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给药途径对氨甲环酸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失血的影响

2024-05-07 09:35王春毕磊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凝血功能氨甲环酸

王春 毕磊

作者简介:王春,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伤创伤。

通信作者:毕磊,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伤创伤。E-mail:379059200@qq.com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不同途径进行氨甲环酸给药对围术期失血、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所收治的10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按照治疗方案分为A组(36例,静脉给药)、B组(36例,局部给药)及C组(35例,静脉联合局部给药),所有患者氨甲环酸给药总量均为2 g,均持续观察至出院。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1、3、5 d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水平,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前及术后3 d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以及观察期间贫血、切口皮下血肿、无菌性渗出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3、5 d 3组患者Hb、Hct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C组同期Hb、Hct水平均高于A、B组(均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不同时间点A、B组Hb、Hct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患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且C组患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均低于A、B组(均P<0.05);而A、B组患者总失量、隐性失血量组间比较,以及3组患者显性失血量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3 d,3组患者PT、APPT、D-D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期间,

3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不同途径给予氨甲环酸均不会对手术时间和凝血功能造成明显影响,用药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且静脉给药及局部给药对于Hb、Hct水平的改善并无明显差异,但联合给药Hb、Hct水平的降低幅度更小,减少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贫血发生风险。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 氨甲环酸 ; 静脉给药 ; 局部给药 ; 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4.06.0038.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6.013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髋部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且患者手术治疗时围术期会出现失血,发生贫血及血容量下降,甚至有生命危险。氨甲环酸是一种抑制纤溶系统的药物,具有止血、抗过敏及消炎等作用,该药存在多种给药途径,而不同的给药途径止血效果大不相同,如静脉给药能够快速到达体内,从而达到快速救治的目的,但存在有血栓风险增加的可能;而局部给药使用方便,且局部药物浓度较高,但药物吸收取决于血流变化[1]。有研究表明,静脉联合局部给药可发挥两种给药各自优势,从而达到更强的止血效果,减少围术期失血量[2]。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对氨甲环酸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失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所收治的10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分为A组(36例)、B组(36例)及C组(35例)。A组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21例;年龄63~90岁,平均(76.15±

5.64)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1例。B组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23例;年龄64~91岁,平均(77.46±5.1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0例。C组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21例;年龄63~91岁,平均(76.95±5.4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2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⑴符合《实用骨科学(第4版)》 [3]中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⑵新鲜骨折。排除标准:⑴骨折无法闭合复位;⑵严重感染;⑶血液系统疾病;⑷临床资料缺失。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A组患者静脉给药,将1 g氨甲环酸注射液(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142,规格:2 mL∶0.2 g)混合100 mL生理盐水于术前30 min静脉滴注,于切皮前给药完毕,并于术后12 h内再次给药1 g。B组患者局部给药,将1 g氨甲环酸混合100 mL生理盐水,在患者于股骨近端扩髓后,经植入输液管向髓内注入混合液50 mL,关闭伤口前再次以1 g氨甲环酸混合20 mL生理盐水及10 mL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34345,规格:10 mL∶100 mg)进行局部软组织内注射。C组患者静脉联合局部给药,于术前30 min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注射液混合100 mL生理盐水于切皮前给药完毕,将0.6 g氨甲环酸混合60 mL生理盐水制成混合液,在患者于股骨近端扩髓后,经植入输液管向髓内注入混合液30 mL,关闭伤口前再次以0.4 g氨甲环酸混合20 mL生理盐水及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L进行局部软组织内注射。所有患者氨甲環酸给药总量均为2 g。持续观察至

出院。

1.3 观察指标 ⑴手术时间和血常规指标水平: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并取术后1、3、5 d空腹静脉血3 mL,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型号:BH-5160CS)检测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水平。⑵失血量。总失血量=[血容量×(术前Hb-术后3 d Hb)]/术前Hb。术后敷料上增加的失血净重量+术中敷料上增加的失血净重量+术中负压瓶中液体量-术中液体冲洗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失血总量-隐性失血量。⑶凝血功能:术前、术后3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常德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MC680)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⑷并发症:统计观察期间贫血、切口皮下血肿、无菌性渗出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計量资料均服从正态分布,以( x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 3组术后1、3、5 d Hb、Hct水平均逐渐降低,且A、B组同期Hb、Hct水平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不同时间点A、B组Hb、Hct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3组患者失血量比较 A、B、C组患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且C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3组显性失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3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 术前及术后3 d,3组患者PT、APPT、D-D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期间,对3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 讨论

患者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会发生隐性失血,大量失血不仅会降低术后愈合能力,还会增加感染风险。氨甲环酸能够竞争性地对抗纤溶酶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无法转变为纤溶酶,并抑制纤溶酶的蛋白溶解活性,从而达到止血目的[4]。氨甲环酸的给药途径多样,但如何给药能够使其药效最大限度发挥,其临床尚未达成统一。

Hb和Hct是常见的血常规指标,水平越低,表明患者失血越多。本研究中,术后1、3、5 d C组同期Hb、Hct水平高于A、B组;C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均低于A、B组;3组手术时间,术后1、3、5 d A、B组Hb、Hct水平,以及A、B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3种给药方式均不会影响手术时间,且静脉给药和局部给药对于Hb、Hct水平的改善作用相当,但联合给药Hb、Hct水平的降低幅度更小。分析其原因为,由于氨甲环酸在进行静脉给药时能够降低人体纤溶活性,从而减少出血量,局部用药虽短时间内提高出血周围药物浓度,但随着时间推移,药物逐渐流转全身,其改善效果也逐渐与静脉用药无显著差异,因此两者改善隐性失血情况及Hb、Hct水平相当[5-6]。但两者合用,在降低人体纤溶活性的同时减少局部出血,止血效果相互叠加,疗效得以进一步提高,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红细胞及Hb的流失,从而降低隐性失血[7-8]。此外,3组患者术式一样,因此显性失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不会发生较大变化,而C组贫血发生风险相较于A、B组相对较低,但并无明显差异,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

所致。

当机体受手术操作引发大量出血,导致体内血小板、凝血因子大量减少时,其术后PT和APTT水平也会相应延长,D-D水平也会升高[9]。本研究中,术前及术后3 d,3组PT、APPT、D-D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无论何种给药方式均不会影响凝血功能。其原因可能是,氨甲环酸的止血机理是通过抗纤溶作用及减轻血管渗透性以遏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溶解,减少血细胞丢失,减少隐性失血,而并非促进凝血,在用药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短期使用对凝血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影响[10]。

综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不同途径给予氨甲环酸均不会对手术时间和凝血功能造成明显影响,用药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且静脉给药及局部给药对于Hb、Hct水平的改善并无明显差异,但联合给药Hb、Hct水平的降低幅度更小,可减少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贫血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应用

价值。

参考文献

张涛, 唐飞, 陈臣, 等.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失血的临床分析[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25(4): 681-682.

王金玉. 氨甲环酸不同用药途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止血效果的临床研究[D]. 青岛: 青岛大学, 2018.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4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 197-201.

叶海明, 黄艺聪, 姚森, 等. 股骨髓腔灌注氨甲环酸对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及术后血栓风险的影响[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 15(9): 710-715.

张忠岩, 李玉波, 王瑜, 等. 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对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研究[J]. 创伤外科杂志, 2019, 21(2): 134-137.

郑云龙, 付新生, 张其川, 等.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隐性失血、术后引流量及关节功能的影响[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8, 15(11): 56-59.

唐杰, 赵小林, 佟训哲. 髓内及髓外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失血特点分析[J]. 北京医学, 2020, 42(1): 65-

67.

苏志超. 氨甲环酸给药途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研究[D].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 2023

谢兵, 曹占领, 邹瑞婵, 等. 加味四君子汤对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贫血治疗及DVT预防的疗效观察[J]. 中国处方药, 2023, 21(5): 107-109.

陈飚, 常雪娟, 张子宏, 等. 氨甲环酸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20, 41(5): 468-472.

猜你喜欢
股骨粗隆间骨折凝血功能氨甲环酸
认识一下云南白药牙膏中的『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氨甲环酸用于脊柱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