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思涵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马群幼儿园
学龄前幼儿认知事物的方式局限于感官,二十四节气对他们来说是抽象且模糊的概念。而将节气与亲自然活动结合可以使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经验,加深幼儿对亲自然活动的理解。这样做还可以促使小班幼儿去探索和了解自然,真正培养他们爱护自然和敬畏生命的意识。同时,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小班幼儿可以发现物候的生长规律,对大自然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增强探究科学的动力。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可以让幼儿在接触的过程中领略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在学前教育阶段将二十四节气融入亲自然活动中,有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小班幼儿尽早领悟古人智慧,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同时,二十四节气根据自然气候变化进行细致分段,能够使小班幼儿在探索中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全方位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
有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将二十四节气与亲自然活动结合起来,融入班级的活动中,可以帮助小班幼儿学习、理解传统文化和相关习俗,了解自然运转规律,进而全面发展幼儿的能力。
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小班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世界的懵懂认识使得他们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且更乐于接受新事物。亲自然活动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究自然变化,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和感受大自然的变迁过程。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其中,能促使小班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更具有目标性。通过二十四节气与亲自然活动的结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培养幼儿寻找不同事物特点的能力,锻炼幼儿的学习和观察能力,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有利于形成特色班本课程。将二十四节气融入亲自然活动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二十四节气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将不同的主题活动与传统节日、气候和习俗相结合,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并通过感受传统节日、气候变化和自然生态等内容,加强幼儿对不同民俗文化的理解,形成独特的班本特色课程。
小班幼儿正处在各种能力刚开始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将二十四节气课程融入亲自然活动中可以引导小班幼儿学习传统文化、节气知识等,培养幼儿观察与探索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利用节气主题,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形成课程故事。教师可以根据每个节气的“三候”和明显的气候特征,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亲自然活动,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出发,帮助小班幼儿系统地了解每个节气的特点。教师还可以挖掘幼儿最感兴趣的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深入探究,让小班幼儿通过少量的节气特点深层次地了解不同节气的特征。
例如,在秋分节气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桂花很感兴趣,便借此形成本班的课程故事。教师从小班幼儿喜欢捡拾散落在地上的桂花入手,与幼儿们一起收集桂花,并引导幼儿通过看、摸、闻、尝等多感官体验的方式了解桂花的特点。捡拾的桂花可以制作成桂花香包、桂花粘贴画、桂花书签等,教师从不同维度带领幼儿挖掘“桂花”这个主题。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小班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了桂花,加深了对秋分节气的认识。
利用节气时令,引导幼儿参与亲自然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需求,他们天生就喜爱游戏。游戏可以从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小班幼儿的社交发展水平较低时,教师可以将二十四节气引入亲自然游戏活动中,让小班幼儿根据直观感受参与其中,并通过不同的材料来丰富游戏环节。比如芒种节气时,小班幼儿在菜地收割小麦时发现麦秆是空心的,像吸管一样,便联想到了吹泡泡。于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幼儿们学会了使用麦秆吹泡泡。二十四节气中的许多传统习俗都能为小班幼儿的自然游戏增添浓厚而丰富的氛围,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游戏情节中。例如,春分节气时,幼儿观察到庄稼生长得很好,小鸟开始偷吃庄稼,他们感到十分着急。于是,在教师介绍了春分节气粘雀子嘴的传统习俗后,幼儿们便在美工区使用黏土制作了“汤圆”,防止小鸟偷吃。
传播节气文化,鼓励家长共同参与亲自然活动。家园共育是现今广受欢迎的教育模式,合理的亲子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从而控制教育进度。与此同时,许多亲自然活动超出了幼儿园的范畴,需要家长带领幼儿去户外,利用环境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二十四节气在自然界中引起的现象。例如,在春分节气,野菜开始生长,家长可以在假期带领幼儿寻找周围的野菜。幼儿会惊奇地发现平时看似普通的植物居然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野菜。这样的亲子活动能让小班幼儿直接接触到自然,并发现每个节气的独有特征。
此外,教师还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适用于各个节气的家园共育活动,如小暑节气开展亲子种植活动,处暑节气开展晾晒玩具衣物活动,雨水节气开展收集雨水等,这些亲子活动在促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向家长传播和普及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习俗。
通过营造节气环境,让幼儿更好地融入亲自然活动。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课程。通过营造适合亲自然活动的环境,可以使小班幼儿更容易接触和理解节气。例如,在班级门口设置节气桌,根据每个节气的特点,展示最具代表性的食材或植物,如立夏节气摆放豌豆、莲藕等时令蔬菜,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的成熟时节。再如,在班级中设计节气主题墙,让幼儿在班级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此外,还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和活动照片展示在班级中,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接触到二十四节气,从而更好地融入亲自然活动的学习中。
利用节气食育活动,加深幼儿对地方节气习俗的认识。民以食为天,食育活动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食育活动可以加深幼儿对于地方节气习俗的认识,促使幼儿对地方特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比如小雪节气时,南京有“小雪腌菜”的活动,小班幼儿可以从幼儿园的菜地里采摘萝卜,通过洗、切、腌等一系列操作腌制萝卜。此活动可以让幼儿明白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的由来,同时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承担起传承家乡特色习俗的重任。
将二十四节气与亲自然活动结合,可以促使小班幼儿在游戏和学习的过程中观察、了解自然的变化,传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此类活动还可以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与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其度过有意义的童年生活。因此,教师在开展二十四节气亲自然活动时应循序渐进,准备好相关的课程活动,促使幼儿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更深入、更广泛地了解相关知识,传承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