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分层教学在高校病理学课程中的探讨

2024-05-07 04:57刘玉婷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学时病理学

孙 静,刘玉婷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北京 100069; △通讯作者)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形态学学科,也是联络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基础病理学教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阐述疾病的共同规律,各论讲述各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1]。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教师通常不能讲授所有系统的疾病。首都医科大学病理学系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尽量做到全系统、广覆盖,并在近两年扩展了神经系统疾病的教学内容。

神经系统疾病是病理学课程中教学难度较大的章节之一,除了疾病种类较多、形态复杂外,疾病的发生还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生理机能相关[2]。比如相同的病变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后果;不同性质的病变可导致相同的后果;病变定位和功能障碍之间密切相关;除了一些共性的病变外,常见一些颅外器官所不具备的特殊病变表现等。鉴于其内容的复杂性,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1 临床医学专业

1.1 大班授课的长学制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我校本科生中人数占比最多的是长学制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神经系统疾病在该层次病理学教学大纲中占3学时(总学时45学时),讲授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的基本病理变化;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血管性疾病,如阻塞性脑血管病、脑出血等;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等。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转归。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拓展分子病理诊断在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例如WHO诊断标准,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病理学的发展已经从器官、组织、细胞水平,深入亚细胞、蛋白、基因改变的层面[3]。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病理学总论的炎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肿瘤等内容进行相互对应的展开。以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胶质瘤为例,学生通过对肿瘤章节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大概了解胶质瘤固有的肿瘤共性特点,如异型性、浸润性生长、难根治、易复发等。同时由于肿瘤的占位效应,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癫痫等症状,而且特定部位的肿瘤如视神经胶质瘤可使患者视觉丧失,脊髓胶质瘤导致患者肢体的疼痛、麻木以及肌力弱等,语言区胶质瘤引起患者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困难等。胶质瘤分为WHO Ⅰ-Ⅳ级,不同级别的胶质瘤预后差异显著。弥漫星形胶质细胞瘤(WHO Ⅱ级)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51.6%,而高级别的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级)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约为6.8%。如果未系统学习过不同级别胶质瘤的病理变化特点,学生进入临床后就无法很好理解其临床生物学行为。

病理学是我校长学制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每一届学生的总人数在600人以上。每个专业授课分两个教学班进行,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人数100-300人不等。因此,病理学理论课基本上还是以大班授课方式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多与学生互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实验课是以每一个行政班为基础上课,教师在课上多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神经系统疾病的器官标本和组织切片标本的能力。除此以外,通常会在实验课中开展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通过典型的临床病例,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病理学等辅助检查资料,讨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临床病理联系等内容。课堂中,教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深其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病理变化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学生还可以通过形态学数字虚拟平台、BB平台等网络资源,拓宽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内容,使其进入临床之前,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有更直观、感性和全面的认知。

1.2 小班授课的“阶平班”专业

“阶平班”是我校近两年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学制八年,本科直博。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临床高端复合型人才,需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国际视野、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前两届招生人数在20-30人,属于小班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很多的探索,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BOPPPS(bridge-in,objective,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 learning,post-assessment and summary)教学、翻转课堂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变化之间的特殊关系,结合神经病理诊断的前沿、分子病理学报告以及疾病研究的新进展来设置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在传统的组织形态学诊断基础上,教师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是病理学诊断最合理的模式,使其意识到病理学科的先进性、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以及病理学在疾病机制研究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文献,利用课余时间掌握病理学的技术,对于学生今后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完成都大有裨益。

2 基础医学专业

面向我校基础医学专业,病理学系开设两门课程,分别为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病理学在第五学期开设,授课内容和方式等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第八学期开设分子病理学,神经系统疾病占课时3学时(总学时18学时)。我校的基础医学专业为五年制,旨在培养具备基础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潜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教学过程中侧重学生医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在该课程的神经系统章节教学中,教研室优先推选学系内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神经生物学领域著名专家担任授课教师。教师讲授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让学生了解变性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特点、临床病理联系以及科研领域的前沿热点科学问题;鼓励学生攻克医学难题,培养学生为人类解除病痛,促进人类健康的医学科学家的意识和担当。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和能力,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启发学生,充分发挥科研反哺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前沿领域的科研问题、养成学以致用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综合素质[4,5]。

3 假肢矫形专业

假肢矫形专业隶属于我校生工学院,为四年制本科学制。毕业后学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为医院、研究机构、假肢与矫形和康复器械相关企业等。人体与运动系统病理学是面向该专业开设的一门特色病理学课程,神经系统疾病的内容占4学时(总学时36学时)。与临床医学专业相比,内容明显增多,充分突出了神经系统疾病在该专业中的重要性。

假肢矫形专业隔年招生,招生人数基本在20人以下,属于小班教学。我们在该专业中积极开展了PBL教学,并探索了线上改良形式的教学模式[6]。PBL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通过该模式的实践,学生在临床思维的训练中能够举一反三,并应用到本专业的学习和未来从事的工作中。鉴于该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讲授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基本病变;脱髓鞘疾病的分类;阻塞性脑血管病、脑出血的病因及病理变化;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胶质瘤的分类及病理变化。增补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内容重点突出运动系统病理学的特点,并且与学生未来工作的衔接更加密切。

以上几个专业中,教学团队都是在大纲允许范围内尽量开展神经系统疾病的讲授内容。而面向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专业的本科学生,神经系统疾病的内容进行了大幅缩减,有的专业只需了解两种感染性疾病。

4 授课特色及发展趋势

4.1 基础-临床融合,发挥我校神经医学领域优势

基础-临床融合教学模式是通过基础与临床共同协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改善教学质量[8,9]。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神经疾病专科医院,丰富的病种和领先的诊疗手段也决定了临床病理科在该领域的诊断水平。病理学系长年进行基础-临床融合模式的教学实践和探索[10],近几年邀请到宣武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临床病理科的高级职称师资加入神经系统病理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我校附属医院优势临床亚专科的特色,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丰富、更典型的教学素材,更早接触临床医生。因神经系统自身的特殊性,病理学系尚缺乏更多典型的教学用肉眼标本及镜下切片。通过与临床师资的交流协作,教学素材不断完善和补充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4.2 科研反哺教学,发挥我校神经生物学领域优势

我校神经生物学是国内建设较早,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五个神经生物学博士授权点之一,拥有国内顶级的科学家,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抑郁症等研究领域具备非常强的实力[11]。每一届的基础医学专业都会有学生选择神经生物学领域的实验室作为自己科研梦想开始的地方。病理学系在神经系统的教学中也有神经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参与,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科研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优势,使教学内容具备更强的基础性、前沿性、时代性、交叉性和引领性。未来我们还计划与神经生物学的师资进行更多的融合,探索多学科交叉教学新模式,培养新医科背景下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4.3 明确教学目标,深化神经系统疾病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层次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方式,不仅包括分层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12,13]。病理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通常与实验课相辅相成。学生通过实验课对病变器官标本和组织切片标本的观察实践,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从宏观到微观、形态到功能、基础到临床的整体思维。随着新时期下本科生培养能力目标特别是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目标的提出,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病理学的学习内容上会有不同的侧重。一线教师需要明确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比培养方案,设置讲授内容及知识扩展。我校学生专业层次较多,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的医师科学家、临床医生、基础科研人员等不同医学人才的任务。在神经系统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这一点,通过教学团队的努力,依据神经系统疾病自身的一些特点,在不同专业分别设置学习不同疾病的类型,探索讲解的难度和深度,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为了更好地结合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临床病理思维与科研思维能力,提升其对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与解决能力,从而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学时病理学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