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润行动背景下提升乡村学生艺术素养的思考

2024-05-06 02:54徐韧刚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个性化素养艺术

徐韧刚|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城乡学校之间‘手拉手’相互学习交流和帮扶机制,探索高校艺术社团和乡村学校双向交流机制。鼓励美育名师进乡村、乡村学生进城市艺术场馆,开展城乡中小学生美育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多形式搭建乡村学生专场展演平台,鼓励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开展学生个性化艺术展示。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培养培训,持续实施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1]。上海市教委于2021年1月5日发布的“关于缩小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的行动研究”项目,与《通知》的相关要求在理念上具有一致性。

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学生艺术素养监测相关报告显示,上海学生在艺术素养的整体表现上各项指标名列全国前茅,然而在缩小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方面,上海作为一个相对发达的城市,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上海市郊,有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乡村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资源并不均衡,尤其是美育资源较为薄弱。在这些学校中,学生家庭环境不佳,父母学历普遍不高,不少家长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兴趣爱好,对艺术教育的关注和投入普遍不高[2]。上海市教委实施的“关于缩小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的行动研究”项目,力图缩小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目标。该项目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掘和培养艺术人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满意度、增强教育公信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将艺术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给每个学生,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平等获得艺术学习的机会;发现具有艺术潜能的乡村学生,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养与支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升教育质量,使更多的城乡学生受益于优质艺术教育。这不仅能够缩小城乡学生之间的艺术素养差距,而且能够提升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增强教育的公信力。下面,笔者从分析造成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的原因入手,阐述提升乡村学生艺术素养的实施路径和教学策略。

一、造成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的原因

相较于城市学生,乡村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存在很大差距,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许多乡村学校的艺术课程设置较为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艺术课程,这无疑限制了乡村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其次是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城市家庭普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艺术素养的培养,乡村家庭往往更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对艺术素养的培养相对较少关注。这种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也是造成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城市的社会环境相对开放,人们容易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这对城市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而乡村的社会环境相对封闭,学生很难接触丰富的艺术形式,这制约了乡村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

二、提升乡村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路径

在现代社会,艺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人的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还能培养人的创新思维与批判能力。由于城乡学生的艺术素养存在差距,乡村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成为当前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制订个性化的乡村艺术教育计划、丰富乡村艺术教育课程内容、创新乡村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乡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实践路径,助力提升乡村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制订个性化的乡村艺术教育计划

个性化的艺术教育计划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是一种表达和情感释放,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艺术需求和追求。因此,艺术教育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与需求来进行。我们可以制订个性化的乡村艺术教育计划,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艺术兴趣,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首先,我们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乡村学生的艺术需求和追求,这是制订个性化艺术教育计划的基础。其次,我们应根据乡村学生的艺术需求和追求,设计多元化的乡村艺术教育课程,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开展个性化的艺术教育指导。最后,我们应建立乡村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以了解乡村学生的艺术学习进度和效果,并为进一步开展个性化艺术教育提供依据。

(二)丰富乡村艺术教育课程内容

根据乡村教育的特点和特色,我们可采取一系列措施丰富乡村艺术教育课程内容。首先,我们应充分挖掘乡村地区的艺术资源,例如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以帮助乡村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本地区的艺术文化。其次,我们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在线艺术教育课程资源。最后,我们还可以引入城市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实施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艺术教育合作项目等,帮助乡村学校设计符合乡村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艺术教育课程内容。

(三)创新乡村艺术教育教学方法

乡村学校常面临艺术教育资源匮乏、设施落后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乡村学校实际情况,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如采用情境教学、项目教学、技术融合教学等。首先,我们可创设真实、贴近乡村学生生活的艺术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体验艺术。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乡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艺术素养。其次,我们可通过组织学生以完成项目的方式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艺术知识,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最后,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在线艺术教育。这种方法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

(四)加强乡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艺术素养的差距问题不仅存在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也存在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要缩小这种差距,我们还须加强乡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当前,我国乡村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艺术教师的数量不足。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校无法配备足够的艺术教师,导致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其次,艺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一些艺术教师缺乏专业的艺术教育和教学训练,无法有效传授艺术知识和技能。再次,艺术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由于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乡村艺术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这无疑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针对乡村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乡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乡村艺术教育的投入,提高乡村艺术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乡村艺术教育事业。其次,教研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定期培训,提高乡村艺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并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专业研讨会与交流活动,使他们在学习和交流中开阔眼界、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教学方法。最后,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艺术教育教师评价体系,加强对乡村艺术教师的考核,发挥评价在乡村艺术教师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三、提升乡村学生艺术素养的教学策略

提高乡村学生的艺术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用适合乡村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个性化指导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与尝试,以提升乡村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乡村学校的艺术教师在进行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教学时可挖掘和传承本地的艺术文化,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充满自豪和归属感,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开展户外写生、摄影等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其次,教师可以挖掘当地的文化和手工艺传统,将其融入艺术教育中,例如组织学生学习民间舞蹈、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和传承家乡文化,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利用玉米皮、稻草、泥土等材料制作手工艺品。这种创作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最后,教师可举办乡村音乐会、民间戏曲表演、小型美术展览等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与表演的激情,全面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采用适合乡村学生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结合乡村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采用与城市学校不同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乡土化的实践性艺术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教学模式,将乡村文化和自然元素融入教学,使学生在深入了解和体验乡村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提升艺术素养。

图1 适合乡村学生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

(三)进行个性化指导

教师可通过对乡村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偏好的了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为了拓宽乡村学生的艺术视野,教师还可以设置在线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进度的需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此外,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还应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还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计划。定期检查学习进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而及时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造成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乡村学校和教师要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教学策略,以提升乡村学生的艺术素养。

猜你喜欢
个性化素养艺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纸的艺术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