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世新纪元之辩与跨学科交融思考

2024-05-06 11:13韩永明
世界科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时间跨度人为人类

韩永明

地球历史长达46亿年,见证了无数生物的兴衰以及地质和气候的变迁。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与发展尽管短暂,但对地球系统各个圈层的影响却远超自然演变的速率。为描述这种巨大影响,诺贝尔奖得主保罗 · 克鲁岑(Paul Crutzen)提出了“人类世”的概念。随着人类世研究关注度的日益提高,2009年人类世工作组(AWG)成立,工作组成员包含了来自地质学、地球系统科学、考古学、历史学和法律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30余名专家,旨在研究“人类世”作为正式年代地层单位的可能性。经过15年的争论,2024年3月5日,在仍有争议的情况下,国际地层委员会第四纪分会否决了将人类世作为地球新纪元的提议。

国际地质联合学会(IUGS)在其官网上公布的报告中,虽然表达了对人类世工作组提议的反对立场,但却未能提供有力的辩驳证据。报告仅提及三个主要的争议点:人类活动的出现早于1950年、人类世70多年的时间跨度过短以及人类活动具有穿时性,不宜划定单一等时界面。实际上,针对这些看法,2022年,AWG成员已发表系列文章进行反驳。

人类世概念的核心在于强调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显著影响,而非集中探讨人类活动的最早时间。自20世纪中叶“大加速”起,随着全球新技术发展、能源消耗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交通网络的发展等,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影响不同于18世纪工业革命和全新世内的人类活动,其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国家,而是全球同步的,涉及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因此,人类世可以说是全球化的产物,也是人为影响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这些影响被记录在地质载体中,如:铝制品、混凝土和塑料等新材料的广泛使用;耕田、填海工程等人为活动导致的地表形态改造;多环芳烃、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和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过量积累;二氧化碳、甲烷等大气化学组分的改变导致的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及生物圈变化等。这些影响使得近几十年来的地层特征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无论是在成分上还是在变化速率上,都远远超出了全新世的范畴,构成了区别于全新世的“新模态”。基于这些无可辩驳的地质证据,20世纪中叶后形成的人类世地层完全满足作为地層单元的定义。反对报告中阐述的观点实际上误解了人类世的内涵,宽泛地将地球历史上所有的人类活动纳入考量,导致人类世与“人为的”同义,从而极大地弱化和模糊了近几十年发生的、对地球演化具有深远影响的突变过程。认为人类世70年时间跨度过短的看法,实际上只是反映了地质学传统实践所受的挑战,以及学科领域内的接纳限制。毕竟,地质学家通常研究的是跨越数百万年之久的地层,对于如此短暂的时间跨度可能还难以完全认可。

人类世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其议题早已超越了单一地质学范畴,学科交叉融合特征鲜明。在处理人类世问题时,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目标和侧重点迥异。在人文社会领域,人类世成为描述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及其与地球系统间互动的关键概念,并引发了不同国家和人民对环境变化承担不平等社会政治责任的探讨。自然科学主要聚焦于量化与描述地球对人为影响的反应,而非追究某些个体或社会的责任。因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对人类世的全面理解。

围绕人类世的讨论并不会因为此次否决而终结,相反,它将激发更多的跨学科合作与对话,促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积极地应对当前的环境挑战。

猜你喜欢
时间跨度人为人类
如虎
——黄胄画猫贺岁展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电视剧《父母爱情》受欢迎的原因探析
人类第一杀手
浅谈回顾性成就报道的创作思路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山高人为峰
源正泉自清 山高人为峰
传感器网络分簇时间跨度优化聚类算法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