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晓卿
屋外的梧桐树枝繁叶茂,蝉鸣嘈杂而聒噪,炽热的长风一浪高过一浪。我掬起一捧阳光,沾染此行的盛景。
“圆圆,梧桐树又长高啦!去扑太阳吗?”奶奶颤巍巍地走了过来,声音却比盛夏里的阳光还要明朗。愕然间,我看到了她眼里的期待——
“好啊,现在吗?”
“当然!”
事情发生在2020年的夏天,大暑,那年我10岁,奶奶67岁。
“圆圆——快过来!”奶奶跑到山顶,站在梧桐树下兴奋地朝我招手,风吹乱她的发梢,连树的影子都在轻颤。正午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直晃人的眼。明明是60多岁的老人,却充满了孩童都不及的活力和朝气。
“知道了,这就来!”我气喘吁吁地冲上前,和奶奶一起捕捉阳光下若即若离的影子。我们扑住沾了光的蝴蝶,扑住沾了光的青草,连同我们的生命都被这阳光照亮。我看着她宛若孩童般纯真的脸庞,好奇地问道:“奶奶,以后我们可以一直这样扑太阳吗?”奶奶好像没有听见,从一堆落叶中挑出一片塞到我手里,笑着夸这叶子好看。那是梧桐的树叶,叶茎已经坏死,却还是一副明亮的鹅黄色,像是在挣扎着最后的希望。不知为何,我心中空落落的。
那天,我陪同妈妈给奶奶做早饭,妈妈突然没来由地提了一句——
“你奶奶那年病得很重,她说她可能扛不过去了,但她最终还是扛了下来。”
“哪一年?”
“2020年的夏天,那年的大暑。”妈妈随口答道。
我呆愣在原地,感觉心口泛酸,泪水哽在喉咙,恍然间,2020年的阳光又洒在我身上。我缓慢而又僵硬地回过头,看见奶奶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乐呵呵地削着苹果,眉眼间藏着深深的疲惫。窗外,梧桐树摇曳,从叶间漏下的阳光映照在奶奶的脸庞上。
“……奶奶?”“哎,圆圆,梧桐树又长高啦!去扑太阳吗?”“现在吗?”“当然。”
我行走在那个盛夏里,行走在爱里,不虚此行。
【浙江杭州市西湖区吉鸿中学701班】
模拟得分:45分
得分理由:1.构思巧妙。小作者将奶奶陪“我”扑阳光的事情轉换成“在亲情里行走”的主题,字里行间充满温情。2.结构合理。习作在时间上前后照应,旧事的反复出现,使小作者的叙述在时间维度上拉长,读后耐人寻味。3.环境描写恰到好处。反复出现的阳光和梧桐叶等意象,使小作者记忆中的亲情瞬间有了画面感,情景交融,温暖充盈其间。
失分理由:习作虽然在结尾点明了主题,但如果能在文中作一些铺垫,明确“不虚”的内涵,点明奶奶对“我”的关爱,结尾的观点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