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洁 单倩倩 龚胜男 顾艳楣
关键词:标准认知行为干预,乳腺癌,化疗,护理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乳腺组织中[1]。乳腺癌通常起源于乳腺的小叶或导管细胞,并且发展成为肿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侵犯周围组织和蔓延到其他部位[2]。乳腺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的癌症。尽管如此,乳腺癌在中青年女性中的发病率也有一定存在,并且其发生可能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心理和生理负担[3]。标准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心理干预方法[4],通过帮助患者认知和改变负面思维、情绪和行为,以达到改善心理状态和应对适应能力的目的。在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中,认知行为干预(CBI)可能对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5]。因此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选取科学、高效的康复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究了标准认知行为干预对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8~76岁,平均(64.7±3.1)岁;对照组患者年龄60~74岁,平均(65.1±2.7)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高复发风险患者;(2)经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3)患者与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不能沟通或配合研究的患者;(2)患有其他恶性肿瘤;(3)术后放疗者;(4)认知受损、听力障碍、精神障碍者;(5)哺乳期;(6)老年患者;(7)严重心理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进行:(1)疼痛管理:帮助患者缓解化疗过程中出现的疼痛,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药物;(2)恶性和呕吐管理:针对化疗后伴随的恶心和呕吐等副作用,护理人员提供饮食建议;(3)免疫支持:护理人员注意预防感染,提供免疫支持;(4)定期随访:定期跟踪患者的化疗效果和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2.2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标准认知行为干预,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标准认知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采取以下具体的做法,以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关怀。(1)诊断前阶段干预。建立亲切和信任的关系,与患者进行开放性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担忧和情感;提供乳腺癌的相关信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误解;传授放松技巧,通过冥想等调节方法,帮助他们应对紧张和焦虑情绪。(2)治疗决策阶段干预。协助患者整理和理解治疗选项,提供专业意见,帮助他们作出明智的决策;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决策,提升他们的自主性和控制感;提供信息支持,解答患者和家属对治疗计划的疑虑。(3)化疗期间干预。建立定期的心理评估机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传授情绪管理技巧,如认知重构、情绪释放等,帮助患者应对化疗带来的情感波动;鼓励患者记录治疗过程中的积极和负面体验,促进情感的自我表达。(4)营养和饮食干预。与营养师合作,为患者制定适合化疗期间的饮食计划,满足营养需求;监测患者的食欲和饮食状况,及时调整饮食建议,减轻消化不良等问题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5)身体形象支持干预。传授身体形象改善技巧,如化妆、假发的使用等;鼓励患者在化疗期间继续关注个人形象,维持自信和自尊心。(6)社会支持和康复干预。建议患者加入癌症患者支持小组或社区,分享经验和情感,获得情感支持;协助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建议适当进行锻炼和体育活动,促进康复。(7)计划和目标设定干预。与患者共同制定阶段性的康复目标,将长期的康复过程分解为小步骤;设计个性化的奖励机制,鼓励患者坚持康复计划,提升积极性。(8)定期评估和跟进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标准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建立定期的随访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心理恢复进展,提供及时干预和支持。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在入院时与化疗1年后的心理健康情况,总分均为100分,得分分别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2)生存质量:应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C30)评估患者在入院时与化疗1年后的生活质量,量表从角色、躯体、社会、认知和情绪功能5个维度进行评估,各方面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 %描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
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
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乳腺组织的恶性疾病,它通常是由于乳腺细胞内的DNA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恶性转化而形成[6]。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女性,但也可以在男性中发生,尽管男性发病率较低[7]。乳腺癌通常可以分为非浸润性(原位)和浸润性两种类型。原位癌是指肿瘤细胞仅限于乳腺导管或乳腺小叶而没有侵入周围组织,而浸润性癌是指肿瘤细胞已侵入周围的正常乳腺组织。浸润性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且最具侵袭性的类型[8]。乳腺癌的早期阶段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因此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和参与乳腺癌筛查计划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癌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异常,通常需要进一步进行乳腺X線检查、乳腺超声和/或乳腺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来明确诊断[9]。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乳腺癌的预防、筛查和治疗是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除了身体上的挑战,患者还常常面临许多心理问题。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乳腺癌的诊断可能会让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对于治疗过程的未知性和疾病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担忧都可能导致患者焦虑。治疗期间,身体的不适和副作用可能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和抑郁。以上这些心理问题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标准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作用于帮助个体认识和改变不健康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对于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10]。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标准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和压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标准认知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综上所述,标准认知行为干预在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