得红色文化更广、更好地走向青年群体。本研究从如何助力特色红色文化有效宣传的视角出发,以国内受众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梳理当下红色文化宣传的现状和传播弊端。

1 创意摄影同红色文化宣传的研究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红色文化宣传工作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人们逐渐认识到摄影与文化宣传工作结合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哈尔滨师范大学的邵泽钰于2022 年03 期《网络出版年期》上发表文章《改革开放以来贵州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影像调查与研究》[1],以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影像为立足点,提出少数民族影像要加强文化内核;2018 年10 月龚宝辉在《遗传与保护研究》中发表的《民俗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体现——以延平樟湖蛇崇拜民俗为例》[2],从研究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视角出发,研究解决了民俗文化对文化遗产拍摄的保护方法的问题;李佳溵于2021 年5 月在延边大学发表的《基于朝鲜族民俗文化背景下的纪实摄影研究与实践》[3],从传播朝鲜族民俗文化的视角出发,阐述摄影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相关研究还有西安理工大学的王瑾于2019 年6 月发表的《文献摄影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与保护中的创作研究》[4]、延安大学王雅倩2022 年3 月25 日在第十二届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文章《陕西省高校校园篮球文化研究状况》[5]。2021年6 月1 日西北大学硕士吴蓉在自己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论文《延安时期体育摄影作品研究》[6]一文中以延安时期的体育摄影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体育摄影作品为出发点进行剖析,得出延安时期边区开展的体育运动是一种全民的、革命的、为政治和战争服务的红色体育运动,通过对摄影内容进行分析能够认识到摄影工作对延安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延安宣传工作的助推作用。全媒体记者杨智淋于2020年5 月10 日在《廉政瞭望》杂志发表的文章《以家风建设为引领后置廉洁文化土壤》[7]中提出拓宽平台阵地,丰富传播形式来加深文化熏陶。文章以家风建设为对象来推动廉洁文化,以此加强廉洁教育,文章中提出通过多平台宣传多形式传播来厚植文化基础,推动形成富有特色的时代新风。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的唐建鸿在2022 年第5 期《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上发表了文章《铸造企业文化宣传中新闻摄影的应用》[8],该文从摄影在企业文化中的应用视角出发,以摄影对企业文化塑造的重要性以及不足之处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案例分析法,致力于解决摄影内容单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得出摄影工作者需要提高个人素养、善于捕捉文化宣传的关键素材的结论。河海大学龚勋于2023 年04 期的 《人民黄河》 发表文章《水利新闻摄影技巧及水利文化宣传研究——评〈水利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赏析〉》[9],从《水利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赏析》 一书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的优秀之处为视点,研究了加强水利文化宣传的必要性,采用了对比分析法、举例分析法,致力于推广水利文化,得出了水利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网络、部门管理以及摄影等手段的结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倪婷2023 年4 月25 日在《通信世界》上发表文章《5G 技术在文化传媒行业的应用》[10],该文从5G技术在文化传媒行业的应用视角出发,以中国移动云南公司5G 典型应用为研究对象,提出将5G 技术运用于公司线上线下活动,打造云上文化展览,形成“5G+区块链”推动版权保护的方法,解决了文化产品立体展示、参展产品产业化、维护版权的问题,还进一步提升了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促进了科普教育。得出5G 技术在文化传媒产业的应用仍有很大潜力,未来还将在烟草和政务等领域推广应用,提升各方面优势的结论。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喻婷2022 年7月15 日在灌溉排水学报上发表文章《水利新闻撰写与宣传的理论及实践应用》[11],该文章从水利工程建设的科技推广和文化宣传视角出发,以如何撰写水利宣传新闻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场景利用不同体裁,积极借用不同宣传途径和宣传方式的研究方法,解决了如何构建一篇水利工程建设新闻宣传稿,加强水利宣传效果的问题,得出针对不同场景应用不同体裁的水利新闻报道方式,对于更好地报道水利新闻,做好宣传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只有掌握准确的水利新闻撰写方法,才能更加准确地传达水利新闻的观点和事实,完善水利新闻宣传效果的结论。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发现,近5 年关于探究摄影和文化宣传结合的文章共有14 篇,在这些文章中,研究的方式以实践研究法、调查问卷法、文献研究法为主,大部分都提倡以摄影来传播当地的民生民俗。这些文献都提到了要将摄影与文化宣传相结合,本研究同样立足于用摄影传播地区文化,但考虑到文化宣传受众的明确性,本研究的对象主要为青少年群体,利用“互联网+摄影”的新型方式吸引更年轻的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宣传。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来自不同省市、不同年龄段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确定研究的主题和目标、明确想要收集的信息后根据研究目的和目标人群的特点设置了合适的问卷问题类型、内容及顺序等。

本研究遵循逻辑联系,保证问题连贯性,内容题目清晰明确,避免引导性语言,对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进行数据内容设置,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设置了被试者的位置分布、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第二部分针对本研究论点摄影对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可行性层层递进设置,包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设置4 个选项、在外出旅游时是否会想到去红色景区设置3 个选项、参观的红色文化基地有多少处设置了3 个选项、是否会和家人同学之间讨论红色文化设置了3 个选项、平时利用各大视频软件在刷视频的过程中面对有关红色文化的视频的反应设置了3 个选项。第三部分针对摄影对红色文化发扬的可实施性设置,包括是否愿意用摄影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记录并宣传出去设置了4 个选项、是否愿意观看宣传红色文化的摄影作品设置了3 个选项、是否愿意参与红色文化摄影比赛设置了3 个选项、是否看好摄影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守护设置了4 个选项、学习红色文化对自己的意义设置了5 个选项、传统红色文化宣传中最不能吸引你的是什么设置了3个选项、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宣传红色文化效果最佳设置了11 个选项。本调查问卷设置了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三大题型,使问卷结构完整,数据结果更具说服力。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网络问卷发放形式,对问卷设定截止日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并在结束后回收所有完成的问卷。调查对象分布范围广大,在更大样本范围内寻找模式和趋势。本研究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采取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目的、调查问卷针对内容等适当措施确保调查对象在填写调查问卷前理解本次调查意图和回答问题,填写内容真实有效,数据可分析性高。针对调查问卷质量,采取问题数量设置合理、发布前研究者进行填写测试等措施来保证,使被采访者可以针对问卷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回答。除去未完整填写的调查问卷本次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18 份。对最终的样本数据进行整理汇总,通过SPSS26.0、Excel 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样本频率分析、绘制统计图及交叉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验证。对于数据结果从结果原因、可能性原因、反映的现象等进行结果分析,以对本文论点加以数据支撑及观点论证。

3 数据分析

3.1 调查人口中女性占比明显高于男性

参加调查的人口基本分布情况如表1 所示,结果显示在本次调查中,女性人数较多,有96 人,比例为81.40%;男性人数22 人,占比18.60%,可见男性人数比例偏低。在年龄方面,基本分布在18—60 岁年龄段,其中人数最多的是25 岁以上阶段人群,占61.00%,其次是18—25 岁阶段人群,占比38.10%,而18 岁以下这个年龄层的人数较少。学历方面,本科学历人群最多,占72.90%,其次是高中学历和专科学历人群,比例分别为11.00%、5.90%,说明参加调查的人员学历普遍较高。

表1 人口变量控制表

根据表1 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参加问卷调查人员的数值特征,反映了本次被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根据各个变量的频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分布结果基本满足抽样调查的要求。如性别调查结果,男性比例为18.60%,女性比例为81.40%。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结果重点偏向的是女性的意愿。

3.2 红色文化发展态势较为可观,但仍需加强宣传

为了调查红色文化发展的现状,即大众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笔者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见表2),调查的内容包括大众对红色景区的感兴趣程度及参观过多少红色文化基地等。

表2 红色文化现状调查表

根据表2 可知:参与调查的人员中,仅有6%的人在外出旅游时,不会把红色景区考虑在内,这些人员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年龄认知导致的,如年龄较小的人员不太了解红色景区,其他原因也可能是旅游观念、个人兴趣等;有75%的人员会在外出旅游时把红色景区考虑在内,说明大部分人员还是有红色旅游意愿需求的。

根据对大家参观的红色文化基地数量的调查,大部分人员参观的红色文化基地数量在1—5 处,比例为70%,而参与调查人员中,有92%的人去过红色文化基地,说明目前的红色文化基地建设是有一定效果的;仅有8%从没去过红色文化基地,原因可能有地处偏远(没有经济条件及观念)、周边缺乏相应资源、个人主观兴趣等因素。

在有关“你和家人之间会讨论红色文化吗?”这个问题的调查中,仅有6%的人员表示从不讨论,94%的人员会和家人同学讨论红色文化,说明绝大部分人对红色文化有兴趣并有主观意愿需求。

笔者还对人们在平时刷视频的过程中,面对有关红色文化内容的态度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53%的人表示会稍作停留,这部分人的态度为不完全漠视,说明还是有潜力转化的(如提高内容质量以激发这部分人的兴趣等),46%的人员会认真观看完,说明近一半的人对红色文化是感兴趣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参加问卷调查人员对红色文化的基本态度,总体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虽然兴趣浓厚并愿意主动了解红色文化的人员不多,但大部分人员的态度并不是完全漠视,说明通过提高红色文化宣传内容的质量、创新宣传方式等途径是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兴趣的。

3.3 大部分人看好摄影对于红色文化发展的作用,摄影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较强可行性

为了研究大众对摄影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看法及可行性,笔者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见表3),调查的内容包括大众对摄影作品承载红色文化的感兴趣程度及大众对其宣传主动性等问题。

根据表3 的分析可知:参与调查的人员中,仅有4%的人在景区深受某个红色文化感触时,不会拍摄记录,这些人员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年龄问题,如小学生、初中生等没有相应的设备进行拍摄记录,而其他原因也可能有旅行时的个人习惯等。有80%的人员愿意拍摄记录,说明摄影的作用效果是较大的。

根据笔者对人们观看有关宣传红色文化的摄影作品的意愿调查发现,近98%的人员有意愿观看相关的摄影作品,仅2%的人员不愿意观看相关摄影作品(原因可能为认为枯燥无聊),说明通过摄影宣传红色文化是可行的。

本研究还调查了人们对举行“镜头中的红色文化”摄影比赛的反应,根据数据显示,16%的人员认为“与我无关”,说明他们对摄影这个形式完全不感兴趣;43%的人表示会根据奖品力度酌情参加;而无关奖品,积极报名参加的人所占比例为41%。说明只要做好了相关的活动策划,大部分人员是愿意主动参加该类摄影比赛的。

最后,在有关“您是否看好摄影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守护? ”这个问题的调查中,仅有1%的人员持消极态度表示不看好,92%的人员持积极态度表示看好,还有部分人员表示不清楚,所占比例为6%,从表3 数据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人是认可摄影这个形式对红色文化宣传的作用力度的,表明了通过摄影对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是具有可行性的。

4 结束语

本研究从如何提升红色文化有效宣传的视角出发,以国内受众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梳理当下红色文化宣传的现状和传播弊端,得出了虽然存在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上差异的影响,但红色文化宣传和发展的态势良好,仍需加强创新宣传途径和手段,可以通过提高红色文化宣传内容的质量、创新宣传方式等途径来激发人们的兴趣。且在问卷数据调查研究中发现,有占比9 成的人认可摄影这个形式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说明通过摄影宣传红色文化是具有可行性的,能够让更多人学习到红色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民的文化自信力。

猜你喜欢
红色摄影问卷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WZW—bewell摄影月赛
问卷你做主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