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秦怡
1957年,毛主席批注范仲淹的词时,曾明确地说过:“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應当改读婉约派。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毛主席是一个将革命现实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浪漫主義相融合的典范,基于客观实际之上,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历史学家周溯源评价道,“这反映到他的文学审美上,他尤其青睐于屈原、三李(李白、李商隐、李贺)那种极富想象力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李”中,毛泽东最喜欢李白的诗。毛主席圈画过的唐诗约600首,“三李”的诗约占1/3,而圈画过的李白的诗有81首。1942年4月,毛主席约见何其芳、严文井等人,交换文艺工作意见,有人问他喜欢李白还是杜甫。他回答:“我喜欢李白。”
毛泽东为什么喜欢李白?
1959年,儿媳刘思齐生了一场大病,毛主席写信给她:“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另一位儿媳邵华则回忆,毛主席评价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
但仅仅这样理解是不够的。1938年4月28日,他在鲁艺发表《怎样做艺术家》的讲话,指出“(有些人)以为浪漫主义就是风花雪月哥哥妹妹的东西。殊不知积极浪漫主义的主要精神是不满现状,用一种革命的热情憧憬将来,这种思潮在历史上曾发生过进步的作用”。也因此,毛主席“不甚喜爱”杜甫的诗,因为其诗“哭哭啼啼”。
1957年,烈士柳直荀的夫人李淑一填写了首《菩萨蛮》寄给毛泽东,并索要他1921年写给杨开慧的《虞美人》作纪念,这首词语句凄婉:“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毛主席回信:“开慧所述的那首并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就有了那首著名的、充满革命浪漫情感的《蝶恋花·游仙》:“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选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