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国恩(河南省西峡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474500)
张金伟,李金良,孙继中(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
根系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强根固本”是猕猴桃健壮生长的基础。多年来随着人工栽培面积的快速扩大,引种频繁,猕猴桃根部病害发生呈蔓延上升态势,有些地区竟发生毁园现象。在20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猕猴桃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白绢病、疫霉病、根结线虫病、根癌病等,对这些病害开展了细致的观察研究,从生产实际出发,总结其发生发展规律,探索综合性防治措施。现予以简要总结,以期对果农生产提供一些帮助。
春季树体萌动后,病菌随着农事活动或地下虫害传播,主要从根尖和根部伤口侵入,根尖呈米黄色,进而转为黑褐色,然后向侧根、主根蔓延直达根颈部,病部皮层和木质部逐渐腐烂,有酒糟味,8~9天后形成菌核,似油菜籽大小,淡黄色,后根系逐渐变黑腐烂,整个植株死亡。夏季高温多雨期,有的植株会在1~2天内突然萎蔫死亡。发病慢的,一般2年后植株大面积死亡。发病期间,病菌可多次侵染,10月以后停止发展,完成了一个年周期。
(1)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透水透气、排水良好的轻壤土或沙壤土进行种植。
(2)高标准整地。最好采用挖机深翻80~100厘米,翻后反复耙平,起垄栽植,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3)加强检疫。选用无病苗木,栽植前进行苗木消毒处理,可用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蘸根10分钟,晾干后栽植,定植时要求浅栽深埋。
(4)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性。重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微生物菌肥,合理灌溉,雨季前疏通排水通道,严防积水。
(5)药剂防治。在染病植株根际挖放射状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灌,每10天1次,连灌2~3次,15天后用50亿/g“由你带路”微生物菌剂2000倍液灌根,根据植株大小每株1~4千克。
白绢病的病原菌为无性世代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属半知菌亚门,无孢菌群,小核菌属。
白绢病菌发育的温度区间为10~40℃,最适宜的温度在30℃左右,又称高温型病害。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根上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为5~6年。每年春末,当土壤温度在10℃以上时,产生新的菌丝体,并随农事活动和地表径流(雨水和灌溉)传播,侵染根部和根颈部位。发病症状多在6月以后有所表现,7—8月为发病盛期,9月末停止发病。植株受害后生长不良,叶片变小、变黄,枝叶萎蔫凋零,根颈部病斑环根颈一周后全株死亡。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展迅速,如不及时防治,可能在1个月内毁园。发病时受害根颈和地面表土层覆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俗称白绢),几天后菌丝体内形成淡黄色油菜籽大小的菌核,继而变褐后呈棕色,菌丝延至根部,很快根部皮层腐烂剥离,植株死亡。
(1)农业防治。严格选择园地,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地下水位低的地块,高标准整地建园。对于成龄果园,深挖行间排水沟50~60厘米,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或商品有机肥,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有益菌群。
(2)药剂防治。在曾经发生过白绢病的果园,首先是使用生物农药,每年5—6月用生物菌剂含量在10亿~50亿/g的抗生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灌根(压力针灌法或人工放射状沟灌均可)。7—8月要经常检查有无病害发生,如有发生,在染病植株根盘处扒土,使主根裸露晾晒3~5天后施药、封土。2019年在西峡县西坪镇一个猕猴桃园发现40余株染病,我们采取化学药剂防治,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800倍液进行全园喷雾,对发病植株及相邻植株的根颈和树盘进行喷雾处理,7~10天1次,连续用药2次,15天后控制病害之后又用“由你带路”微生物菌剂2000倍液灌根,每株2千克。后来在西峡县多地发现此病害,我们用同样方法,控制住了病情,效果良好。
疫霉病为苹果疫霉(Pnytophthoracactevum)、樟疫霉(P.cinnamon)、侧生疫霉(P.lateralis)和大豆疫霉(P.megasperma)等综合作用侵染。
疫霉病属土传病害,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多雨季节排水不良地段容易发生,被伤害的根颈容易侵染。春季或夏初被侵染后菌丝体大量分生繁殖,10天后形成黄褐色菌核,6月菌体在根颈部位形成环割状坏死,并逐步向上、向下延伸到树干和根部,造成植株枯萎死亡。经过多年的观察,疫霉病主要危害定植1~3年的幼树,若发病后及时治疗,植株上部坏死但不伤及根部,尚可萌发新枝,嫁接后仍能健壮生长。
(1)农业防治。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建园。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保护好猕猴桃树干、根颈和主侧根,避免造成伤口。
(2)药剂防治。秋季10月和初春3月中旬,分别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布树盘及根颈部位进行预防。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用2500毫克/升代森锰锌,或100~200毫克/升瑞毒霉,或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放射状沟灌,发病严重的果园可用霜贝尔70~100毫升+大蒜油15毫升+活丰素20毫升+有机硅适量,兑水15千克,5~7天喷施1次,连喷2~3次,控制后可用“由你带路”微生物菌剂2000倍液,隔20天放射状沟灌根2次,效果很好。
根结线虫有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hapl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猕猴桃根结线虫病主要由北方根结线虫引起。
猕猴桃根结线虫主要通过带虫种苗、接穗、土块、地表径流及农事活动传播,在受害植株的嫩根上先产生肿胀或小瘤,形成根结,瘤结初为白色,后转为黄白色,逐渐变为褐色、深褐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最后变为黑褐色,并破碎腐烂。受害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大量嫩根枯死,细根呈丛状,须根变少,生长短小,植株地上部分衰弱,叶片变黄,影响枝条生长,果实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多成为小僵果。
多年来我们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基本控制了根结线虫病在西峡县域内的发生,对果农增收、产业增效起到了一定作用。根结线虫的虫源藏匿于土壤中或附着于种根上,成虫、虫瘿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线虫危害根部易产生伤口,又会为病原真菌、细菌的侵染创造条件,产生复合侵染,加重危害。重视根结线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生产优质猕猴桃的重要保证之一。
一是加强检疫,不栽染病苗木。若发现种苗有根结瘤状物,轻则剪除病灶,用药液(微生物菌剂淡紫拟青霉+阿维菌素混合液)浸根,并在栽植浇水时在苗穴内浇灌药液,重则销毁种苗。二是建园尽可能不选重茬地、棉花地、菜园地、花生地等易染根结线虫的地块,而选用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地块。三是尽可能多使用有机肥,或在园地覆草,产生腐生线虫,以有益线虫捕食根结线虫。四是生物药剂防治,在已发生病害的果园内施用含10亿/g活菌的微生物菌剂淡紫拟青霉2000克+2.0%阿维菌素1000克,拌土撒施后浅耕,效果最佳;或用2.0%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每10天灌根1次,连灌2~3次,控制率可在80%以上。五是化学药剂防治,每亩使用克线丹2000克,拌土撒施后浅耕。
根癌病病原菌为致瘤农杆菌(Agrobacleriumtumefaciens),又称冠瘿病、根瘤病、癌肿病,是世界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的果树树种较多。西峡县猕猴桃园根癌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根癌病由一种致瘤农杆菌所致,病原菌在病瘤组织及土壤中存活越冬,该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潜伏期数周甚至1年以上,病原菌的存活更是有数年之久。根癌病病原菌随种苗向外传带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区内传播主要通过农事活动,如耕作、嫁接、修剪、雨水、灌溉、地下害虫、线虫、冻伤以及自然孔口(气孔、果柄、叶柄痕)侵入树体根部和根颈部,造成癌变。
病原菌进入植株后,可在皮层的薄壁细胞间隙中不断繁殖,并分泌刺激性物质,使邻近细胞加速分裂增生,形成癌瘤症,并继续潜伏侵染,一再发生癌瘤。病菌发育繁殖温度区间为10~34℃,最适温度为22℃,故6—9月均可发生危害,以8月发病最多。
根癌病多发生于偏碱性土壤,土质黏重、地下水位高、多雨、灌溉过度、土壤含水量高、土表湿度大发病严重。根癌病主要危害根部,我们观察在猕猴桃上,整个园侧根都有很严重危害。发生初始,根面形成浅绿色圆球形瘤状物,继而逐渐增大,表面粗糙变硬、木质化,颜色加深为黑褐色,癌瘤大小不等,有如玉米粒大小,有如核桃大小,更有拳头大小。病株轻则生长缓慢,植株衰老,枝叶凋枯,重则造成整株死亡。
(1)农业防治。①严格选址建园,选择大田作物地块,而且土质为轻壤土,通透性好,不黏重、不积水。②对种苗进行严格检疫,发现有癌瘤,轻则进行消毒处理,可用中生噻唑锌2000倍液进行处理,刮除病瘤浸根1~2小时后晾干栽植。③田间作业时,尽量保护好根部和根颈部,免遭伤害。
(2)药剂防治。近年来,我们广泛使用微生物菌剂和抗生素类药物,对根部病害的防治效果较好。用500~1000毫克/升土霉素药液放射状沟灌根,也可以用100克春雷霉素或中生菌素500倍液放射状沟灌根,根据树体大小每株灌1~4千克。或用“由你带路”和菌细胞1000~2000倍液灌根,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020年西峡县西坪镇10亩幼龄园80%植株感染,瘿瘤最大如核桃大小,8月上旬我们用0.5%硫酸铜液灌根,每株1.5千克溶液,15天后用中生菌素500倍液灌根,每株2.5千克,11月上旬查看,85%瘿瘤干枯或腐朽。翌春3月中旬用上述方法重复1次,6月上旬查看,瘿瘤100%干枯或腐朽。2022年3月经调查,该园猕猴桃树生长良好,植株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