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明,孙晓丽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2019 年12 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公布了A、B、C 档建设院校和专业群单位名单正式公布。通知中明确提出,将优先关注高端产业和其上游领域,努力打造能服务、支撑、推动地方主要产业和国家重点产业的双高专业群。作为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它有责任和使命去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则是实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而构建高水平的专业群会成为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持,只有成功实现资源的多样性和多维度的共享[1],才能成功打造出优质的专业群。高水平专业群牵头联合头部企业、行业协会、产业链企业,整合项目、团队、设备设施在内的人财物和行业信息等资源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在校内、兄弟院校、企业之间实现共享,发挥高水平专业群的辐射带动作用,缓解因高职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从而增强专业群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2]。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领域的深度融合,采用新技术的行业创新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并落地应用,行业企业对于适应性强且具有跨专业领域的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职院校需要跨专业面向多个行业领域组建专业群,通过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教融合共同体”“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产教融合载体开展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通过深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的需求[3]。
构建专业群是推动高等职业学院优质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高职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构成,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不过,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需求。通过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整合政行校企资源,产生集中效益,通过培育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让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达到深度整合,形成专业群建设经验和特色,持续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职院校的优质发展。
构建专业群是实现产教深度整合的关键步骤,也恰恰是高等职业学院和企业育人模式赋予了现代职业教育质的提升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的驱动力。对于如何深化产学结合,打造人才链、创新链、专业链、产业链的平衡发展,是专业群当前面临新的研究主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4]。高职学院通过建立专业集群,提倡群创学院的模式,落实混合所有制,有效对接了学院和企业的资源,在此过程中增强了企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实现共建共享,达成了产教深度整合的目标。
利用信息技术,专业群积极推动资源管理与服务的建设,成立了以教学、实训、培训和1+X 认证等众多核心业务整合的资源管理体系,从而极大地优化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层次[5]。然而,研究揭示,现阶段在“双高”专业群中,只有少数专业群开展了收集、开发和分析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数据的工作,大部分专业群对数据的重要性视而不见,导致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诊断维持在主观经验层面,对精细化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研究指出,现在只有少数专业群对专业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结果进行数据描绘,以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和改革,大部分专业群只停留在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层面,对信息数据潜质的探寻关注不够。
专业群联合兄弟院校、行业头部企业、产业生态链企业、行业协会,通过校校、校企共建、企业购买等方式构建信息化平台、教学管理分析平台、资源库、数字图书、课程资源、企业项目、职业认证资源、培训计划、培训包等资源,形成了专业群信息化资源体系[6]。然而,数字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发现资源的种类和覆盖面积仍需进一步增强和扩大。研究表明,大多数的高水平专业群更侧重于学校自身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建设,而涉及为行业提供服务资源建设的学校不到四分之一。服务地方产业作为高水平专业群的核心任务之一,专业群理应更有效地利用其在服务当地行业上的影响力,提升服务行业培训资源的质量水平,进一步丰富并提高专业群数字资源服务行业的范围、质量。
经过4 年双高建设,专业群构建了以数字化云算力基座为基础,智慧教学管理系统为核心,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智慧教室、智慧课程录播教室为典型应用,数字图书馆、专业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项目案例库、电子化教材为信息化资源的数字化资源使用与教学环境,为实现专业群的数字化变革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化软件和硬件基础。但是师生员工在使用信息化平台、数字化资源时存在数据获取能力不足、数据分析能力差、资源共享难、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专业群在建设信息化资源的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使用,忽视了提升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同时专业群也缺乏对信息化平台使用过程数据的收集、分析,导致不能及时对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进行反馈。
首要的目标是对专业群资源信息化系统的全过程进行整合,以便构建一个涵盖“创建、学习、应用、管理”的集成环境。首先需要按照“设施完善、应用一流、品质优良”的准则,构建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系统,依赖数字化的信息科技,如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以建立并优化资源智慧化的管理与服务平台。然后实现一体化身份校验登录、整合简化流程,实现教育管理和服务流程的数字化,从而有效地提升管理服务的质量。搭建职能管理部门、学校、市级教育部门数据交换中心和数据库,实现专业群、部门、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换,消除多个应用系统间数据互通、共享的障碍[7]。最后以大数据驱动的信息管理方法,优化数据模型和分析算法,增强资源信息化平台大数据检测和动态分析功能,从多维度、多视角实现专业群系统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和控制,对专业群教学、评价服务、培训管理等关键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治理,并对专业群数据进行实时追踪、比较分析及动态报告,将专业群管理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证据驱动”,实现专业群" 大数据决策" 和" 智能化治理",为实现专业群数据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在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数字资源已经变成了推动教育进步的核心要素。实现专业群的数字化转型,必须加强高质量数字资源的构建和分享[8]。因此,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专业群体对资源数字化的关注,并将职业教育的数字资源转型为“开放场域中共享”的应用方式。首先,遵循以“内容为核心、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构建完善的信息化资源建设体系,关注热点需求,持续建设更新信息化资源,包括基本教学资源、VR/AR 数字模拟资源、元宇宙的虚拟化应用场景资源等,完善数字资源建设规范以便更好地对数字化资源质量进行测试。同时健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共享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提供丰富的资源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实现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在开放环境下的共享,专业群需要进一步提升数字资源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等方面建设面向社会的高质量数字资源平台,实现更多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全面开放共享。最后,根据“配套”的理念,必须确保教育资源可以做到智能化推荐和精准化推送。必须加强对数字资源的实时观察和在线优化预览,以及对调度系统的全面分析,持续追踪和研究教师与学生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了解他们对数字化资源需求的趋势和变化,实现多元化数字教育资源的智能推送和精确配对,同时使数字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随着信息科技深度融入教育,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到达了以智慧教学、数字化评价为核心的关键期。优先的目标是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实现从“信息化教学”向“智能化教学”的过渡。首先,应将提升师生信息素质的方案作为数字化建设的核心项目,采用分层分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教师开展数字化应用能力培训,增强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操控能力、教育研究人员的数字化指导技术能力和教育领管者的数字化领导能力,促使教育工作者由消极的“应用技术”转向积极的“融入技术”[9]。要实现这个转变,需要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现实问题的技巧,需要构建一个包括课堂、课程、应用驱动和创新引导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开展各类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其次,绘制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图表,持续追踪,实时开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估,全面掌握教师和学生息素养的提升情况。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围绕学生的智能化职业教育教学空间,实时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并实时梳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成长方向,精确的提供教育服务,使学生的学习数据得以全程监控以此保证学生学习的持续性。采用VR/AR 虚拟仿真实训、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交互等技术开展线上实训等方法,搭建可以人机互动、开放共享的智慧职业教学环境,实现人技融合。最后,借助信息技术不断强化教育评测的改革,达成教学评估的全面数字化[10]。利用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云技术和区块链等,多视角对专业群体包括学生、老师、学校、企业和地区等进行全方位评估。可以对专业内的人才培养进行实时的评定和优化,从多维度、多模态、全过程采集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并进行持久的监测和数据储存,从而使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知识、技术和质量目标的评估更具灵活性、全面性和高级性,这样,大大提高了教育评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专业群作为培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与建设至关重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落实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与专业建设的建议》提出,构建高水平的专业群需要“针对区域经济建设重点或者行业产业的典型应用场景,以优势特色专业为核心,对接重点产业、行业典型应用场景,构建动态调整以及专业群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实现专业群资源的组合和结构的优化,发挥专业群辐射引领作用,实现人才的培训供应和产业需求的全面整合”。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积聚了大量的优秀资源,对于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在资源的共享和辐射带动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