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寿纸”的水寒和墙烫

2024-05-07 15:18立新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4年5期
关键词:手感红星浆液

立新

1月中旬,去安徽泾县乌溪参观中国宣纸博物馆。

宣纸被誉为“千年寿纸”,历来深受书画大家们的青睐,吴冠中说,宣纸是水墨画的温床,未曾有宣纸,中国水墨画及书法史将是怎样的面目呢?农民爱水田,画家惜宣纸。李可染说,没有宣纸,就作不出传世的好国画。

宣纸,玉骨冰肌,薄如蝉翼洁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墨韵万变,不腐不蛀。一张宣纸可保存上千年,且其内部的纤维结构不会发生一丁点变化,宋人王令有诗:“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指的就是宣纸,由此可见宣纸的价值。

但凡好东西,制作起来都会很难,宣纸也不例外。

制作一张好的宣纸,除了需要泾县当地纯正的青檀树皮、沙田稻草和野生猕猴桃藤外,技艺也特别重要。制作宣纸有108道工序,其中的撈纸和晒纸,工人师傅做起来很是辛苦和不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红星宣纸厂(生产宣纸的唯一国有企业)的技艺展示区,我近距离地感受了一番。

捞纸。两个捞纸工抬着一个长方形竹帘,面对面站在纸浆池边,他们先将竹帘浸入池中的纸浆液里,左捞一下,右提一下,一张薄如蝉翼的宣纸便被捞上来了。

每捞出一张后,捞纸工都会习惯性地将双手浸泡到身边的一个热水桶里,过一遍热水。讲解员告诉我,出于保密的原因,红星宣纸厂真正的生产车间在深山里。山里的冬天很冷,纸浆池的水,又是从山中水库里引来的山泉水,寒冷刺骨。

捞纸工又不被允许戴防水手套工作,会影响手感,“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络,全在这一“捞”上,手感不能有分毫之差。同时,手套上的化学成分也会改变纸浆液的成分,影响宣纸的品质。

两名捞纸工配合,一天要捞出上千张宣纸,也就是说,双手要在寒冷的纸浆液里浸穿上千次。红星宣纸厂有200多名捞纸工,他们冬春手肿、生疮,夏天一层层脱皮成为常态。身边桶里的水,便是给他们暖手的,水温在80℃左右,捞一次,双手在桶里过一遍热水,驱驱寒,好恢复手感,接着再捞。

而晒纸,在我看来,也可以叫“烘纸”。捞上的宣纸湿嗒嗒的,需要进到烘房里烘干。烘房里有一面“烘墙”,晒纸工要将宣纸一张张贴到烘墙上去,然后用刷子刷平整,等烘干后再取下来。

烘墙上的温度,长年保持在65℃,很烫手,烘房里的温度则在45℃左右。这样的工作环境,冬天尚好,夏天则难耐,像个桑拿房,而晒纸工每天都要在里面工作,每天要贴晒六七百张宣纸,其不易可想而知。

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锻炼人,也越能出成绩。据悉,红星宣纸厂已诞生了两位“大国工匠”,一位是捞纸工,一位是晒纸工。红星宣纸厂每年能生产制作出六七百吨宣纸,都是工人师傅们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完成的,一张张地捞起来,一张张地晒出来,很多工人师傅一干就是一辈子。

水寒,墙烫。受得住艰苦的工作环境,忍得了反反复复的单调,红星宣纸厂工匠们的精湛技艺,都是靠一天天苦练出来的,也唯有如此,才能成就出一张张不朽的“千年寿纸”。

(编辑 高倩/图 槿喑)

猜你喜欢
手感红星浆液
投篮手感真的存在吗
郭红星:扶危济困终不悔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手感硬点的面包热量较低
抚慰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