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侯仁之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地理学家与学界泰斗,奠定了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被人们称为“北京通”“中国申遗第一人”。本专栏由朱祖希先生(专栏图片左)撰写,以追念侯仁之先生的学术精神。
在当下,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论文、或著述,请人写“序”,或由著作者自己写好“序”,请某某人签个名之类的事情,似乎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儿了。但是,当年的侯仁之曾拟请洪业老师为自己的著述写“序”时,却遭到了婉言谢绝——这件事使侯仁之很震撼。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人民群众欣喜若狂。当时,有学院已决定把侯仁之居天津三年期间所写成的《天津聚落之起源》,作为学院的特刊刊印出版。侯仁之也已经同意,并曾求“序”于洪业先生。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洪业老师竟为此给侯仁之写了一封长信,专门而且详细地说明了他从不为人作“序”的原因。当然对侯仁之也不例外。
这件事对侯仁之的震动很大!
现将洪业师写給侯仁之的信,摘抄如下:
仁之贤弟如晤,20余年来,友好以著作来命作序文者,无虑数十起,业(洪业)辄逊谢,弗敢执笔。就中惟忆《太平天国起义记》译本,因原书版本源流宜有叙述,遂增改简君序文以为之,仍用简君名(即作家简又文),不署业(洪业)名。盖少年时曾读《逊志斋集》答阌乡叶教谕书,文当元待于外序,实无益于书之论,深感正学先生之言有理。因自立志,吾读书但恐无成,倘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而能有述作,当不求人为序。又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言,亦不敢为朋友文字作“序”耳。古代序文之流传至今者……其有一贯相同者,一律则自己之著作,自己為之“序”……未见有书成自我,“序”出友朋,借彼吹嘘,发此幽潜者也……业(洪业)于仁之岂吝数行序文,顾自愧学问文章之妄以传授仁之者都无足道,唯铿铿小人之心可以自布于仁之之前,而敢信仁之之必不我怪耳。抑亦欲仁之自序其著作,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不特不复别求序文,且使世之名贵虽欲为仁之文字作“序”而将不可得也,不亦快哉!
……(下略)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这封信一开头居然写的是“仁之贤弟”,足见洪业师对这位弟子有多么的欣赏!接下来却详细地叙述了这些年来一直不为人作“序”的缘由。这封信我们再把它翻得白话一点就是:
20多年,有许多朋友来请他,为他们的著述写“序”,论数量足有数十起,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认为,一篇好文章没有必要试图靠“序”来增色。他少年时便已立志,做学问但求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如果能有所著述,也绝不去求人作“序”。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之,他也不敢为朋友的文字作序。譬如,古代若干名著,也多有序文,但写“序”的一般都是作者自己,或者是前人著作的校订注释者。如果是自己写作,朋友作“序”,那岂不是成彼此吹捧,平白让人耻笑!……具体对仁之贤弟而言,自己并不是吝啬到连区区的几行文字都不肯写,而是“自愧学问文章以传授仁之者都无足道”。至于有什么不熟的意见,完全可以当面开诚布公地讨论。因此,这“序”还是不写的好。敢信仁之必不我怪耳!
文章好不好,自己最知道,何必要求人写“序”呢!而且要真是写出了流芳后世的好文章,那些“名人”“贵人”巴不得来写“序”的时候,还不给他们露脸的机会哩!只有如此,才真是“岂不快哉”!
这封信,即使过了数十年之后,侯仁之先生也还是说: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